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免费xxxxx在线视频软件_久久精品久久久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_天天色天天色_亚洲人成一区_欧美一级欧美三级在线观看

初級程序員的復仇!硅谷科技圈技術大佬神作:之前說的vibe coding都是放屁!代理軍團來了!2025年底手動編碼就會消失!

原創 精選
人工智能
文章指出,初級開發者更愿意接受并快速適應 AI 工具,而部分資深開發者則因對新技術的抵觸而落后。即,在AI時代,靈活適應比經驗更重要! 這導致初級開發者在新技術環境中表現出更高的效率和適應性,成為企業在 AI 編程時代的重要資產。

編輯 | 云昭

出品 | 51CTO技術棧(微信號:blog51cto)

前天 Claude4 刷屏了,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Anthropic 的老大,Dario,時不時就會在keynote中就會引用一篇文章:《Revenge of the Junior Developer》,很有對抗感的一個名字,初期程序員的復仇!

本著刨根問底的精神,小編自然不會放過這篇能影響世界頂尖AI大佬的文章。

《Revenge of the Junior Developer》是Sourcegraph大佬、硅谷科技圈技術大佬、知名博主 Steve Yegge 在 2025 年 3 月發表的一篇深具洞察力的、有關 AI 編程進程的文章。

文章中,Yegge將AI編程的演進劃分為六個階段:

傳統(手動)編程、自動補全、聊天編程、編碼代理、代理集群、代理艦隊。

每一階段的生產力都比前一階段有顯著提升,預示著開發模式的深刻變革。

同時,Yegge還繼續探討了AI編程工具的預算及挑戰、以及這些工具如何重塑開發者角色,尤其是初級開發者在這場變革中的崛起。

這篇文章之所以能引起一眾巨頭掌舵者的傳播,是因為其顛覆了“資深開發者更具優勢”的傳統觀念,強調適應新技術的重要性,引發了廣泛討論。

文章指出,初級開發者更愿意接受并快速適應 AI 工具,而部分資深開發者則因對新技術的抵觸而落后。即,在AI時代,靈活適應比經驗更重要!

這導致初級開發者在新技術環境中表現出更高的效率和適應性,成為企業在 AI 編程時代的重要資產。

另一點原因則是,Yegge 對 AI 編程工具的發展路徑進行了前瞻性的預測,為企業和開發者提供了高價值的戰略參考。

尤其是正處于巨大時代演變中的開發者的我們,不妨一讀這篇文章。由于篇幅較長,建議各位自行收藏,摘取金句。

1.之前我講的vibe coding只是放屁

我最近真的得小心說話了,太多人盯著我了。

總之,前幾天我放了個屁,聽起來像是在說“viiiiiibecoooode”,結果立刻有三個投資人找上門來。我只能對他們說:“不好意思,那真的只是個屁”,好讓他們離我遠點。

現在發生的事太多,我這篇文章其實寫了好幾次,每次都越寫越龐大、越來越像瘋狗,只好像“老黃狗”那樣把它們都槍斃了。這次我決定在它還像小狗一樣的時候就發出來。(編輯注:該死,至少它從頭精彩到尾。)

先說一句關于“vibe coding”的意思:在本文中,我假設 vibe coding 會逐步成熟,人們會用它來做真正的工程開發,而不是只是關掉大腦搞點原型或玩具項目。對我來說,vibe coding 就是“讓 AI 來干活”。你想多關注還是少關注 AI 的產出,完全取決于你要解決的問題。要上線就要關注,要打草稿就可以放松。無論是哪種,只要不是你親手敲的代碼,那就是 vibe coding。

再提醒一句:真正的“復仇”發生在文章結尾,就像電影一樣。

好了,暖場完畢——我們出發啦!

