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首席信息官Mark:揭示虛擬化的裨益
BMC的IT部門獲得了虛擬化帶來的典型裨益,如提高資產利用率,從而降低成本。2008年,重復使用服務器為公司節省成本超過5百萬美元,并減少了多達20%的能耗和空間需求。BMC公司在虛擬化方面投資約為2百萬美元,在6個月內實現了投資回報。此外,BMC滿足服務水平協議(SLAs)的能力,即為日常開發請求提供可用資產的能力有了顯著提高,并且公司對研發部門開發環境的響應更加迅速而明確。軟件開發團隊不再完全占有某一些資產,而是從使用共享資源中受益。當前,BMC運用供給比率、存貨周轉和庫存營運資本等標準庫存管理指標,以共享的方式管理研發部門的資產,而每個項目團隊只是暫時地擁有這些資產。
現在,開發人員能更快地獲得所需的設備,這有利于他們迅速開展工作。開發人員也意識到標準化需求的優勢。若能及時獲得資源,他們便無需囤積資源。雖然很難準確估計新流程所節省的時間,但是滿足每個請求所花費的時間減少了10至15個工作日,這相當于每季度總共節省360個工作月。
啟動計劃
BMC的原定目標是在IT資源跨地域分布的情況下減少服務器的無序蔓延,同時縮短對開發人員需求的響應時間以提高生產率。BMC計劃集中于使用先進的服務請求管理、硬件虛擬化和系統監控技術,在資源共享的基礎上管理服務器和存儲資產。這一方法為BMC的研發團隊在公司內部建立了一個按需服務的云計算環境,并使他們得以實時使用數據中心資源(包括由近7千臺物理服務器組成的資產庫和30TB存儲),從而滿足產品開發項目的需求。
BMC實施了ITIL V3流程來進行容量管理、可用性管理、服務水平管理以及服務報告,以期通過技術部署獲得***的業務價值。這些綜合管理流程與硬件采購程序聯系在一起,可確保擁有充足的服務器和存儲容量來滿足開發人員的請求。對于每一個項目來說,開發人員通常需要8至10個由多個服務器和存儲量組成的不同環境。如果沒有這種供給能力,全球1500多名開發人員進行的100多個開發項目就會受到服務器可用性延誤的影響。
從BSM中獲益
業務服務管理(BSM)是按照業務優先次序管理IT的方式和統一平臺。通過在技術和流程上實施這一自身開發的方法,BMC的物理服務器在兩年中減少了近一半。此外,BMC統一將遍布全球的基礎架構作為單一數據中心進行管理,從而超額實現了生產率目標。IT部門決定利用虛擬化時,必須考慮到不同地區的容量需求各有不同。例如,一家公司在亞太地區有1000名員工,而在北美地區有1萬名員工,那么這兩個地區將需要不同的容量。
現在,不僅BMC的IT團隊可以更迅速地為開發團隊供給資產(之前需花四個星期完成95%的請求,如今只需兩天),而且數據中心運營商也更加明了自己管理的資產是如何為各開發團隊所利用的。通過提供自動化和自助服務,虛擬化還能提高效率。有了標準配置,開發人員可以借助運行手冊腳本自動化虛擬機供給。截至2009年底,大約30%的請求能夠由開發人員自助服務來處理。另外,重復利用研發部門資產庫中先進的設備可以幫助老舊過時、難以支持且支持費用高昂的設備完成報廢,從而進一步提高研發人員的生產率并降低支持成本。
關鍵成功因素
極為重要的一點是管理層應承諾提供一些額外的容量或空間,以避免高峰時期對所需資源可用性產生影響。額外的空間帶來了靈活度,并確保IT能夠迅速滿足請求。而這種靈活度能夠使企業更具競爭力和主動性。要使這一管理資源準入的方法奏效,內部流程應盡可能自動化。BMC公司通過使用BMC IT服務管理請求系統(BMC IT Service Management Request System)創建、監控并滿足供給請求。過去,這些請求是轉交給IT基礎架構工程團隊并逐件處理。現在,IT為研發人員提供了一個標準化的資源目錄,IT運維團隊的成員盡可能使用標準配置模板完成供給流程。今后,如果資產沒有在指定時期內得到使用,資產恢復流程將自動觸發并運行。
管理層是否接受這一資源共享理念同樣非常關鍵,它影響到開發人員能否充分認識到在現存虛擬環境中使用標準配置、而非定制配置的重要性。只有當開發人員意識到快速獲取資源能為他們帶來好處,并且這些資源可提供標準化配置,他們才更有可能接受這一理念。對BMC而言,收益也包括新的資產管理流程減少了滿足每個請求所花費的時間。
結語
如果企業計劃遷移到虛擬化環境中,那么檢查利用率較低的設備十分重要。同時,需要建立屬于自己的私有云以響應業務需求。任何IT部門都能從虛擬化環境中受益。如果企業跨地區運營,則可通過虛擬化基礎架構同時運行同一系統下的多個環節。尋找新機遇:如果企業在季度末面臨需求高峰,并需要***性分配硬件以滿足這些需求高峰,那么可以采用虛擬服務器,這樣可以在需求淡季時節省電耗。顯然,虛擬化能夠減少服務器的無序蔓延并改進容量管理。但請不要忽視它帶來的其他益處,即提高生產率并最終提升對業務需求的響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