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新材料”:產學研協同創新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陽春三月,燕園生機盎然,而于京城另一端的創新高地——中關村,一場關于未來產業變革的盛會正吸引著全球目光。在今年的中關村論壇年會上,一場以“AI 賦能大型企業數智化創新”為主題的分論壇格外引人注目。記者在現場觀察到,中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化信息”)攜手吉林大學、北京楓清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楓清科技”),在會議期間正式宣告“人工智能賦能新材料聯合實驗室”的成立。這一融合了人工智能尖端技術、化工行業領軍力量與高校科研優勢的戰略合作,不僅是論壇上的一大亮點,更預示著我國在新材料這一關鍵戰略領域,正加速駛入智能化驅動的創新快車道。
戰略交匯:AI 為新材料產業升級注入澎湃動能
新材料,是支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資產。面對日益激烈的全球科技發展趨勢和日趨復雜的應用需求,傳統新材料研發模式往往面臨周期長、成本高、效率低等瓶頸,難以滿足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和日益嚴苛的應用場景。
近年來,以深度學習、大模型等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為各行各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強大引擎。將 AI 領域的智能算力、領域高質量數據集、智能算法與新材料的研發過程深度融合,已成為全球科技發展的新焦點。通過 AI 賦能材料設計、實驗、性能預測與模擬、工藝優化乃至材料實驗和生產的智能裝備,有望實現新材料研發的效率革命和性能飛躍。在此背景下,推動 AI 技術與新材料產業的深度融合,已成為新材料領域科技創新的必然趨勢。
此次中關村論壇年會聚焦“AI 賦能新材料創新”,正是順應了這一時代潮流,匯聚各方智慧,共謀產業發展大計。而中化信息、吉林大學與楓清科技三方的聯合行動,無疑為這一主題注入了鮮活的實踐案例。
優勢互補:構建產學研協同創新共同體
記者在發布會現場看到,三方代表鄭重簽署合作協議,標志著“人工智能賦能新材料聯合實驗室”正式啟動。這一合作模式,充分體現了“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理念,將各自的優勢資源有效整合,形成強大的創新合力。
高端制造應用領域驅動下,中國中化大力發展氟、硅等材料,持續發揮綜合優勢,聚焦電子信息、航空航天、新能源等三大領域,布局一批化工新材料、新技術、新產品,提升綜合解決方案能力。中化信息作為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的直屬數字科技公司,賦能數智中化的建設。將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融入公司全局工作,促進卓越運營和提質增效,助力公司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中化信息成立了數智創新研究中心,構建集團人工智能平臺和數智化科研平臺,賦能多場景價值應用,其中,AI 與新材料技術的深度融合,是集團智能化戰略布局中極具前瞻性的創新應用場景。該交叉領域不僅能夠賦能新能源、高端制造等戰略性產業的迭代升級,更能通過數據驅動的材料研發范式革新,構建起覆蓋材料設計-篩選-驗證的全周期技術壁壘,為集團培育兼具商業價值與行業影響力的創新增長極。
楓清科技作為國內領先的人工智能技術提供商,一直致力于構建知識引擎與行業大模型雙輪驅動的新一代智能體平臺。深入產業,將人工智能的技術與產業的場景價值相融合,為企業提供人工智能技術在復雜企業場景當中落地的平臺型產品與解決方案。楓清科技助力企業構建行業大模型,并在全面智能化升級的過程中擁有更精準、可解釋、更佳推理效果以及令本地數據更加安全的人工智能技術。目前,楓清科技已經憑借其自身技術的創新,同多行業的龍頭企業形成戰略合作,幫助其實現“AI+產業”的革命性轉型。中化信息就是依托楓清科技的平臺型產品,進行“AI+化工”和“AI+農業“領域賦能的典型案例。中化信息與楓清科技的聯合,具備天然的技術融合與產品融合的基礎,可以快速地在“AI+新化工材料”領域實現技術的突破。
吉林大學作為國內“AI+新材料”領域的頂尖綜合院校,已經在跨學科深度融合的科研體系建設中取得了突破,在“AI+新材料”領域,承接多項國家重點課題,如智能計算新方法驅動的新材料設計專項等。其獨立自主研發的新材料設計平臺融合了吉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科研成果。并牽頭建立“長白山實驗室”,聚焦“AI 賦能新材料設計”。吉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也已同楓清科技有非常緊密的合作。在石景山“人工智能賦能新材料聯合實驗室”當中,吉林大學也將會起到非常重要的科研創新的作用,并將依托楓清科技在中國中化快速實現產業落地。
