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張亞勤說:云計算變成主流正在進行時
剛從美國回來才兩天的張亞勤看上去有些黝黑卻顯得精神矍鑠,之前其撰寫的博文《云計算三部曲》讓業界對這位微軟中國研發集團主席眼中的云計算有了更深的理解。而此刻與我們面對面再談云計算,張亞勤更是坦言,“最后IT產業玩得就4個東西——計算、存儲、通訊和數據”。他認為,好的云服務就是均衡,即云存儲是將數據存好;云計算則是在上述4個方面都保持動態,通訊就是帶寬,而數據會成為今后的戰略資源。
應用讓云計算正在變成主流
談到云計算的歷史,其實很久了,它本身就是網絡計算。我們原先做的.net,包括IBM的公共計算,亞馬遜的EC2和S3兩個平臺都是云計算的一種嘗試,也包括過去高性能計算、分布式計算、網格計算都是云計算的雛形。
而很多應用不采用云計算,是無法實現的。比如網絡搜索,它需要大量的數據中心,需要超大型計算能力,也需要快速呈現;再如地圖定位等等應用都需要云計算來實現。云計算可以說是將超型計算提供給了每一個人。早在六七十年代,超型機、大型機將超型運算提供給了企業,到PC時代,每個人相當于一臺機器,現在是它將全球的資源鏈接起來,讓每一個人可以通過PC、手機,或者任何一個“端”來使用。
張亞勤再次強調云計算中有兩個概念很重要。一個是云,即通過互聯網將各種計算、存儲資源鏈接到一起。鏈接的方式是互聯網,是一個標準。另一個是端,我一直在講“云+端”的世界,端即各種各樣的PC、手機、電視、家電、汽車等等都是端,有了云的各種資源才能通過端去真正地體現,最重要的在于用戶。微軟的云計算從技術模式上講,就是“云+端”,二者是不可以分割的,依靠它們相互的作用來增強,體現價值。所以平臺需要云的平臺,端的平臺。
真正成為主流就一定要成為一個平臺
云計算真正成為主流還需要點兒時間。目前大家看到的云計算可能主要是通過搜索、電子郵件等互聯網的終端來體驗服務,但從長遠來看這并不是云計算的真正平臺。張亞勤強調,“云計算真正成為主流就一定要成為一個平臺”。就像windows成為一個平臺,大家都在上面開發軟件,形成一個生態系統。
云計算過去每個企業有自己的應用,它給用戶看的就是應用,沒有形成真正的云。現在比如谷歌的App Engine、微軟的Azure,IBM的藍云、亞馬遜的EC2開始形成平臺,但這個平臺到底誰能取勝,誰能最終成為主流可能需要些時間。但至少現在大家都在向這個平臺去邁進。
云計算在中國市場也還需要點兒時間。因為要實現云計算市場首先要有大的云計算提供商,但現在還不存在。目前大的提供商都還是跨國企業,國內的企業還沒有。比如說現在提供的資源,資源里很重要的一點不僅僅是原始資源,還有很重要的數據資源,數據資源其實是云計算中最重要的資源。所以五年前開始,我就跟每個廠商、政府的領導都在講我們要建大型的數據中心,要更多的資源,更多的數據。現在全球都在建數據中心,就像投資房地產,將房子先買好,就可以租出去使用了。
我們的云計算在全球市場和中國市場都才剛剛開始,如果從廣義來理解,微軟的.net做了很久。廣義的云計算包含了互聯網搜索、郵箱等都是云的服務,這些我們做了很長的時間。國內如MSN、bing搜索都是例子。再就是.net架構,它包括開發的環境、開發的工具在國內很多人都在使用,基于網絡開發軟件。而真正將“云+端”這種服務看成平臺,我們才剛剛開始。
而最后IT產業玩得就4個東西,計算、存儲、通訊、數據。好的云服務就是均衡,云存儲是將東西存好;云計算是在這4個方面都是動態的,通訊就是帶寬,數據會成為以后的戰略資源。
微軟的云計算就是“互聯網上的windows”
全球市場我們采用新的云端平臺“藍天”(Azure),可以想象它有點像windows,我們把它叫做“云里的windows”、“互聯網上的windows”,稍作解剖可以看到它與windows平臺有許多相像之處。比如windows下的PC,有CPU、存儲器、寫程序等,而云里面廣義的看,比如存儲不僅僅在PC里,它可能分布在全球的任何地方;還有計算功能,以及基于此的開發工具等都是如此。不同之處在于,一是資源分配在不同地方;二是需要動態的管理系統。
微軟現在有PC的操作系統,有云的操作系統,還有嵌入式操作系統,它們之間都是可以兼容的,統一的開發工具,統一的運營環境。
此外,微軟的云計算業務模式采用兩種方式:一是向企業租借資源,可以是中小企業,也可以是大型企業。公共云,按需購買,用多少買多少;私有云,大型企業不想別人分享,用云提供自己的服務,不希望用別人的品牌,比如中石油、中移動等,微軟向這些企業出售整套云的系統產品,購買微軟的標準件,對外提供服務,不用說微軟的品牌。這也是微軟的“軟件+服務”策略的最好體現,即對中小企業用微軟的品牌,對微軟是服務的概念;對大型企業用自己的服務,需要微軟的產品,就采取買微軟產品的方式,而不僅僅是服務的方式。
微軟的云計算還會采用三種不同的服務模式。一個是物理層,只提供存儲,用戶購買存儲資源、計算資源以及帶寬這些最原始的資源,比如亞馬遜。一個是平臺層,物理層上提供一些開發工具,相當于中間件,企業可以在上開發。一個是最高最全的服務層次,什么都提供。提供的是最終的服務,比如谷歌。微軟的云計算是三層都提供,用戶可以選擇,三層之間完全是用公共的協議分開的。
面對三種服務,用戶可以多種選擇。比如終端用戶,只需要服務,如存儲照片,搜索、email等,以后會有更多的服務。小企業想提供給用戶服務,他希望用你的軟件去開發應用,可能用的是第二層,費用稍微高一點。有的企業就用存儲,三種服務都可以。微軟現在三種都在推,甚至可以全套購買。
虛擬化和云安全是微軟云計算的重要課題
云計算并非全新的東西,概念可能是新的,但其實它背后的技術,包括不同企業的戰略產品已經很多年了。云計算是很多技術的融合,其中一個關鍵技術就是虛擬化。有了虛擬化,云計算才變為可能。目前云計算定義也不是特別清楚,按照我的定義,可以說虛擬化是云計算下面的一個層次。虛擬化一開始是管理服務器的一種工具,后來應用到桌面,云計算就需要用到虛擬化管理的方式,才能管理如此多的數據中心、服務器以及多種端。
還有,云計算為用戶提供了很大的便捷性,但安全問題卻成為現在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如何將數據更好的保護起來,加密措施、備份等。公共云、私有云,這總是一種均衡,越來越方便的時候,有時候風險也會相對大一點。這里就要提醒用戶使用正版軟件。此外微軟的藍云平臺采用了幾個層次來確保用戶使用安全,其中最重要的層次在操作系統內核,內核采用了新的安全模型,使資源既有連續性又有相對的獨立性;再就是系統的調配,調配時不會調配系統的內核資源,通過一些指令的審核過程做判斷;還有最后的應用層,都做到保護措施,甚至企業還可以采取特殊的加密措施等。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