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辛十年的國產操作系統 我們期待未來
十年,一段很長的日子,在這十年間,很多東西已經物是人非,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日子過得越來越方便,這都是科技帶來的好處。這就不得不提提我們國產操作系統十年來的歷程,或許有些事件和記憶已經模糊無從考證,或許有些曾經風靡一時的先行者已然倒下讓人神傷。
但是,更多的是驚喜,以中標軟件、中科紅旗為代表的國產操作系統企業,正在羽翼日豐,微軟等國外IT廠商在國內操作系統市場的壟斷地位,正在被一點點撼動。
從用于遠望號測量船的多機實時操作系統GX-73,到用于銀河-ⅰ巨型機的YHOS,再到中軟耗時十多年開發的我國第一款商品化操作系統COSIX,究竟哪一款操作系統,可以稱為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款國產操作系統,至今尚存爭議。但是,如果將1999年稱為基于Linux內核的國產操作系統風起云涌元年,一定反對者寥寥。
正是在1999年,持續多年的“中國要不要開發國產自主操作系統”的爭論開始淡出,政府和業界就“不強調國家安全,再強大的經濟基礎也沒有保障”逐步達成了共識。關于操作系統的爭論,焦點已不再是“該不該做”,而是轉為“如何做”。
也正是在1999年,國際linux熱潮席卷中國,沖浪、藍點、中軟、中科紅旗等企業紛紛投身于Linux國產化研發,并先后發布了各自的國產Linux操作系統。隨著Xteam Linux、BluePoint Linux、紅旗Linux、COSIX Linux等國產Linux操作系統的出現,Linux從舶來品開始逐漸變為國產操作系統的主流,出現在大眾視野。國產操作系統的“星星之火”,開始點燃。
轉眼之間,十載光陰過去,在政府和業界的努力之下,國產操作系統的“星星之火”不僅沒有熄滅,反而漸顯燎原之勢。當我們在2009年歲末去回望國產操作系統走過的這十年,或許有些事件和記憶已經模糊無從考證,或許有些曾經風靡一時的先行者已然倒下讓人神傷,但是,更多的是驚喜。我們驚喜的看到,以中標軟件、中科紅旗為代表的國產操作系統企業,正在羽翼日豐,其產品已經在政府、軍隊、教育、電信、金融等行業大范圍應用。微軟等國外IT廠商在國內操作系統市場的壟斷地位,正在被一點點撼動。
回首十年,有太多激動人心的瞬間和片段,但是,有三個年頭不得不提及,那就是2002年、2007年和2009年,正是發生在這三個年頭的具有轉折意義的事件,最直接推動了包括國產操作系統在內的國產軟件的大發展。
2002年:國產軟件集體中標政府采購
2000年6月,國務院關于《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明確規定,政府采購優先選用正版國產軟件。正是在政府的直接扶持下,還略顯稚嫩的包括操作系統在內的國產基礎軟件企業,開始蹣跚學步。
2002年,國務院系統統一采購了WPS Office2002,使得國家部委成為金山WPS軟件最大的客戶。緊接著,中央政府的示范效應,立刻開始顯現。2002年8月,廣東省政府與金山軟件簽下4000套WPS Office2002的購買協議,40多個廳局級單位獲得授權全面采用金山的辦公軟件。
繼2001年北京市政府正版化軟件采購中,中軟Linux桌面版操作系統一舉中標,成功進入北京市44個委、辦、局之后,在2002年北京市政府采購中,中軟繼續成為Linux操作系統領域的最大中標單位:中軟Linux桌面版、服務器版全面中標,同時還負責2001年中標產品的升級工作。
在2003年北京市政府采購中,中軟與紅旗Linux在操作系統領域各占半壁江山。2003年中軟推出了全中文桌面平臺中軟Linux 4.0和中軟郵件服務器系統。
2004年地方政府軟件采購中,國產操作系統已占有25%以上份額,國產辦公軟件已占據60%市場份額,國產安全市場軟件占到97%的份額。
……
正是2002年大范圍的國產軟件中標政府采購,直接推動了政府采購的國產軟件熱,持續至今。
事實上,在國產操作系統嶄露頭角的2000年前后,國內操作系統市場已經被微軟等跨國公司壟斷。而且,操作系統軟件有很強的自然壟斷性,用戶一旦習慣了某個系統,就很難改變使用習慣。因此,國產操作系統即使技術上能滿足需求也未必能順利開拓市場。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層面通過政府采購、公共采購等途徑為國產基礎軟件提供市場,就顯得非常重要。
政府采購中國產軟件的接連中標,也恰恰是政府以實際行動推動國產軟件特別是國產操作系統發展的縮影。
2006年:“正版化運動”加速Linux普及
2006年4月6日,信息產業部、國家版權局、商務部聯合下發《關于計算機預裝正版操作系統軟件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在我國境內生產的計算機,出廠時應當預裝正版操作系統軟件。而進口計算機在國內銷售,銷售前也應當預裝正版操作系統軟件。”四天之后的4月10日,國家版權局、信息產業部、財政部、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又聯合下發《政府部門購置計算機辦公設備必須采購已預裝正版操作系統軟件產品的通知》,強調政府部門購置計算機辦公設備必須采購已預裝正版操作系統軟件的產品。
至此,聲勢浩大的“正版化運動”正式在中國拉開序幕,國產操作系統的黃金時代也隨之到來。
面對預裝正面Windows系統的高昂成本,幾乎所有的計算機廠商,紛紛把預裝正版Linux系統作為降低成本、獲取競爭力武器。海爾、浪潮、神舟等大部分國產計算機廠商預裝了中標軟件的中標普華Linux,而DELL、HP等國外品牌則選擇了紅旗Linux。
“軟件正版化運動”,為國產操作系統企業帶來來前所未有的市場突破的機會。以中標軟件為例,其桌面Linux市場,連續包括了每年30%左右的增長,成為增長最快的系統軟件企業。