楓清科技創始人兼 CEO 高雪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新材料是國家戰略發展的基石,人工智能是引領未來各產業變革的核心動力。楓清科技非常榮幸能與中化信息和吉林大學強強聯合,共同成立‘人工智能賦能新材料聯合實驗室’。我們相信,通過整合三方的優勢資源,一定能以一種創新的模式,加速新材料的研發進程,為提升我國在新材料領域的科技創新貢獻自己的力量。”
創新驅動:解碼新材料研發的“AI+”方程式
記者了解到,“人工智能賦能新材料聯合實驗室”的核心目標是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新材料的研發全流程,具體將著力于以下幾個關鍵環節:
一是加強垂直領域推理大模型建設,以提升材料研發效率為核心,利用 LLM 結合材料行業知識和工具,構建基于 DeepSeek R1 等模型的垂直領域模型和多智能體系統,增強研發智能化支持和用戶體驗。
二是加強特定新材料領域產業數據資產建設,挖掘化學多模態知識,構建聚合物、仿真及表征等高質量數據集,研發工具平臺提供數據資產服務,推動數據標準化和流通。
三是加強智能化工具平臺建設,提升大模型工具選擇與使用能力,賦能行業軟件和細分領域小模型,構建科學計算平臺,為產業生態提供豐富的工具服務。
四是加強基礎理論融合研究與人才培養,加強材料基因工程、大數據等跨學科復合型人才培養,推進校企合作,承接國家課題。發展小樣本、高維數據機器學習方法,促進多源數據融合、跨尺度仿真與數字孿生等領域研究,加速新材料發現與理論突破。
值得關注的是,楓清科技的核心技術——知識引擎與大模型融合的智能體平臺,將在聯合實驗室中發揮關鍵作用。楓清科技將利用其在知識引擎中積累的行業知識,結合 DeepSeek R1 等大模型的強大推理能力,構建新材料領域的行業推理模型,提升材料性能預測的準確性和效率。其自研的知識引擎與大模型雙輪驅動的智能體平臺,更能處理和分析多種類型的數據,為復雜問題的解決提供更全面的智能化支持。
開放共贏:共繪智能時代產業發展新藍圖
在本次活動上,中化信息總經理助理朱杰也指出:“新材料是化工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面對日益激烈的全球科技發展趨勢,我們需要更加高效的研發手段來突破瓶頸,提升創新能力。此次與吉林大學和楓清科技的合作,正是我們擁抱人工智能、推動產業智能化升級的重要戰略舉措。我們期待通過聯合實驗室這個平臺,充分利用 AI 技術在數據分析、模型構建和工藝優化等方面的優勢,加速我們在化工新材料研發和應用方面的創新步伐,開發出更多高性能、低成本、環境友好的新材料,增強中化信息乃至我國化工產業的創新發展能力,為建設現代化強國貢獻力量。”
吉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楊博則表示:“吉林大學在人工智能領域擁有深厚的科研底蘊和人才優勢。我們深知,新材料的突破需要基礎研究的深入和多學科的交叉融合。此次與中化信息和楓清科技的合作,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平臺,能夠將高校的前沿科研成果與產業的實際需求緊密結合起來。我們希望通過聯合實驗室,在人工智能的賦能下,加速新材料的理論創新和技術突破,培養更多具備交叉學科背景的創新型人才,為我國新材料產業的蓬勃發展提供堅實的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共同服務國家戰略需求。”
楓清科技聯合創始人兼 COO 葛爽表示:“‘人工智能賦能新材料聯合實驗室’的成立,是楓清科技積極響應國家發展戰略,以自身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積累和創新能力賦能傳統產業升級的重要實踐。我們非常榮幸能與中化信息和吉林大學這樣優秀的合作伙伴攜手,共同探索 AI 技術在新材料領域的無限可能,構建開放、合作、共贏的 AI 生態,將我們的技術和平臺能力賦能給百行千業,加速智能化時代的到來,為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智能化浪潮下的新材料產業未來可期
“人工智能賦能新材料聯合實驗室”的成功發布,是中關村論壇年會上的一個縮影,折射出我國科技創新蓬勃發展的活力和決心。這一產學研深度合作的創新模式,不僅將為新材料產業的智能化升級注入強大動力,也將為其他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有益借鑒。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下,我們有理由期待,更多創新力量的匯聚,將推動我國新材料產業邁向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發展之路,為實現科技強國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