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后職業發展的3個分水嶺
23歲大學畢業開始,大學生們的職場之路開始起伏跌宕,如跨欄一般,在幾個分水嶺上都會甩掉一批跟不上節奏的人。雖然可能過了這個年紀后發制人、后來居上的也有,但是這三個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分水嶺還是明顯地區分了一號種子選手和二號種子選手。
分水嶺一:25歲——找準職場定位
以一般大學生23歲畢業來算,25歲也就進入職場1-2年。雖然對于大多數人,雖然這個階段大多數人還都是企業的小職員,謹小慎微地過著朝九晚五的日子。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保@個時期的“跬步”和“小流”可能就是幾年后急速跨欄的助跑和奔騰咆哮的前奏。
對于25歲之后發展順利的大學畢業生來說,25歲之前做好職業規劃,找準與自己的興趣、能力、價值觀相匹配的職業定位,對于之后少走彎路、積累有用經驗都是非常關鍵的。而培訓充電、拓展人脈、鍛煉職業技能也是這個時期急需增強的技能。目前網上人大這個年齡段的學員所占比例不少。
分水嶺二:30歲——立業之際
“三十而立”像一個警示告誡著所有逼近這個年齡的職場人士,成家立業已是必須。30歲,多數人已經工作了6-7年,對于多數招聘企業來說,學歷、專業、工作年限等已經不是最重要的參考項了,反而是經驗、能力、職業態度成為30多歲成敗的關鍵。
30歲是檢驗前階段成績的時期,也是做重要決定的關鍵時期,許多人還對自己的人生進行了調整:有些打工的自主創業了,有些從這個行業跳到另一行業,此時的思考和調整都是相對成熟而理性的,因而出現了所謂“三十歲現象”。
對于職場女性來說,30歲的分界意義更為重大。這一時期,女性在職業規劃中,常遇見這樣的問題就是產生方向感不明顯和職業倦怠感,這時候就需要考慮自身職業的可持續性、平衡性、經濟性發展。對于已經為人妻、為人母的職場女性來說,是將工作中心轉移到家庭還是繼續關注職業的發展,常常是兩難選擇。
分水嶺三:35歲——職位分水嶺
35歲,對于許多職場人是一個尷尬,某些招聘單位將“35歲以上免談”列入基層招聘條件,這說明35歲已經被打上了某種烙印,意味著這個年紀如果還是基礎甚至只是主管,將是件很尷尬的事情。
某知名招聘網站的HR經理這樣說:“如果你35歲還沒有被提拔到經理即中層職位,那么之后再提升的機會也不大,因為這說明你之前的工作成績和能力并沒有被完全認可,一個35歲尚未被擢升的職場人士,在以后還會被不斷懷疑?!?5歲,大概12年的工作經驗,足以在這個年齡有所收獲,如果一無所獲,能力也會被打上“潛力有限”的印記。
附:職業錨的8種類型:
“職業錨”的概念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埃德加。施恩教授提出的。它實際上就是個人通過實際工作經驗形成的,與自己的能力、動機和價值觀相匹配的一種職業定位。1992年,麻省理工大學的學者專家又將“職業錨”類型拓展為8種。
技術/職能型:追求在技術、職能領域的成長和技能的不斷提高,以及應用這種技術、職能的機會。對自己的認可主要來自于自身的專業水平,喜歡接受專業技術的挑戰,一般不喜歡從事一般的管理工作。
管理型:以獲得承擔較大責任的管理職位為最終目標。把“職業錨”定位于這種類型的人通常具備三方面的能力:分析能力(在信息不完全以及不確定的情況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在各種層次上影響、監督、領導、操縱以及控制他人的能力)、情感能力(在情感和人際危機面前只會受到激勵而不會受其困擾和削弱的能力,以及在較大的責任壓力下不會變得無所作為的能力)。
自主/獨立型:可以隨心所欲安排自己的工作方式、工作習慣和生活方式,能擺脫組織的限制和制約施展個人能力。
安全/穩定型:安全意味著所依托的單位具有安全性,有長期穩定的職業環境,有保障的工作、體面的收入以及可靠的未來生活,而可靠的未來生活通常是由較高的退休金來保證的。
創造/創業型:以自己的能力創建屬于自己的企業或完全屬于自己的產品,整個職業發展都圍繞某種創造性而努力。把“職業錨”定位于這種類型的人大多是創業者,他們可能正在別人的公司工作,但一旦感覺時機成熟,他們便會走出去開創自己的事業。
服務/奉獻型:把“職業錨”定位于這種類型的人追求自己認可的核心價值,例如幫助他人,倡導環保,等等。他們一直在追尋這種機會,即使薪水很低也在所不惜。他們不會接受不能實現自己價值的職業,即使面對高薪酬和高職位的誘惑也不動心。
挑戰型:把“職業錨”定位于這種類型的人喜歡解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戰勝強硬的對手,克服無法克服的困難障礙。對他們而言,從事某項職業的原因是因為工作允許他們去戰勝各種困難,新奇、變化是他們實現***目標的動力。
生活型:工作環境能夠平衡并滿足個人、家庭和職業的需要。把“職業錨”定位于這種類型的人希望將生活的各個主要方面整合為一個整體。正因為如此,他們需要一個能夠提供足夠的彈性讓他們實現這一目標的職業環境,甚至可以降低他們職業的一些要求,如薪水、職位。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