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想開源操作系統的未來十年
轉眼之間,又是一年,新世紀的十年就這樣匆匆流逝,而開源操作系統已經逐漸被大眾所熟悉,不過,雖然開源軟件從地下發展成為主流的商業模式。不過,開源操作系統的商業軟件還是在后面苦苦追趕,但是很顯然,它的經營模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了。
從2010年開始的未來十年將是開源操作系統的青年階段,而開源操作系統在這個階段如何發展,將對它的未來至關重要。
開源軟件被定義為描述其源碼可以被公眾使用的軟件,并且此軟件的使用,修改和分發也不受許可證的限制。開放源碼軟件通常是有版權的,它的許可證可能包含這樣一些限制:著意的保護它的開放源碼狀態,著者身份的公告,或者開發的控制。“開放源碼”正在被公眾利益軟件組織注冊為認證標記,這也是創立正式的開放源碼定義的一種手段。當前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了開源軟件。關于開源軟件的未來發展,現在業界的主流觀點是開源軟件將會被混合化。大部分商業軟件將會采用開源的方式。所有的軟件表面上看起來都是開源的,他們使用一種復合許可證,你可以像開源軟件一樣使用它,但是要是要為底層開發者支付一些費用。
這看起來比較可行,因為可以為開源軟件建立起合理的商業模式。而這也在云計算發面得以體現。將硬件與開源操作系統捆綁在一起。從用戶的角度來講,開源與否對于他們不重要,在使用上GoogleNexusOne和iPhone有區別嗎?用戶購買了一段時間的云計算服務使用權,他不會關心這些錢在軟件提供商和服務提供商之間是如何分配的。而實際上,開源操作系統的傳統領域造成了很大的沖擊。
商業軟件有一定的生命周期,你必須要為使用下一代產品重新付錢,而開源軟件可以使用戶避免陷入付費升級的怪圈。互聯網是開源軟件的發源地,而隨著新一代互聯網的發展,尤其是Google“一切皆通過網絡”概念的提出,開源軟件必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高潮。
提起開源軟件,我們就不得不提到開源軟件的最大敵人---微軟。而最近一年,微軟對于開源社區的態度有了很大的轉變。微軟到底是開源的朋友還是敵人?如果從微軟近幾年的動作來看,真的無法說清。一方面,微軟拼命向開源領地搖動橄欖枝,捐贈代碼、支持像ApacheSoftwareFoundation之類的開源企業,就好像它跟開源天生一對似的。事實上,早在2006年11月,微軟就和Novell簽署了互操作性協議——值得說明的是,2年過去了,這件事情引起的爭議和抵制依然強烈。
之后,微軟和越來越多的開源廠商簽署了互操作協議。而就在一個月前,Linux領域的重量級廠商紅帽(RedHat)也與微軟簽署了合作協議,加強虛擬化平臺互操作;另一方面,它仍然對它那些基于開源技術的專利實行收費,而且它的專利許可的運營策略與開源的運營有著天壤之別,況且微軟還動輒就跟開源對簿公堂,微軟曾聲稱開源軟件侵犯了超過200個微軟專利。那是在2007年5月,隨即這一說法在開源界引起了軒然大波,包括Linux創始人、微軟的合作伙伴Novell等在內的諸多開源人士都提出了激烈的批評,這場爭論直到2007年底仍未徹底平息。
在過去的一年,微軟首先根據Linux采用的GPL發布了三個驅動程序,意味著將2萬行裝置驅動程序代碼貢獻給了開源社區。在年底迫于壓力又將其Windows7下載工具開源。關于微軟更多的開源動作,請參看:微軟稱開源使其比任何時候都忙。然而無論微軟采取怎樣的開源策略,無可否認的是開源公司、開源開發者及其擁護者已經發展得越來越強大,已經擁有了很成熟的商業模式。尤其是Linux,它驅動了世界上許多大的網絡比如Google。而且越來越多的開發者和公司在選擇使用開源的工具和軟件。
未來十年開源操作系統的發展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