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道電子商務 網絡懸賞求職日漸升溫
“懸賞求職,賞金800元起,60萬封頂!”繼“閃客”、“博客”、“威客”之后,在就業環境極為緊張的當前,一種叫做“職客”的逆向招聘模式在網上迅速躥紅,成為大學生求職的熱門途徑。
網絡求職迅速躥紅
所謂“職客”就是網絡職場經紀人,他們為求職者提供職場信息,根據求職者的需求與目標公司溝通談判,幫求職者找工作,由求職者來支付傭金。
目前,的確有畢業生通過“職客”找到了滿意的工作。對于通過“職客”找工作,很多畢業生抱著只要能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花點錢值得的態度。除了通過“職客”找工作之外,還有人想出在網上拍賣自己的辦法來找工作。但通過這種方式找到工作的人似乎很少。
業內人士透露,目前“職客”多是兼職,他們自己在現實生活中多是企業員工,尤其是從事人力資源工作的人,有一些是有著廣泛社會資源和人脈的消息靈通者。不過,現在也有人專職當“職客”。
據介紹,“職客”服務的人群,以普通辦公室白領為主,求職的目標多為會計、文秘、工程師、人事助理等。他們大多是工作5年以內的年輕人,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但人脈資源還不廣泛,工作競爭力也不是特別強,要找到理想工作比較費力,因此就成了“職客”的服務對象。
信息安全缺乏保障
“職客”的誕生,讓許多求職者快捷、方便地找到了工作,雖然也要付出一定的經濟代價,但仍然得到了他們的好評。可是,在求職推介的過程中,一旦發生糾紛,誰來負法律責任呢?據某網站負責人介紹,在我國,個人不允許從事職業中介,職客網站才是合法的中介機構。“職客”相當于是職客網站的專職或兼職員工,他們與網站簽訂合同,有責權關系,一旦發生任何問題,職客網站將承擔主要責任。
也有人擔心,懸賞求職的信息發布后,可能會對求職者造成潛在的信息泄漏風險。現在一些網站對“職客”身份采取了電話認證、身份證認證等方式,但也不能夠一定保證這些人得到求職者信息后,不會用做不良用途。“職客”的兼職性和隨意性,會增加求職者的風險,且網上身份注冊的真實性很難確認,網上交易的安全性也缺乏保障。
專家建議,在涉及資金不多的情況下,適當地利用“職客”幫忙搜索工作信息可以嘗試,但是用巨額賞金去交換一些穩定、高薪的崗位并不可取。
借鑒電子商務模式
“我們現在已和支付寶合作,懸賞人在試用期滿一個月時通過支付寶分期支付顧問費,免去了求職者的后顧之憂。”一家職客網的工作人員介紹。
中國職客網則借鑒了電子商務的模式,求職者可以先將懸賞金打入支付寶賬戶這樣一個第三方支付平臺,求職成功后,懸賞金額是分三個月支付給“職客”的,最終“職客”可以拿到懸賞總額的80%,網站拿到20%。這樣,求職者有更充分的時間考察自己的工作是否合意。
對于“職客”身份,職客類網站也采取了電話認證、身份證認證等方式。職客網創辦人周長青表示,職客網剛剛誕生時,對出了問題誰來負法律責任這個問題認識尚淺,但在有了將近三年的運作經驗后,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已經比較清晰。
職獵網負責人曹勇表示,大家對“懸賞求職”這種新的求職方式要擺正心態,懸賞金不是用來購買職位的,而是對“職客”提供信息、面試指導等服務提供的報酬。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