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無線網絡故障的四大指標,我敢說99.9%的網工都不知道!
一、相關概念
1. 底噪
定義:是指在沒有有用信號存在時,通信系統或電子設備中所存在的噪聲。它是一種固有噪聲,是由多種物理現象和電子元件特性共同導致的。
當AP檢測底噪均值到高于-80的時候就需要警惕,無線環境可能并不理想:
2. 信道利用率
定義:信道利用率是指在一個通信信道上,實際用于傳輸有效數據的時間與總可用時間的比率。它反映了信道資源被有效利用的程度。
計算:信道利用率 =(傳輸有效數據的時間 / 總可用時間)×100%。例如,一個信道在 10 秒內,有 6 秒在傳輸有效數據,那么信道利用率為(6/10)×100% = 60%,一般來說,當信道率高于60%時則表示該射頻繁忙。
3. 接收空口利用率
定義:接收端實際用于接收數據所占用的空口資源與總空口資源的比率,它用于衡量接收端對無線資源的利用情況。
計算:接收空口利用率 =(接收數據占用的空口資源 / 總空口資源)×100%,值越大表示AP無線數據接收受阻越嚴重。
4. 發送空口利用率
定義:發送端實際發送數據所占用的空口資源(如無線頻段)與總空口資源的比率,它主要用于衡量發送端對無線資源的利用效率。
計算:發送空口利用率 =(發送數據占用的空口資源 / 總空口資源)× 100%,值越大表示AP無線數據接收受阻越嚴重。
以華三AP為例可以查看其射頻信息:
簡單認識了上述無線四大指標,那么如何判斷無線網絡故障的原因呢?我們繼續往下看。
二、無線指標分析
底噪是固定值取決于無線環境,現場環境如存在微波爐、工業電焊機、通信基站等強非WIFI、類WIFI干擾設備時底噪就會變大,即“無線環境不干凈”,就好比你要跑車而路面坑坑洼洼,對于AC、AP來說無調優可能,項目上只能物理移除、人為溝通清障。
工程師們更應該關注的是信道利用率、接收空口利用率和發送空口利用率三大指標。一般來講,由于無線是“半雙工”工作,AP工作時的接收和發送空口利用率之和是不會超過100%的,大多數情況下是存在單方向受阻產生的無線性能異常。如下場景:
1. RX遠大于TX:接收空口利用率為80,發送空口利用率為5
即AP接收遠大于發送空口利用率且兩者相加>80,說明AP RX方向受阻嚴重,造成此問題的原因是AP接收到太多的同頻無線幀
典型的案例是:
- 鄰頻/同頻AP過多且相互可見,相互競爭信道資源,導致利用率飆高
- SSID過多,無線網絡中充斥著大量Beacon幀,導致利用率飆高
2. RX遠小于TX:接收空口利用率為5,發送空口利用率為80
即AP接收遠小于發送空口利用率且兩者相加>80,說明AP TX方向受阻嚴重,造成此問題的原因是AP發送了大量數據占滿空口資源
典型的案例是:
- AP有線側的廣播&組播泛洪,AP將廣播&組播泛洪到無線中就會極大的消耗空口資源
- AP綁定了過多的SSID且beacon發送間隔小,這樣AP就會無線廣播又快有多的beacon幀,導致空口利用率飆高
3. 信道利用率 >> 接收空口利用率+發送空口利用率
因為接收和發送空口利用率統計的是WiFi類幀,無法識別非WiFi類信號波,如果AP發現自己的接收/發送空口利用率都不高,但兩者之和又遠小于信道利用之時,表示AP收發包均無太大問題但無線體驗依舊很差,可以變相認為環境中存在非WIFI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