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報告:美國大量人口已使用生成式AI
根據圣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發布的最新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末,美國18至64歲人口中近40%已使用生成式AI,而在職場中,23%的勞動者每周至少使用一次這類技術。
美國對生成式AI的應用,堪比當年個人PC電腦和互聯網普及的歷程。
家庭與職場的雙軌滲透
在整體人口中,39.6%的受訪者表示在工作或家庭中使用生成式AI。值得注意的是,家庭場景的使用比例(33.7%)略高于職場,但使用強度存在顯著差異。職場用戶中,34%每日使用AI,而家庭用戶中僅5.2%保持同樣頻率。這反映出生成式AI在工作場景中更具工具屬性。
具體到產品選擇,ChatGPT以28.1%的使用率位居榜首,緊隨其后的是谷歌Gemini的16.6%和微軟Copilot等嵌入式工具14.1%。
當研究團隊將生成式AI的普及速度與個人電腦和互聯網對比時,一個顛覆性結論浮出水面:以首個大眾市場產品發布為起點,生成式AI在2年后的整體采用率39%超過了PC在3年后的20%和互聯網在2年后的20%。
不過細分工作與非工作場景后,模式更為復雜:職場中生成式AI的采用率26%與PC在1984年的25%幾乎持平,但家庭場景的34%遠高于PC同期的5%。這種職場同步、家庭超速的現象,可歸因于AI工具的移動性和零邊際成本。
教育、年齡與收入的三重分化
數據顯示,擁有學士或更高學位的勞動者中,42.3%使用生成式AI,是非college群體的2.3倍。年齡維度同樣顯著:18至29歲群體的應用率達29.1%,而50歲以上僅19.4%。
收入分布呈現類似趨勢:周收入前20%的群體中,AI使用率隨收入遞增,直至第80百分位后略有下降。這與1980年代PC應用模式驚人相似,當時高教育、高收入群體也是技術先鋒。
然而性別差異呈現出與歷史不同的軌跡:生成式AI在職場中男性使用率比女性高5.7%,而PC在1984年的應用率女性比男性高8%。
這源于PC早期在行政崗位的普及,而那些崗位以女性為主。現在生成式AI更多應用于技術和管理崗位,這些領域男性占比更高。
生成式AI的主要作用
該報告通過獨特的時間回溯法測量AI的生產力效應:詢問用戶"如果沒有AI,完成上周工作需要多花多少小時"。
結果顯示,平均而言,生成式AI用戶每周節省5.4%的工作時間,換算成全體勞動者(包括非用戶)則為1.4%的總工時節省。"這相當于每年約3.6億小時的勞動力釋放。如果這些時間用于生產,將產生顯著經濟影響。
時間節省與使用強度呈現強相關性:每日使用AI的勞動者中,33.5%報告每周節省4小時以上,而每周僅用1天的用戶中這一比例僅11.5%。行業差異同樣顯著:信息服務業從業者平均節省2.6%的工時,而休閑服務業僅0.6%。
此外,研究團隊構建了一個標準的Cobb-Douglas生產函數模型,將時間節省轉化為宏觀生產力增益。模型假設AI節省的時間被重新投入生產,由此計算出有效勞動力供給增加1.9%。結合Acemoglu提出的0.57勞動份額調整系數,最終估算出生成式AI當前為美國經濟帶來1.1%的生產力提升。
這一數字具有雙重意義:一方面,它超過了Acemoglu基于任務暴露的0.7%預測,且反映的是當前而非未來十年的影響;
另一方面,該估算尚未包含生產流程重組等長期效益。歷史上,蒸汽機和電力的全部潛力需要數十年才能完全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