2.編程范式:六重浪潮

Vibe coding 是個調侃式的名字,指的是聊天式編程:你讓 LLM 寫代碼,然后喂它結果,再讓它繼續寫,就像個閉環。這種方式和傳統編程,甚至和補全式編程都大不相同。

聊天編程其實早就在各種編程助手里出現了,但一直沒有一個響亮的口號。直到 2 月初,著名的 Andrej Karpathy 博士——他可是 OpenAI 的聯合創始人之一——給這類聊天編程起了個好聽的名字:“vibe coding”,然后一夜之間就成了“藍金裙/白金裙”那種爆紅話題。

截至目前——等等我看看表——也就是你現在在讀這段文字的時候,vibe coding 正處于一種奇怪的、多態的“量子三態”:

  • 對硅谷以外的 80% 行業而言,vibe coding 仍完全是隱形的。 很多人根本沒聽說過這個詞,更別說“coding agent”了。他們可能根本不看新聞?不幸的是,這些人很可能會被 AI 側撞得措手不及。
  • vibe coding 正在病毒式傳播,指數級增長,登上《紐約時報》,席卷社交媒體,有人歡呼,有人咒罵。一些公司忙著封殺它,Google 卻悄悄在用。每個人都還在爭論“vibe coding”到底意味著啥。但每天都有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它就是未來。
  • 聊天式編程對某些開發者來說,已經徹底過時。他們現在根本懶得為它走到街對面,哪怕它在著火。他們當然還是在 vibe coding,甚至比誰都更沉浸,但他們再也不會回頭看聊天式開發一眼:Good day to you Sir, I said Good. Day!

我們“夸張中心”簡直編不出比這更瘋的事了。它是真實發生的,只是發展得太快,快到有點超現實。

vibe coding 正在迅速上升,而你所理解的那種基于聊天的 vibe coding(我曾稱它為 CHOP)目前仍然在漲……暫時的。但本文的主角——代理式編程(agentic coding)——很快就會超越聊天編程,快得像它靜止了一樣。

到今年第三季度,聊天編程對很多人而言,將淪為“最后的無奈選項”,只有在你請不起代理時才會回去用。而即使聊天被取代,vibe coding 依然會存續下去。

我盡力把我對這整件事的理解,畫進了下圖:

圖 1:AI 編程方式的六重浪潮圖 1:AI 編程方式的六重浪潮

這張圖描繪了六種編程范式的重疊浪潮:

  • 傳統編程(2022)
  • 補全式編程(2023)
  • 聊天式編程(2024)
  • 編程代理(2025 上半年)
  • 代理集群(2025 下半年)
  • 代理艦隊(2026)

圖中,傳統與補全式編程——這兩種“手動”模式正在衰落,其他幾種則在指數級增長。從聊天編程開始,每一波都比上一波上漲得更快。vibe coding 也在快速增長,但它被用虛線表示,因為正如稍后我們會看到的,vibe coding 并不是一種范式。

小劇透:“代理集群”是我用來描述開發者能并行運行并有效管理多個編碼代理的能力,甚至數量多到超出本地機器的負載。而“代理艦隊”則是我們擁有 AI 上級主管來管理下屬編碼代理群組的情形,如下圖所示:

圖 2:2026 財年組織架構圖圖 2:2026 財年組織架構圖

這張圖展示了每個工程師(葉節點開發者)都像二級主管一樣,運行著“AI 管理代理”,而這些管理者各自負責一群編碼代理。舉例來說,一個開發者可能指揮三個代理組:一個修復 bug backlog,一個開發新業務功能,另一個進行長線架構遷移。簡直是“代理農場”。

當然這只是粗略建模,但我認為已經夠接近了。我們早就預測會有“第四波”代理編程,如今它們比我們預想的更早到來。現在甚至已經可以手動踏上第五波了,雖然還有點難度。我目前就在并行運行兩個代理。一旦你嘗試,就會發現很多工作都可以借助代理來完成。

代理怎么協助代理?現在,你得自己判斷一個代理是不是卡住了、做完了、跑偏了,然后手動干預。但很快,“上級代理”就會代勞這件事,替我們處理協調。結果就是:第六波。開發者將能持續填滿一大堆編碼代理的工作隊列,它們則會逐一啃下整座企業遺留代碼的山脈。太棒了。

而這些神奇的代理艦隊,最晚將在 2026 年初到來。因為它們其實并不難造——我們早已擅長并行化工作。

這就是我們的閃電式介紹。后面還有很多內容。如果你看到這兒還一臉懵,那接下來幾個月你可能要經歷一段波濤洶涌的航程了。

3.你,正處于哪一浪?

