移動互聯網三大轉變催生黃金機會
一份德勤華永與易觀國際的研究報告表明,移動互聯網正經歷著一場革命性的轉變,這一轉變將促進獨立產業:互聯網業,移動通信,硬件制造業之間的融合,并激發新一波商機。
新舊產業的興替,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語音及增值模式轉換為數據模式:
傳統的通信運營商業務將會被移動互聯網數據化趨勢所取代,通信運營商需要快速轉型至移動互聯網服務提供商,通過產品化語音及增值資源,才是其面對移動互聯網數據化趨勢的主要應對方式。
商品模式轉變為服務模式:
原有的一次性商品消費模式將逐漸被淘汰,移動互聯網的高價值洼地處于服務當中。通過產業鏈的合作,用戶界面的塑造,生態體系的梳理,也將是硬件廠商移動互聯網進程中最為主要的。
固定網絡轉化為隨身網絡:
這一過程代表了終端的移動性,網絡的實時覆蓋性。但最大的變化是由隨身網絡帶來的對用戶實際生活的深度契合,這種契合中存在著巨大的商業機會。
這三大轉變將會帶來復雜的競爭格局。
移動互聯網現階段的市場格局顯得十分繁雜,參與廠商眾多,涉及產業鏈環節眾多。而且對于產業鏈關鍵節點(終端、系統、應用內容)的爭奪顯得尤為激烈。這樣繁雜的市場競爭格局正是移動互聯網處于產業前期所造成的,可預期的多元化產業價值挖掘以及產業鏈協同優勢的塑造是促成紛繁競爭格局的主要原因。
此外,新舊產業的興替直接帶動了產業價值節點的遷移,應用及服務成為新的價值節點,并持續帶動各類廠商的戰略,各移動互聯網參與廠商都聚焦在高價值的產業鏈環節。
高級智能手機將成為利潤贏家
2010年上半年中國市場智能手機的銷量增長十分迅速,半年的智能手機銷售量就超過了2009年全年的銷售量。
中國智能手機的快速增長主要來源于以下三方面原因:
運營商及廠商的合作,帶動市場快速發展;3G的普及帶動了用戶需求的持續上升;手機廠商對智能手機研發、推廣的力度提升。
未來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終端將會獲得更為快速的發展。移動終端應用體驗的提升以及終端價格的降低,終端廠商系統成本的下降,都將是促進產業快速發展的主要因素。
以蘋果創新帶動的APP Store模式,使得終端廠商成為了應用服務的平臺商,擁有后期服務,并長期與用戶接觸的用戶界面。這種創新帶動的終端+服務模式,將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終端廠商產業鏈破局的重要途徑之一。
Android前景不可限量
系統開放性是現在移動終端操作系統的最大話題,Android帶動的智能化普及也將是未來移動系統市場最大的趨勢之一。移動操作系統之下的生態系統開放的成熟度以及圍繞著操作系統的應用數量,將成為操作系統競爭成敗的關鍵因素。
未來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的發展有三個重要的趨勢:
首先,能否支撐豐富的應用資源是決定一款操作系統競爭力的關鍵,未來手機終端的硬件方面會越來越薄,軟件會越來越厚,操作系統作為軟件運行的平臺一定要有能力承載足夠吸引用戶的應用。
其次,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將逐漸走向開放。以前老版的Symbian等系統開發環境較為封閉,和開發者的收入分成模式保守,且在軟件內容上需要涉及復雜的審核和專利環節,這就造成了應用資源局限以及應用開發周期較長等問題,使得用戶在應用方面的選擇范圍較窄;蘋果iOS引入了在線商店,其后諾基亞等廠商也陸續跟進。
