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Neuralink腦機接口新成果!看完頭皮發麻
注意看,這些人正在用意念玩馬里奧賽車。
他們的手沒有動一下,靠腦電波控制就完成了移動、轉彎、吃道具等一系列動作。
幫助他們通過“心靈感應”完成游戲操作的,就是馬斯克Neuralink的腦機接口N1。
圖片
這就是Neuralink夏季更新報告會上,馬斯克展示的最新成果。
截止目前,N1已經有七名受試者,他們以視頻等形式分享了腦機接口對他們生活的改變。
圖片
這一個個真實案例,也獲得了網友們的一片贊許。
圖片
同時,在這次報告會上,Neuralink也曝光了未來三年的發展路線——
到2028年,Neuralink計劃實現對大腦的全面訪問。
讓受試者重回生活
這七位受試者當中,有四位是脊髓損傷患者,另外三位是肌萎縮側索硬化癥(漸凍癥)患者。
他們接受測試的地點不是在實驗室,而是每天在家中使用Neuralink腦機接口設備,據統計,他們平均每周使用腦機接口的時間長達50小時,峰值甚至超過100小時,幾乎覆蓋了所有的清醒時間。
圖片
其中,Noland是全球第一位N1受試者,他因為脊髓損傷癱瘓。
Noland裝上N1之后當天,就學會了完全靠意念控制電腦光標,并打破了世界紀錄。
圖片
現在,Noland已經學會了僅憑意念暢玩《馬里奧賽車》,甚至還能與其他參與者聯機玩《使命召喚》等更復雜的游戲。
圖片
除了游戲之外,Noland還在N1的幫助下,正在重新學習語言和數學。
同樣是脊髓受損的,還有Alex,他因此失去了手部功能。
但有了N1,他已經學會了通過意念控制電腦屏幕上的手,和家人玩“石頭剪刀布”游戲。
圖片
而且不僅能控制屏幕上的虛擬影像,還可以操縱特斯拉擎天柱機器人的機械手。
圖片
更重要的是,N1已經幫助Alex重新回到工作,通過意念操作CAD軟件完成設計。
如前所述,N1的受益者除了脊髓損傷患者,還有漸凍癥人士,Bard是首個植入N1的漸凍癥患者。
因為漸凍癥,Bard失去了語言能力,只能借助眼動追蹤技術來和外界交流。
但現在,他已經可以用思想控制電腦,從而與世界交流,甚至和他的孩子們一起到公園玩耍。
圖片
目標是實現“全腦接口”
此次報告會上,Neuralink透露其最終目標,是構建一個真正的“全腦接口”。
顧名思義,“全腦接口”就是一個能夠向任意神經元讀取、寫入、傳輸信息的通用平臺。
具體來說,其產品路線圖中包含了Telepathy、Blindsight、Deep三個組成部分。
圖片
七名受試者使用的N1,就是Telepathy。
Telepathy通過將1000個電極植入運動皮層中負責手部和手臂運動的區域來工作,目的就是幫助因脊髓損傷、漸凍癥、中風等導致無法自主控制身體的人士,能夠僅憑思想來實現控制電腦、操作鼠標等動作。
Blindsight則是Neuralink的下一個產品,旨在幫助完全失明的人(包括天生失明、失去眼睛或視神經的人)恢復視力。
Blindsight會通過攝像頭捕捉環境場景,然后轉換成電信號,傳遞到植入在視覺皮層的設備中,從而在大腦中產生視覺感知。
最后的“Deep”,不是一個獨立的產品名稱,而是指Neuralink技術能夠深入大腦更深層區域的能力,以及這種能力帶來的應用。
這一層次旨在通過將電極插入皮層(cortical layer)以及更深層的腦區,例如腦溝(sulci)和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來治療神經系統失調、精神疾病或神經性疼痛。
圖片
同時,Neuralink也公布了未來三年的具體發展計劃。
今年下半年,Neuralink計劃在言語皮層(speech cortex)進行植入,從而將大腦中的信息解碼為語言。
明年,通道的數量將從1000個增加到3000個,同時Neuralink還計劃進行首次Blindsight植入。
這次植入,也將成為Neuralink驗證其向大腦中寫入信息能力的關鍵機會。
到2027年,通道數量將繼續增加至10000個,同時首次實現多植入物操作,即在運動皮層、言語皮層和視覺皮層等多個腦區同時進行植入。
最終的2028年,每個植入物擁有超過25000個通道,結合多植入物操作,能夠實現對大腦的任何部分的訪問,從而用于治療精神疾病、疼痛以及其他神經功能失調。
屆時,Neuralink還將進行腦機接口與AI的整合。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