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言征 伊風
馬斯克又又又又遲到了!特斯拉“載入人類史冊的發布會”還沒開始就出了事故!
“都知道FSD、ROBOTAXI或擎天柱技術、商業落地難,但開個籌劃已久的發布會,準時開始也這么難嗎?”
距離官宣預告的發布時間已經過了半小時,大洋彼岸卻還在直播間里眼巴巴等著馬斯克的現身,瞬間就讓觀眾有了小情緒。
結果,馬斯克一條Twitter揭示了真相——
圖片
遲到了37分鐘后,他在X上趕緊解釋:現場突發緊急情況,有人需要醫療幫助,因此延后了發布會的時間。
不過等待是值得的,處理完后,馬斯克搭乘著完全無人駕駛的Robotaxi進入發布會現場,現場一陣歡呼!
50架完全無人駕駛的汽車在現場,給觀眾體驗
本次發布會的主題是 "We,Robot",是對艾薩克·阿西莫夫 (Isaac Asimov) 的科幻短篇小說系列“我,機器人”的致敬,該系列小說探討了機器人與人類之間的關系。因此,許多人認為該活動將更新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 Optimus。但事實上,在小編看來,看特斯拉的發布會,還是要看車!這次的絕對亮點,一定是FSD,全自動無人駕駛!
阿西莫夫的故事,圍繞著優先考慮人類安全的機器人學三定律展開——1) 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允許人類因不作為而受傷;2) 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除非這與第一定律相沖突;3) 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的存在,除非這與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相抵觸。這三條定律對于無人自動駕駛來說,也非常適用。
在馬斯克的設想里,未來不應該像《銀翼殺手》電影,呈現一個凄涼的世界末日,而是一個光明的、令人振奮的未來。
圖片
這就讓小編為各位奉上新鮮的發布會干貨!
1.Cybercab首秀,更小的、更時尚的Cybertruck
Cybercab終于在這次的《WE, ROBOT》上揭開神秘面紗。
與它緊湊的設計原型一樣,Cybercab的真容就像一輛更小、更時尚的 "賽博卡車"(Cybertruck)。
圖片
上圖:Cybercab 原型,來源:沃爾特·艾薩克森 (Walter Isaacson) 的埃隆·馬斯克 (Elon Musk) 傳記
上圖:現場展示的Cybercab
Cybercab極簡的設計,強調了未來感。這是一輛沒有方向盤、踏板和側后視鏡的車輛。
從現場展開車門的Cybercab來看,車內結構為并排兩座車,前排座椅間有一個大屏幕的信息娛樂系統。據透露,車輛后部留有寬敞的儲物空間。根據馬斯克的介紹,由于人不再需要擔心駕駛任務,車內空間應該是個小型的休息室,讓大家在路上可以盡情放松或者發呆。
圖片
關于大家操心的成本問題。馬斯克表示,一定能把價格打下來:Cybercab的自動駕駛成本,會隨著大規模的投產而持續降低,目標是從目前的每英里1美元,降低至0.2美元。
為什么特斯拉可以做到成本這么低?要知道,特斯拉現在已經有數百萬的電車在接受訓練,特斯拉利用收集的車輛數據來訓練和優化AI,搭配視覺方案,就造就了極低的成本方案。
極具吸引力的價格,是保證Cybercab在未來能成為更舒適、更加個性化的公共交通方式的關鍵一步。
重點來了,馬斯克還保證(畫餅)說,未來大家都能買一輛車回家,到時車輛成本會低于3萬美元!換算成人民幣的話大概21萬,和現在的一輛小鵬G6或者一輛極氪001的價格基本持平。
根據外媒此前的消息,Cybercab將完全依賴特斯拉的全自動駕駛(FSD)軟件、不排除是攝像頭甚至是激光雷達的可能、交互則可能主要依賴Robotaxi APP。
盡管馬斯克抱有樂觀態度,但Cybercab的設計與聯邦汽車安全標準并不一致,是否能如期上市也許還要留個問號。
也許可以期待2.0的到來,能解決這個問題。
2.馬斯克:希望Robotaxi2026年可以上路
馬斯克吐槽了一波美國跨州的交通,他說,到達另一個地方真的很慢——除非你開的是特斯拉。
馬斯克驕傲夸了一波特斯拉目前有監督的FSD功能,并表示正努力讓所有車轉向無監督的FSD。根據他的構想,無人監管的 FSD預計明年率先用 Model 3 和 Model Y 車型搭載,并將在德克薩斯州和加利福尼亞州試點。
大家都了解,無監督的FSD是馬斯克畫餅多年的Robotaxi落地的技術核心。
馬斯克希望特斯拉車主上班的時候,車自己出去跑“滴滴”來養家——不是玩笑。馬斯克自己也說,一輛車每周的額閑置時間太多,如果無人駕駛普及了,每周汽車使用時間至少可以突破100小時。
當然,特斯拉在其中有利可圖。在馬斯克2019年提出的商業設想中,特斯拉希望在平臺上運營自己的專用機器人出租車隊,概念類似于 Uber 或 Airbnb。特斯拉車主將可以把他們裝備精良的車輛添加到特斯拉的打車應用中,以便在車輛閑置時賺取額外收入,而特斯拉將從中抽取 25% 至 30% 的收入(類似于蘋果應用商店的抽成率)。
對于這個藍圖,馬斯克希望2026年之前,Robotaxi可以大范圍鋪開。不過,就連這個硅谷狂人也會承認自己對時間線的安排太樂觀了,所以妥協說Robotaxi在2026年或 "2027年之前 "至少可以投產。