如果你現在還把基于 AI 的代碼自動補全當成程序員使用 AI 的主要方式,或者你還在量化Completion Acceptance Rate(CAR,代碼補全接受率)這種指標,那你基本就是活在圖 1 里那個長得像恐龍的“傳統編程”曲線上。這條曲線,大概 2027 年就會徹底滑進歷史垃圾堆。

我得告訴你個壞消息:代碼自動補全一年前確實很火,那時候現在看來像是 AI 編程史前時代的前傳。但現在,它們已經是 AI 領域里的“行尸走肉”。

如果你稍微走在前沿一點,可能會覺得今年的趨勢是基于聊天的編程——也就是那種在 IDE 里嵌入 Copilot、Cursor、Sourcegraph、Windsurf 之類 AI 聊天助手來寫代碼。如果你在這波,那還不錯,拍拍肩膀,起碼你用上了個比自動補全強多了的方式。而且“聊天編程”現在確實還在漲熱度。

但這時候,新的一波來了——編碼代理(coding agents),比如 Aider.chat、Claude Code,還有馬上要進你 IDE 里的各路“更好看、更絲滑、更貼心”的 AI 助手(咳咳你懂的)。

只要你試過一次這些代理,摸明白怎么高效用它們,就再也不想回頭了。它們會把“聊天編程”甩在身后。而且神奇的是,哪怕是代理,你本質上還是在 vibe coding(意會式寫代碼,靠 AI 干活)。這玩意兒之所以不能算一種“交互模式”,是因為無論是 chat、agent 還是 cluster,只要不是你手打,都是 vibe coding。區別只是代理不怎么老來煩你。

代理一登場,模式規律就出來了。每一代新交互方式,生產力保守估計是前一代的 5 倍。聊天編程比手擼快 5 倍,代理比聊天快 5 倍,而且基本都是這個趨勢。如果不被下一代更快方式打斷,每代能漲到 10 倍效率都不成問題。但就是不停有新方式出來把上一代拍死。

現在的狀況就是這樣——咱們像在 AI 的海洋里競速,波浪一波比一波猛。誰能沖上去,誰就能活下來。每家公司都在圖 1 的曲線上某個位置。你在哪兒?

這就是我這個“迪士尼化版”腦洞的未來編程圖景。我敢說,cluster 和 fleet 這些新形態遲早會來,甚至快到拐角了。而 vibe coding 會長期存在,只不過和你以為的不一樣。vibe coding 真正的含義是:從此不寫代碼了。

如果你跟上了,那我們來看看財務影響。別急,我先快速講一下這些編碼代理怎么運作的——其實很簡單,本質就是你不停往里燒錢,代理冒的煙越多就越聰明。如果你還沒跟上,麻煩趕緊去玩玩這些新代理,或者看看別人怎么玩。

無論你信不信,咱至少來看看這幫家伙到底怎么干活的,沒魔法,真沒有。

4.“駱駝使用說明書”

為什么這個才問世幾周的新玩意兒,很快可能就把你公司搞進麻煩堆里?或者說,讓你陷進個爛攤子?

以前也有人吹過“軟件編碼代理”,但這次真不一樣。這波“正經”編碼代理頂多也就問世幾周,全都跑在 1970 年代 Unix 風格的黑框命令行里。就好像你走了一輩子,突然有人送你一頭免費的駱駝。甚至說“來,隨便領,多少都行”。然后你發現,騎駱駝是真爽,走得比你快多了,但它會吐你一身,還動不動咬你,還得天天喂一堆現金(最好是 50 和 100 的)。

我知道,很多人對聊天編程一直很懷疑。我還聽說有程序員特別認真跟領導說:“我就是來寫代碼的,寫,代,碼。”說得慢悠悠,好像你耳背似的。他們發誓絕不把寫代碼這事交給 AI。你們,我看得見。

所有這些懷疑黨,現在趕緊把手頭活扔了,撒丫子跑去最近的駱駝邊上跳上去。最好下載個 2025 年 3 月 1 日之后出的編碼代理。因為它會把你對 AI 編程的認知,徹底掀個底朝天。我三周前第一次用的時候,也是一臉“我靠這都行”。

