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ubu丑萌征服全球背后:AI賦能年輕人“為情緒買單”新經濟 原創
?
還記得那只被108萬人民幣售出的薄荷色Labubu嗎?就在半個月前,這個長著九顆尖牙、豎耳、異色瞳孔的“丑萌”精靈,上演了一次消費奇跡:在永樂2025春季拍賣會上,來自泡泡瑪特簽約藝術家、香港藝術家龍家升的初代藏品級潮流玩具薄荷色Labubu以超高價成功拍賣。據官方介紹,這只Labubu為“全球唯一一只”。
?
?
作為近兩年最火爆的潮玩,Labubu從進入市場開始,其實經歷了一段蟄伏期。早在2015年,龍家升就創作出了Labubu的形象,直到2019年,龍家升簽約泡泡瑪特,Labubu才正式投入市場。
?
但早期的Labubu還沒有今日的人氣,而是作為一種小眾形象在熱愛潮玩藝術的年輕人之間流通。
?
轉折點在2024年,泰國高人氣女星Lisa在社交平臺亮出了她的Labubu個人收藏,此舉立即帶動了Labubu在東南亞以及其他粉絲區的熱潮。
?
?
此后,Labubu的“明星效應”持續升級,蕾哈娜、貝克漢姆等名人在社交平臺為Labubu帶來了現象級的曝光,Labubu風靡歐美市場。
?
?
同時,泡泡瑪特中國企業的身份加持以及明星的“帶貨”,也讓Labubu在國內爆火,甚至出現了一些高仿產品,導致供應市場一度混亂。
?
然而,面對Labubu的爆火,很多人認為更多來源于與“明星效應”帶來的營銷噱頭,曇花一現般的火爆,并不能持久。
?
在Labubu全球消費者中,除了部分真正熱愛潮玩藝術的買家,大部分買家可能只是跟隨熱潮的體驗者。固然,網絡世界的信息傳遞之快,讓身處每個地區的人都能吸收各類最新信息。而明星“帶貨”產生的消費熱潮,或許正是目前年輕人“跟風式”消費心理的體現。
?
但Labubu的現象級爆火背后,也體現了Z世代“為情緒買單”的心理轉變,以及“去標準化”審美的流行。
?
所謂Z世代,指的是出生在1995年至2010年間的人群。作為生長在數字技術快速發展時代的人群,Z世代對互聯網的依賴程度相對更大,同時也是互聯網活躍度最高的人群。
?
隨著經濟的發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Z世代人群在消費時,更傾向于“為情緒買單”,他們更加看重內心的體驗與審美自由,不愿受到外界的束縛。
?
這一點通過“Labubu現象”就能體現。與傳統潮玩的甜美范式截然不同,Labubu設計師龍家升融合北歐神話暗黑基因與東方志怪文化,創造出“尖耳邪笑+歪斜獠牙”的反叛形象。這樣“不完美的設計”,也是Z世代審美去標準化的體現。
?
?
從發展心理學角度來看,Z世代人群大多處在尋求自我同一性的階段,年輕人將Labubu這樣的產品作為一種情感投射容器,以證明自我,于是就出現了“越不被理解越要炫耀”的行為。
?
?
從設計心理角度來看,泡泡瑪特的盲盒機制,利用了用戶的賭徒心理以強化購買行為,核心是盲盒機制與稀缺營銷的神經劫持:拆盲盒,本質上是大腦對不確定性所產生的多巴胺在驅動著消費行為的閉環。
?
另一邊,隨著AI在各行各業的深度融合,AI技術正加速這種消費行為。
?
例如,在產品營銷過程中,通過輿情監控系統捕捉明星穿搭數據,商家在12小時內便可向全球門店推送“明星同款Labubu”營銷素材,將明星流量轉化為即時銷量。
?
當潮玩遇上AI
AI+潮玩,這兩個當下最火的領域,正刺激著一大批AI創業者。如何完美結合IP與AI,也是現在一些AI玩具企業熱衷研究的領域。
?
想象一下,設計師用Midjourney訓練Labubu風格模型,只用輸入相關的提示詞,就能生成千款變體;而未來的用戶或許能通過VR捏臉系統定制專屬數字分身,讓實體玩偶成為進入元宇宙的“身份證”。
?
在AI技術的賦能下,下一代火爆全球的潮玩,或許將從靜態商品進化為情感操作系統,一個新經濟紀元正加速降臨。
?
大家認為,下一個“Labubu”,將以什么形式出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