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歲美國男子密謀7年,用AI寫歌詐騙1000萬美金!或面臨60年監禁
AI音樂圈最大詐騙案,終于有了結果。
上周三,來自北卡羅來納州的「音樂家」邁克爾·史密斯Michael Smith因涉嫌欺詐而被起訴。
據悉,2017~2024年間,他將數十萬首AI制作的歌曲上傳到多家流媒體平臺,并「雇傭」上千個機器人來增加流量,期間用網絡代理掩蓋活動,躲避「追蹤」。
截止被捕前,他一共收取了數百萬美元的「不義之財」!
而且,還有許多音樂公司的CEO們,也竟是背后主謀。
這件事可謂是轟動了整個Reddit社區,話題熱度直沖熱榜。
在逃的AI「音樂制作人」
「音樂制作人」Smith以涉嫌詐騙罪被逮捕,他被指控,涉嫌偽造「AI樂隊」并生成「AI偽音樂」,并騙取媒體平臺數百萬版稅。
司法部披露了,這名來自北卡羅來納州科尼利厄斯的52歲男子邁克爾·史密斯Michael Smith,長達7年的「周密」犯罪計劃。
據悉他涉嫌詐騙金額超1000萬美元,在Spotify、Amazon Music和Apple Music等多個平臺上偽造了數千個AI帳戶。
起訴書稱,他使用這些AI賬戶自動流式傳輸放置在平臺上的AI音樂,每天生成多達661,440次流式傳輸。
當前,調查人員一共指控了他的三項罪名,「電匯欺詐」、「共謀實施電匯欺詐」和「共謀洗錢」,每項指控最高面臨20年的監禁處罰。
這意味著如果所有罪名成立,他或面臨最高60年的監禁,要在監獄度過余生了。
眾所周知,真實的藝術家們常靠Spotify等音樂媒體服務平臺,憑借「流量」獲取勉強維持生計的收益。
據Spotify統計,每年播放1到1,000次的曲目平均每月僅能產生0.03美元。通常,曲目單次播放可賺取0.003美元,單曲每月平均收入約0.25美元。這些微薄的報酬常低至「藝術家們無法從發行商處提現」。
而Smith卻在其它兩名「在逃」同謀(一名音樂推廣人和一家AI音樂公司的CEO)的幫助下創作了「數十萬首歌曲」,并「欺詐性地傳播這些偽歌曲」。
「我們需要快速獲得大量歌曲」,在2018年Smith給其所謂的同謀發的電子郵件中,他聲稱,「以圍繞這些家伙現在都在使用的反欺詐政策來運作」。
大約在同一時間,這家AI音樂公司的CEO,開始每周向Smith提供「數千首歌曲」。隨后Smith會借助AI為這些「蹩腳的曲調」生成大量偽聽眾。
「請記住我們在這里所做的音樂工作」在CEO給被告的電子郵件中,他聲稱「這不是音樂」,而是「即時音樂」。
文字游戲,披著藝術外衣的Token?
據司法部報道,這位AI音樂公司的CEO最初給Smith提供的歌曲文件名都由隨機數字和字母組成,如「n_7a2b2d74-1621-4385-895d-b1e4af78d860.mp3」等「亂碼」標題。
當其被上傳到媒體平臺后,Smith會將歌曲名稱改為符合「命名慣例」的模式,如「Zygotes」、「Zygotic」和「Zyme Bedewing」等。
這些命名方式正如藝術家們慣用的模式,從普通的「Calvin Mann」到「Calorie Even」、「Calms Scorching」 和「Calypso Xored」等「諱莫如深」的詞。
AI僵尸粉,真假流量,版權「紛爭」
據悉,Smith使用AI機器人為這些偽歌曲偽造流量,為歌曲帶來了將近數十億次的播放量。
這種無意義的流量最終變現到Smith這類「罪犯」囊中的現象,催生了媒體平臺對版稅支付、「人工」流媒體和「功能噪音」的制約政策。
據Pitchfork報道,從年初開始,Spotify官宣將「取消對年度播放量少于1,000次的歌曲的付款」,旨在遏制欺詐流和減少對此類「噪音」內容的支付。
可笑的是,作為「嫌疑犯」,當《紐約時報》針對這些有據可查的欺詐和流媒體平臺操縱指控聯系Smith時,他還「厚顏無恥」地發表了一份滑稽的侮辱性聲明。
「這絕對是錯誤和瘋狂的!」他在聲明中反駁道,「絕對沒有欺詐行為!我該如何對此提出上訴?」
頻頻被「戲弄」的Spotify
事實上,Smith并不是個例,類似的事件層出不窮。
AI時代,生成音樂已是易事。Spotify仿佛早已被批量生產劣質作品的「偽音樂家」們「玩壞」。
此前,Slate同樣也報道過,「一群煽動烏合之眾的鄉村音樂迷」本質上是一場被策劃的「流媒體竊取計劃」,他們將AI翻唱混入原本正當的音樂播放列表中,「順手牽羊」式夸大流量。
對此,reddit上有很多討論帖,大家發現這些「流媒體竊取計劃」通常具備四個特征,即虛假且毫無新意的樂隊名稱,零原創歌曲,蒼白的個人簡介,以及「干凈」的社交媒體足跡。
而后,Slate為了探究背后的真相,聯系了唱片公司(11A),卻被告知公司域名已過期。
此外,11A的代表,聲稱公司有文件能證實有人類藝術家參與制作了封面,但卻無法提供更實質性的信息。
抓馬是的,尚在報道期間,這些所謂的AI封面全部「人間蒸發」了!
彼時,Spotify的代表給出了讓人大跌眼鏡的回復,「Spotify沒有針對藝術家使用AI工具創作內容的政策,只要內容不違反其他政策」,敷衍道,「在這種情況下,內容提供商已刪除」。
層出不窮的AI音樂騙局
顯然,這個問題并不僅限于鄉村音樂翻唱。正如reddit用戶calibuildr告訴Slate的那樣,「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好幾年,包括環境音樂、電子音樂和爵士樂」。
博客Metal Sucks還發現了類似的metalcore歌曲的騙局AI演繹,這些歌曲似乎同樣「劫持」了合法樂隊。
由于Spotify似乎對AI音樂無條件「包庇」,現階段,小編覺得,或許只能指望那些心血被AI翻唱的受害者樂隊來維權。或者,就像虛假的鄉村音樂事件一樣,由「罪犯」自己來「主動認罪」。
綜合看來,揭露類似的AI音樂騙局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