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重磅官宣!放棄成為盈利公司,成為非營利“永控”的公益公司
科技公司和研究機構在追逐人工智能這一輪浪潮時,面臨一個根本問題:如何在商業回報與社會責任之間取得平衡?這不僅是對技術能力的考驗,更是對組織架構的挑戰。
圖片
近日,OpenAI 宣布將旗下的盈利實體從有限責任公司(LLC)轉型為“公共利益公司”(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 PBC),并由其非營利母體繼續控制這一新結構。這是自它在 2019 年設立盈利子公司以來,再次改變 OpenAI 自身發展路徑。
1.OpenAI 的“雙軌制”進化
OpenAI 創立之初是一家非營利組織,目標是確保通用人工智能(AGI)能夠造福全人類。但在 2019 年,它設立了盈利子公司,以吸引資本投入,推動大規模模型訓練和產品開發。
如今,OpenAI 再次調整結構,將原有的 LLC 轉變為 PBC(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即“公共利益公司”。
PBC 是一種特殊的企業形態,要求公司在追求利潤的同時,必須考慮社會公益。例如 Patagonia、Anthropic 和 Elon Musk 創辦的 xAI 等公司也都采用了這種結構。
OpenAI 表示,此次結構調整并非出售公司或放棄使命,而是為了讓組織更加透明、高效地運作。非營利母體將繼續控制 PBC,并成為其大股東之一。這意味著:
- 控制權仍掌握在非營利組織手中;
- 盈利結構更清晰,便于融資和發展;
- 社會責任不會因資本擴張而稀釋。
換句話說:即使完成結構調整,OpenAI 非營利組織對新成立的公益公司的監督和控制權將 不會改變。非營利組織還將成為公益公司的重要股東,這將為其提供更強大的資源支持,用于開展更多項目,確保 AI 惠及不同社區,與使命保持一致。隨著公益公司的發展壯大,非營利組織也將擁有更多資源,能夠做更多促進 AI 普惠的工作。
2.選擇 PBC 的核心原因
OpenAI 聯合創始人兼 CEO Sam Altman 在給員工的一封信中寫道:“OpenAI 不是一家普通公司,也永遠不會是。”
圖片
他回顧了 OpenAI 成立初期的設想,當時團隊甚至不知道 AGI 最終將以何種形式落地,更談不上商業模式。但隨著 GPT 系列模型的發布,尤其是 ChatGPT 引爆全球,他們逐漸意識到:AGI 將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工具,必須讓更多人參與進來,才能真正釋放其潛力。
這也是 OpenAI 選擇 PBC 的核心原因:
3.組織架構的深層意義:誰來定義 AI 的未來?
OpenAI 的結構變化不僅僅是公司內部的重組,它實際上是在回答一個更大的問題:
誰有權制定 AI 發展的方向?是少數掌握核心技術的公司,還是更廣泛的公眾和社會?
通過保留非營利母體的控制權,OpenAI 試圖在這兩者之間找到一個中間點。它既不是完全封閉的閉源巨頭,也不是徹底去中心化的開源項目,而是一種新型的混合組織。
這種結構的優勢在于:
- 靈活性 :可以快速響應市場需求,推出產品和服務;
- 穩定性 :非營利組織的控制避免短期逐利行為;
- 可擴展性 :PBC 架構允許資本進入,支撐長遠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 OpenAI 進行結構改革的同時,Meta等眾多AI 公司也在推進自己的開源戰略。開源模型的發布讓大量開發者和企業得以繞過閉源模型,直接使用高性能、低成本的替代方案。
之前傳出微軟則采取了“兩頭下注”的策略:一邊與 OpenAI 合作,一邊又成為 Llama 系列 的主要合作伙伴。這種看似矛盾的行為,其實反映了當前大模型領域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