制造商只需在應用商店端就可以完成審核,蘋果也提供給開發者本地化的開發工具,在線商店的收入分成模式使得開發者可以獲得60%以上的收入,這樣的模式提高了開發者的加入熱情,結果為用戶帶來了豐富的應用。而Android系統又采用了開源的平臺,給予了開發者和終端廠商更大的靈活性,開發者在程序的開發移植上更為方便且不需要考慮廠商端內容審核等問題,終端廠商則可以按需深度定制系統開發本地化應用環境,用戶可選擇的應用資源將會進一步豐富。未來的操作系統會繼續向開放方向發展下去。
國產智能手機方面,以前的中國智能手機廠商多采用MTK和WM這兩種較為封閉的平臺,而現在開放的Android憑借其良好的用戶體驗,低廉的成本費用和較高的執行效率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終端廠商采用,也出現了Ophone,點心這樣深度本地化定制的系統。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和用戶對豐富的本地化應用的要求,國產智能手機向Android類的開放系統靠攏是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
移動閱讀仍將長期面臨復雜的產業鏈整合問題
在盜版等問題的環境下,現階段移動閱讀產業鏈仍較為復雜,其主要原因在于產業鏈各環節分工不明確,很多廠商都希望基于自身實力整合上下游產業鏈,缺少合作。
從內容的流向來看,缺少一個較大的內容平臺貫穿整個產業鏈。由于出版社機構設置的原因,出版社自身不可能直接運營內容平臺,另一方面盡管運營商的閱讀基地匯聚了很多內容,但運營商一般不易照顧產業鏈上游環節。
未來,產業鏈整合的是從內容端的逐步并購開始的,真正的玩家很可能不只是盛大、漢王,但一定是有很強資金實力,有技術支持可以運營平臺的廠商。通過平臺商的運營,帶動上游數字出版,下游電子閱讀器、手機閱讀等載體。
手機游戲2011年市場盤整成必然
手機游戲可以說是移動互聯網市場的娛樂先行者,手機游戲市場發展歷程較長,我們認為市場發展到今天主要經歷了幾個關鍵環節:
2000年-2005年,市場預期快速增長。隨著中國用戶對娛樂的需求,手機游戲較早被用戶接受,基于此使得大量SP對手機游戲市場的預期較高,但當時的網絡、終端等客觀條件也比較初級,同時游戲產品以單機為主,產品同質化嚴重,基于此,市場容量有限的情況下,市場于2005年出現小規模盤整,早期進入市場的中小SP逐漸向兩極出現分化,市場進入者數量急劇增加,市場競爭加劇,未獲得投資者青睞的中小規模SP被淘汰,市場集中度逐漸提升。
2006-2007,2007年整個手機游戲市場進入盤整期,市場規模增長速度減緩。來自移動運營商和其他監管部門的監管制度的趨嚴,使部分手機游戲運營商的生存得到威脅,甚至對手機游戲開發商有一定的打擊,這導致部分廠商選擇轉型甚至退出手機游戲市場。經歷了市場盤整后,手機游戲市場的競爭環境趨于健康。基于用戶對手機游戲的需求不斷提升,手機游戲開發商和運營商各自的開發側重點和定位有了相應的改變。
2008-2011,手機游戲第二波發展。隨著2007年市場的盤整,也使得廠商不得不尋求一些新的商業模式,基于網絡和終端等客觀條件的逐漸完善,以及游戲產品質量的革新,手機網游新的模式出現,帶動手機游戲市場進入第二波快速發展期。但市場存量有限,導致廠商競爭激烈,最終使得部分廠商實現盈利,部分廠商面臨資金不足問題。因此基于開發人才的匱乏以及快速增強自身競爭力的需求,手機游戲行業將在這一階段出現收購熱潮,市場盤整將會在2011年出現。
隨著第三方手機游戲平臺的快速發展,為手機游戲廠商帶來了另一個推廣渠道,特別地,推出了第三方支付的方式,為手機網游的發展解決了支付問題。同時中國移動運營商在2007年底推出新游戲平臺和新計費平臺也是手機網游產業發展的利好消息。因此在手機游戲開發商或有自主開發能力的運營商的游戲產品開發上,對于手機網游產品的開發力度被大幅度提升,手機網游產品數量增長迅速。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