編碼代理的原理其實很簡單,跟 vibe coding 聊天編程差不多,還是 LLM 在背后做大部分分析、執行,咱們戴著耳機悠著。不同的是,代理幫你干掉了來回 copy/paste 和寫提示詞這堆臟活慢活。它自己干,干到一半才來找你匯報,要么是完成了,要么是卡住了,要么是你錢包沒錢了。

而且代理通常能不靠人,自己一路往前干到七七八八。它靠不停砸 token 去探索方案,任務 90%-99% 都不用人管,本質就是聊天 vibe coding 的高效快進版。

跟 chat 的唯一區別是:代理能一次性搞定更大的子任務,而且可以連環操作。這段時間,開發者就能干點重要的活,比如吃薯片、刷 HN。

舉個例子,你可能只用跟代理說:“這是 JIRA 單號 #,麻煩修一下。” 就完了。代理會想辦法拿到這個 JIRA ticket,找 CLI 工具,或者直接問你能不能下一個。它還可能自己寫個臨時小程序去調 API 把 ticket 字段扒下來。這種事它們經常干。

一旦代理能讀 ticket,就開始用你電腦上的工具和代碼庫排查 bug,哪個工具要權限就問你。找到 bug 后,代理會寫修復方案、寫測試、跑測試、修其他可能出錯的地方,全程循環,基本不用你插手。

這些新編碼代理能解決大問題,也能制造更大麻煩,簡直就像個超高速、但永遠有點蒙圈、有點壓 deadline 的人類程序員。

聽著像科幻?現在就能用。

但要注意,它們目前一次只擅長干中小型任務。任務拆分(我們在去年 12 月“聊天時代”學會的技能)現在依然重要,甚至更重要。因為你太容易貪心,想讓代理一次干太多。它們效率太高,很容易讓人忘形,最后把自己搞死。

別對你的小鵝太狠,別喂太多。要把任務拆開,循序漸進,別動不動就讓它“修我所有 JIRA 單子”,不然它直接自殺式沖鋒,最后啥都干不成。現在這玩意兒還很“桀驁”,需要小心伺候。

不過情況會變的。用不了多久,代理就會潛進你 IDE 里,不是駱駝了,是配好馬鞍的馬,雖說本質還是個獸,但至少不怎么會朝你 36 米開外吐口水了。

從現在開始,每一代工具都會讓編碼代理更易用、更并行、更強大。今年我們會看到更多翻天覆地的大更新。

下一個是戰車。等著吧。

5.不是說好不用算賬的嗎?

這一部分是寫給CIO和財務的朋友們的。嗨,感謝你能讀到這里。

你們幾周前剛剛做完的FY26年度預算規劃里,有沒有單獨給開發者用LLM(大語言模型)留出Opex預算?留了一點?還是很多?有家公司跟我說,他們考慮給每個開發者一天$25的預算。這聽上去挺大膽,甚至有點像是揮霍。

但說實話,他們走對了方向。寫代碼的AI代理可貴了,燒Token燒得飛快,按現在的價格,大概每小時$10-$12。你們現在一個Coding Assistant的license費是多少?一個月$30?大概就這個水平吧?

作為一個計算口徑,你可以粗略把每個Coding Agent的開銷,看作你新雇了個初級程序員,只不過是AI,只要有人(無論是人還是AI)讓它全天8-10小時別閑著就行。$10/小時雇個“程序員”,你說值不值?

所以,我勸你FY26預算里,別只給每個開發者$30/天的Token預算,那頂多讓他們玩3個小時“AI騎駱駝”,吃完午飯就得靠雙腿走路了。你得準備$80-$100/天,這樣才能讓每個開發者帶倆Agent干活,自己還能抽空做點別的事,效率直接翻倍,穩賺不賠。

不過,更猛的還在后頭。

我預測2025年Q3左右,下一波叫“Agent Cluster”(代理集群)的大潮就來了。這玩意兒會讓你每個開發者能同時跑好幾個AI代理,分別干不同的活:修Bug、排查Issue、寫新功能、清理Backlog、上線部署、改文檔,開發者平時干的活,AI全能接手。