當馬斯克說他們可以在活動現場親自測試網絡出租車時,現場的用戶歡呼雀躍。在發布會結束后可以看到大家排隊試駕的場景,很像我們在環球影城等下一輛空載的過山車。
據馬斯克說,網絡出租車也沒有充電插頭,采用無線式的 "感應充電"。
這次現場還駛來一個更加有賽博感的車輛,緩緩停在了馬斯克面前。
這是此次發布會驚喜亮相的Robovan, 被馬斯克譽為讓“未來應該更像未來”的產品。據悉,該車型足足可以搭載20人或者運輸貨物,在未來可以用于校車、房車、貨運等多個用途。
圖片
果然,當艙門打開時,乘客們魚貫而出。從圖上看,車內設計簡潔,車門兩側都安裝了座椅,看起來像一節微縮的地鐵車廂。
圖片
一次性搭載更多人的Robovan,比taxi還要實惠!馬斯克說這種高密度運輸,價格能降到每英里5-10美分。
這種公共交通普及之后,我們很可能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停車場,馬斯克說希望城市能擁有更多的公園。
3.擎天柱再度來襲:規模化造價,僅需2萬美元起
這一次發布會,馬斯克另一個重點就放到了人形機器人上,馬斯克認為每個人應該都希望擁有人形機器人,它們能照顧孩子、遛狗、修剪草坪,幾乎所有日常的工作都能完成。并在會上透露,規模生產的特斯拉 Optimus 人形機器人成本預計兩三萬美元,要比FSD車的成本要低。
上圖:馬斯克與一個身著太空服的機器人走進鏡頭
不過更多關于擎天柱機器人的進展,馬斯克并沒有說太多,更多的時間還是留給了現場的觀眾與機器人去互動,這些功能強大的擎天柱,穿著濃濃賽博風的套裝,博得了現場觀眾的圍觀和喝彩。
據悉,截止7月,特斯拉 Optimus 人形機器人已經生產數百臺,但還不到可以上產線工作的狀態,目前只能用來采集數據、測試不同的設計方案,目前已經迭代到了二代。
同時,二代 Optimus 已經在特斯拉工廠嘗試“打工”。借助視覺神經網絡和 FSD 芯片,二代 Optimus 可以模仿人類操作,進行電池的分揀訓練。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 6 月的股東大會上,馬斯克表示要把特斯拉的未來押注在 Optimus 機器人計劃上,當前人形機器人市場年產 10 億臺,特斯拉未來至少要占據 10% 的份額。
馬斯克當時表示,特斯拉目標以每臺約 1 萬美元的價格批量制造機器人,并以 2 萬美元的價格出售,從而獲得 1 萬億美元的利潤。此外,馬斯克相信到 2026 年,Optimus 將成為一個完全軟件定制的機器人。
4.馬斯克的商業野心:全自動駕駛距離改變世界還有多遠?
我們的技術和產品,應該如何改變城市和生活?馬斯克會上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隨即在華納兄弟探索電影制片廠,他以一種非常夢幻的未來風格來展示了自己對于這個問題的答案。
Robotaxi 的推出是特斯拉今年推動“為自動駕駛而戰”的一部分,而Cybercab 的推出則代表了馬斯克對于商業部分的一種考慮,他說:現在的汽車開車需要花錢,停車也需要花錢,但實際上一個人一周真正使用車的時間卻只有100小時,大部分時間,什么也不做,而無人自動駕駛技術可以讓車的使用時長得到5倍甚至10倍的提升。
現在我們花在車上的時間與在手機上的時間大概差不多,但之后,我們可以把無人車當成一個小的休息室,不需要踏板,不需要方向盤和控制裝置。
當然,簡單來說,馬斯克言外之意,無人車上可以搭載上“叫車程序”成為出租車Robotaxi ,沒錯有點像Uber或滴滴,特斯拉車主們只需要搭載定制的加車程序,就可以在閑置的時間用來出租賺錢,當然,特斯拉也會獲得 25% 至 30% 的抽成收入。
此外,馬斯克還表示,特斯拉預計自動駕駛出租車的乘車費用將低于公共交通,但他沒有透露具體時間。
不過,有熟悉特斯拉的分析師表示,除了Robotaxi,特斯拉接下來還將宣布生產一款價格實惠的電動汽車的計劃,可能只是其 Model 3 的精簡版和一輛電動貨車。
不過從市值情緒上看,大家對于這次的發布會并沒有買單,特斯拉的市值一度跌了4%,截止發稿前回漲了一些,小跌了2.28%。
圖片
這位分析師表示,可以想象到特斯拉市值會下跌,原因就在于特斯拉的FSD一直難產。“特斯拉曾被視為自動駕駛汽車開發的先驅,但從未成功交付或展示自動駕駛出租車技術。該公司現在被認為是落后者。”
Alphabet 的 Waymo 和中國的百度,目前都已經在運營商業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且都初具規模。
但無論如何,特斯拉能夠推出“L4 級”自動駕駛出租車,這意味著它可以在沒有駕駛員的情況下運行,使用其目前的“硬件和軟件套件”,獲得相對于同行的每英里成本優勢。有理由相信,隨著交付開始加速,特斯拉市值可能會在未來兩年內“創下新高”。
最后視線拉回國內,國內對于無人駕駛而言,跟美國有著截然不同的優勢,硬件方面,國內有著十分成熟完美的供應鏈,美國則較弱,但我們也要意識到,美國的軟件技術目前還是處于領先地位,特斯拉有自己的自研芯片,目前國內也都處于追趕的態勢,此外,不少國內的電車采用的依舊是全視覺的方案,這都是我們值得補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