與此同時,國產操作系統企業也開始了市場細分,市場重點從政府轉向企業,從通用市場轉向定制市場。比如,中標軟件為海爾定制的40萬套“家家樂應用軟件套件”,按專業群體的專業需求,為農民家庭進行目標定做。根據用戶需求的定制化,開始成是Linux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2009年:“核高基”支撐國產Linux企業做大做強
2009年,盼望已久的“核高基”重大專項中對基礎軟件的推進政策和措施,正式開始落實。作為基礎軟件重要組成部分的國產操作系統,繼政府采購、正版化之后,再次獲得了政府政策層面史無前例的巨大支持。
2006年1月,國務院發布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將“核高基”(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產品)項目確立為推進我國信息技術發展16個重大專項中的核心部分之一,并明確了發展基礎軟件的目標2006年10月,“核高基”重大專項領導小組成立,組建了領導小組辦公室和“核高基”重大專項實施方案編制專家組,重大專項實施工作啟動。2008年4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核高基”重大專項實施方案。9月,完成了“核高基”重大專項實施計劃和項目申報指南的編制工作。
2008年11月,科技部正式發布了關于“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產品”科技重大專項2009年課題申報的通知。按照規劃,核高基重大專項將持續15年,政府對“核高基”重大專項扶持將持續至2020年以后,中央加上地方政府配套資金平均每年的投入約為40億元。強調各方資源的集聚,資金的來源包括中央財政、地方財政,企業或單位的自籌。
“核高基”重大專項將基礎軟件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予以重點發展,為我國包括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辦公軟件在內的自主基礎軟件的創新與產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空間,并提供了一系列政策配套措施進行扶持。“核高基”專項中,政府對每個項目都有數千萬元的投入,這有利于國產操作系統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擴大公司規模,乃至做大、做強。更重要的是,用戶方面由于獲知政府大額資金進行支持,也會對國產軟件產生更多信心。這將為國產操作系統的市場應用帶來更廣闊的空間,對于國產操作系統的發展十分關鍵。
與此同時,主要的國產操作系統企業也紛紛調整策略,以抓住“核高基”重大專項的政策機遇。2008年底,中標軟件獲得來自中國軟件與技術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的2億元注資,使其原本5000萬元的注冊資本增至2.5億元,成為集操作系統、辦公軟件、整體解決方案于一體的國內最大供應商。
在增資中標軟件的同時,中國軟件和中國電子又分別控股了國產數據庫企業武漢達夢和人大金倉,彌補了以中軟和中國電子為代表了國產基礎軟件“國家隊”在數據庫方面的短板,此舉也更有利于中標軟件基于國產操作系統提供全產業鏈的解決方案。在“核高基”重大專項的直接推動下,一家國產基礎軟件的旗艦企業逐漸浮出水面。
下一個十年:更多期待
“核高基”重大專項對國產操作系統的扶持,將一直持續到2020年,我們有理由相信,下一個十年,國產操作系統企業在政府政策層面將會獲得更多前所未有的有力支持。與此同時,也讓每一個關心國產操作系統發展的國人,增加了對國產操作系統的更多期待。
從國產操作系統就單個產品來說,基本上已經與國際同類產品處于同一水平。但現在的市場競爭,單一產品越來越難以發揮作用,垂直整合使得產品競爭演化成產業鏈競爭。國際廠商已在著力打通產業鏈,構成軟件產業鏈的競爭,市場競爭其實已經從咨詢服務環節就開始了。而包括國產操作系統在內的國產基礎軟件廠商比較分散,基本上還處于單個產品競爭的局面,競爭力明顯不夠。
國產操作系統企業要真正做大做強,除了政府層面的扶持和企業自身的自主創新,還需要形成完整的、健康的國產基礎軟件生態產業鏈。國產基礎軟件產業鏈主要是指產品推進過程中由硬件產品、國產基礎軟件、應用軟件產品、信息安全產品、測試認證、用戶人才、環境等方面因素在相互對接、相互融合實現均衡過程中所形成的鏈條式關聯關系。目前來看,國產基礎軟件的產業鏈已經成為制約國產操作系統普及的軟肋。
不過,這個問題已經引起國產基礎軟件企業的普遍關注,在一些主流國產基礎軟件廠商的主導下,國產基礎軟件的生態產業鏈已經初見形態。比如,中標軟件在2009年就確立了合作共贏的產業理念,大力打造基于全國產的基礎軟件平臺。通過產品,市場,項目的多種合作形式,與國內的中間件、數據庫、GIS、CRM等多個行業的專業廠商合作,推出了大量符合國內用戶需求,安全,穩定,性能優異的國產軟件平臺。特別是在一些傳統國外軟件長期壟斷的行業中,國產軟件平臺通過性能比對,安全測試,依靠自身實力打破國際壟斷,獲得了實際應用。為國內用戶樹立了一個優秀榜樣,極大的增強了用戶信心。
國產操作系統發展的第一個十年即將過去,2010年的第一縷陽光已經依稀可見,國產操作系統發展又將迎來第二個十年。在第二個十年里,期待在“核高基”重大專項的支撐下,形成完善的國產基礎軟件生態產業鏈,國產基礎軟件企業也能隨之做大、做強,不斷創造更多輝煌和驚喜。
在將來希望我們的國產操作系統不斷創新發展。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