好消息是:好的開發者會一下子變成一打開發者。壞消息是:不擅長用Agent的人,會越來越邊緣化。

而且這個“Agent Cluster”還會順便把軟件開發徹底搬上云。你可能聽過十幾年“云IDE”的概念吧?其實因為本地開發環境一直更順手,云端開發一直沒火。但等到你得同時跑幾十個代理,本地筆記本性能根本扛不住,開發工作一夜之間就得上云。

所以你得準備多一筆云計算預算。

別忘了,跑一個Agent是$10/小時,跑N個就是$10×N,算的還只是Token費,不算云端算力成本。如果保守點,平均一個開發者同時跑5個Agent,就是$50/小時,全年$10萬左右。

以前$10/小時雇個程序員叫“撿便宜”,現在這陣仗,像是“策劃了一場搶銀行”。不過換來的,是到2025年Q4,每個開發者效率提升5倍。你不愿意上這趟車,后果自己想。

問題是,FY26你們的Opex預算里,肯定沒給每個開發者多留$5萬。這事會很快把公司分成兩類:“有預算的”和“預算不夠的”,有預算的就贏了,沒預算的就被越甩越遠。

更直白點說:未來的軟件開發,正式進入“花錢才能玩”的高速列車時代。上不起車票,你就會被紅移甩在身后。

6.Agent艦隊來了

這部分開始有點扎心了,如果你讀到這已經開始冒汗,或者心跳加速,先去喝瓶汽水,刷個簡歷,散個步,沒事,我們等你。

OK,接下來大家都冷靜點,童子軍發誓。走起。

在“Agent Cluster”之后,下一波叫“Agent Fleet”(代理艦隊),就是幾十上百個AI代理同時開工,而且它們還有自己的“管理型代理”,調度下面的小弟,真搞不定了才叫人類來。

以后程序員的工作,就是盯著這些代理的Dashboard,看它們寫代碼、修Bug、跑部署、寫文檔,偶爾當個托兒所管理員。有人可能會笑說,AI就是一堆“愛哭的小機器人”,得有人切飯、換尿布、擦屁股、看著別亂跑。但我們把這叫“現代軟件開發”。這,就是宿命。

對CIO來說,這意味著你手下開發團隊每天可能花掉幾千美金。哪怕推理成本下降,Jevons悖論也會導致使用量激增,成本根本降不下來。你不信?去看看你們Bug Backlog,基本是無限的。

但話說回來,幾千塊花得太值了。工程團隊的速度,終于能趕上你們想要的節奏了。

簡直像回到創業公司年代,能搞出“驚喜+感動”的產品體驗。問題是,你得給這波預算。

你們公司如果有點家底,說不定今年預算里就留了筆“LLM實驗基金”,我知道某知名品牌就這么干了。也可能正是因為這樣,才逃過了今年這波預算黑天鵝。

如果你到處找零錢,最后還是湊不出每個開發者$5萬/年的LLM預算怎么辦?那就只能裁員了,而且只有一個部門能裁。

這部分,留給你們自己做練習題吧。

可能我預測快了半年,也可能到時候才來。但Claude和我算過,最晚也不過半年誤差。

7.世界變了:初級程序員的復仇

結果發現:其實沒那么喪,前路也沒那么黑暗,甚至完全不是!未來軟件行業的工作會很多,只不過這些工作不再是那種像原始人一樣手擼代碼的崗位了。

過去一年,自從我寫了《初級程序員之死》那篇文章后,我觀察到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初級程序員反而比高級程序員更愿意、也更快擁抱 AI。

當然,也不是沒有例外,有人跟我說他們那的初級程序員不敢用 AI,怕被替代,多少有點杞人憂天。(行為經濟學里有個叫“懊悔理論”的概念,感謝 Dr. Daniel Rock 給我指路!)

ps:懊悔理論,又稱“杰文斯悖論”,即英國作家杰文斯在《煤炭問題》一書中用了整整一章的篇幅來論證,更節能的技術無法解決英國的煤炭短缺問題。杰文斯寫道,提高燃煤技術的效率反而會導致煤炭消耗增加,而不是減少,這很矛盾。

但絕大多數初級程序員,尤其是那些:

  • 剛入行的
  • 還在學校里的
  • 甚至還在考慮要不要回去讀書的

都在瘋狂學習 AI 工具。他們會買 O’Reilly 的《AI 工程師指南》當教材,瘋狂背,把它當成職業必修課。他們用對話式編程,用 AI 編碼助手,甚至我知道有不少人已經在玩編碼代理了。

初級程序員正在起飛,他們懂,這個世界變了,誰不變就等著淘汰。

反觀高級程序員嘛……說好聽點,多少有點跟不上了。我身邊很多和我差不多年紀的老朋友,連 LLM(大語言模型)長啥樣都沒見過。有些人頂多試了試 Copilot,或者完全抵觸。我還聽說某個知名公司的技術主管,收到自家程序員發來的 PDF,里面做了彩色圖表,認真勸說團隊“別用 AI,咱們回去老老實實手擼代碼吧”。你說這不離譜嗎?我之前說過,現在是史上科技認知差距最大的時代,真的不是夸張。有人還以為 AI 和當年的區塊鏈一樣是個噱頭,離譜!

我理解,有些高級程序員是真的太忙了,沒時間折騰新東西,但說實話,更多人是內心抗拒。我以前寫編程語言博客,隨便說自己喜歡哪個語言,評論區就炸,口水橫飛。那時候我也不明白:至于嗎?

后來我才搞懂,他們怕要是真有人聽了我的,大家都用新語言,他們也被迫學,不學就失業,失業就沒醫保,最后破產、病死街頭。

這就是典型的人性:怕劇變!

我相信現在那些死扛不學 AI 的程序員,本質是對現狀太依賴,誤以為那就是“安全感”。他們總跟自己說:AI 還沒辦法徹底干掉我 X、Y、Z 這些事,所以 AI 還沒準備好。可站在我這邊看,是他們自己還沒準備好。

我說這些是想勸你們早點醒悟。不管那些“技術守舊派”什么理由,這場戰役其實已經輸了。

現在的局面是:初級程序員占領了制高點,局勢已定。不僅是因為他們學得快,更因為他們便宜。

要是公司要削減成本,留一堆初級 AI 玩家,還是養著那群不肯用 AI 的高級程序員,你說會怎么選?

而且別傻了,AI 沒有義務去證明自己比你好。是你得學會用好 AI。否則你就等著掉進“else 條件”那口巖漿里,Game Over。我還用給你寫 if/else 嗎?

所以,這就是電影的結局。“初級程序員們,High Five!?”

去年的我都沒料到,今天,你們居然成了把“頑固派”請下島的贏家。也給那些已經覺醒、開始用 AI 的高級程序員點個贊,雖然你們的人數少得可憐,灣區外更是稀有物種。

剩下的人,別猶豫了,學學初級程序員。別管自己資歷多老,職位多高,現在所有人——甚至企業本身——都得進場了。AI 來了。

在 Sourcegraph,我們每天研究這個領域,走在最前線。盡管現在這些東西很貴,但它們馬上就會變成不可否認的生產力神器。“企業現在拼的,是誰能把 AI 編碼代理接入到自家代碼倉庫、內部資產里,誰就贏。”我們現在全力在做這事。

更大范圍看,我也相信,未來會有大量新的工作機會。別被現在的招聘凍結嚇到,這只是企業暫時迷茫,還沒想好怎么轉型。但我敢拍著良心說,“今年財年,企業能做的事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

歷史規律也一樣:從蒸汽機到電力再到計算機,每一次技術躍遷,最后都會讓更多人參與到創造中來,GDP 漲瘋的那種。

但前提是,你得學會新工具。別管你是開發、產品經理,還是和技術沾邊的任何職位,都得趕緊補課,搞懂 AI 代理,學會用。別磨磨唧唧,別只玩玩而已,搞清楚代理怎么用,真用起來,別停。

不過別飄,別以為你能把代理用得跟開掛似的。AI 代理就像是你從手鏟換成了地鐵盾構機,強是強,貴也貴,坑也多,得慢慢摸著用,別一上來就想挖通英吉利海峽。

把預期調好,看看這東西跟 2 年前 ChatGPT 剛出來時比,進步多恐怖,再看看跟 2 個月前比,又快到離譜。

別怕,去玩,去 vibe coding。說實話,不寫代碼比寫代碼容易多了。

也別犯懶,別想著“反正半年后更快,我就先等等”。

這跟“等堵車散了再上路”一個邏輯。是的,路會通暢,但你永遠排在最后。

代理軍團真的來了,鋪天蓋地。不光是寫代碼,業務流程、生產鏈、各行各業都在造代理。我今早剛和一個大客戶聊,他們做了上百個 AI 工作代理,把自家巨型流程拆了分配給 AI 處理。未來?不,是現在。代理就在你我身邊。

如果你還在找“我要做什么”,那我就再說一遍:

轉向聊天式編程,別再玩補全了,別再手擼了。去學 AI 時代怎么驗證和校驗,熟悉新玩法,盯緊最前沿。別抱怨,這就是一道工程題,咬牙上。你能行。

最后,再提醒一遍,盯緊那些 AI 編碼代理。它們現在對很多人還不好用,但用不了多久,情況就徹底變了。生產力神器,白菜價。所有人都得做艱難選擇。

到今年年底,軟件工程師的工作內容編碼就會消失,而只會剩下一種身份:Agent保姆。不信走著瞧。

要是你看到這,還不知道干嘛,去找個初級程序員問問。

就這樣啦。再過幾個月,就是《Cheating is all you need》火遍全網兩周年,太瘋狂了。如果我能把這篇文章寄給兩年前的自己,估計我自己都不敢信。

ps:這是作者2023年3月23日發布的博文,文章鼓勵大家使用AI Coding工具,這就像有了作弊工具一樣,可以讓自己瞬間輸出成千上萬行代碼。

感謝我老板 Quinn Slack 上周把這些想法塞我們腦子里。希望這篇對你有點用。我要去整點投資人玩了,Ciao!

好了,到這里全文結束了,大家看完有何感想呢?

參考鏈接:https://sourcegraph.com/blog/cheating-is-all-you-need

責任編輯:武曉燕 來源: 51CTO技術棧
相關推薦

2014-07-09 13:25:58

程序員天賦技能

2025-03-25 00:08:00

生成式 AIVibe氛圍編程

2021-09-13 15:38:26

戴爾

2025-06-19 03:00:00

AI驅動軟件AI輔助生成代碼AI

2018-10-24 11:29:55

科技大佬硅谷老婆

2020-07-17 09:55:11

程序員技能開發者

2015-12-24 10:25:30

微軟程序員時代

2020-02-28 15:49:26

2014-12-29 10:13:21

硅谷科技中國

2018-09-07 23:10:15

程序員技能溝通

2024-05-10 09:00:00

WOT技術大會

2025-03-11 01:16:16

2012-10-19 09:45:57

微軟藍色硅谷云計算

2015-05-20 10:17:06

程序員

2018-11-29 16:37:37

Oracle 亞馬遜數據

2012-04-27 09:24:44

程序員編碼員

2019-12-18 14:14:40

程序員存儲程序

2021-03-08 08:32:42

技術HTTP請求

2015-09-02 08:54:35

程序員項目經理

2021-11-10 09:19:42

數據庫程序員性能
點贊
收藏

51CTO技術棧公眾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级片在线观看视频 | 二区视频 | 日韩中文不卡 | 欧美日韩国产三级 |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欢迎你 | 天天射天天干 | 自拍偷拍中文字幕 | 欧美一区成人 | 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 | 欧美黑人一级爽快片淫片高清 | 伊人网在线综合 | 日韩区|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影院在线观看 | 365夜爽爽欧美性午夜免费视频 | 中文字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日日久 | 性国产丰满麻豆videosex | 自拍第一页 | 国产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第一成人影院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ⅴ原创 | 日韩精品成人av | 亚洲国产电影 |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免费看 | www.色五月.com| 9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巨乳自拍在线视频 | a级毛片免费高清视频 | 日韩有码一区 | 久草电影网 | 久久久99国产精品免费 | 中文字幕综合 | 美女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91视频免费在观看 |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香蕉922 | av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青草 | 亚洲欧洲激情 | 国产一区二区电影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