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學校園數字化巡禮:WIS網絡孿生平臺引領智慧校園革新
近日,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屆學術年會在福州隆重開幕。年會期間,來自各高校的信息化專家們共600余人,齊聚福州大學(以下簡稱“福大”),進行了一次深入翔實的參觀考察,福州大學圍繞其“五維校園”建設理念,展示了在綠色、融合、人文和平安校園等多個維度的信息化建設成果。其中,福大利用WIS網絡孿生平臺打造了數字化無線運維平臺,以其地圖式運維的新體驗、精準定位的能力和一鍵網優省時省力的效果,贏得了參觀嘉賓的關注。
參觀圖片
本次參觀,嘉賓們探訪校史、了解數字校園建設成果、探究計算機與大數據科研進展、參觀瀏覽了校園美景。在數字校園建設成果方面,福大主要展示了:
- 綠色校園,回顧了福州大學28年來的網絡發展歷程,及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
- 融合校園,展現了其全新的全光校園網建設成果。這條“信息化高速路”融合了有線、無線、5G和物聯網,覆蓋了138棟樓宇,部署了1504臺設備和12300個無線接入點,實現了人人、時時、處處可上網、上好網。
- 人文校園,突顯了福州大學在身份數據治理上的努力和成效。學校認識到身份數據是眾多業務的核心,因此采用了“倉儲式”治理方式,“統一標準、一數一源”。最終實現了“數據多跑路、師生少跑腿”,讓身份數據更好地服務于全校師生。
- 平安校園,著重展現了網絡安全態勢、統一運維成果、綜合業務數據。從IT資源運行狀態、網絡/業務/運營的狀態等多角度展示了信息化的穩定可靠。
福州大學:建設普惠全校的智慧校園全光無線網
展覽中,福州大學全光無線校園網的建設和其在智能化方面的應用與探索,引起了參觀嘉賓的廣泛關注。福大作為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國家教育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一直致力于教育數字化轉型和智慧校園的建設和發展。校園網作為連通整個校園內外的信息“高速公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對于高校的教育數字化轉型和內涵式發展都起著支撐性作用。
福州大學
2022 年,福州大學推進了校園網基礎設施網絡改造項目,基于“以太全光網”打造了全校的無線網絡,為數字校園建設筑牢安全可靠的“全光網”底座。目前,全校Wi-Fi 6 無線 AP 點位超過 10000 個,覆蓋 84 棟樓宇。如今整個校園無線網絡支撐著全校三萬余師生的教育教學和日常生活,做到了讓數字化基礎設施普惠到校園的每個角落,實現人人、時時、處處可上網。
然而,在數字校園逐步發展過程中,福州大學也面臨了新的挑戰。學校在福州、廈門和泉州等地擁有多個校區,校舍建筑面積達 168 萬平方米,散布了上萬顆 AP 。如何在支撐上萬師生的日常網絡需求的同時,做好AP的運維管理、快速定位/溯源/復現問題,提升無線問題處理效率等等……成為了學校亟需解決的挑戰。因此,讓無線網絡更好地服務于師生,給大家帶來無線網絡的穩定優質體驗,成為了福州大學無線網絡優化工作的主要目標。
經過調研,福州大學最終采用了銳捷WIS網絡孿生解決方案,對福大無線校園網進行了全生命周期管理,構建了地圖式運維,實現無線網絡優化與運維的自動化、移動化、智能化。此次外部參觀,也成為了福大向外界展示了無線網絡智能優化成果的窗口。
福大WIS運維圖片
網絡全生命周期管理 “會說話”的WIS網絡孿生平臺
在高校校園中,教學樓、宿舍樓等都是無線設備使用較為聚集的場景;同時,用戶對于網絡的依賴和網絡體驗的心理預期也很高。在教學場景中,一旦網絡出現故障且沒有辦法及時處理,往往會給教學進度造成影響;在宿舍場景中,無線網絡的好壞,也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日常生活體驗。
但是,在無線網絡的應用中,外部環境干擾、用戶規模變動等等始終無法避免,因此Wi-Fi信號弱、漫游體驗不佳、視頻語音丟包和卡頓等問題很難避免。傳統運維管理手段又缺乏回溯和快速定位手段,運維人員操作時如同被蒙住了雙眼,看不見、摸不著問題發生時的現場和情況,無法實現精細及時的運維。
針對無線網絡不可視、運維難度大、問題復現定位難的問題,銳捷推出了全新的WIS網絡孿生平臺,新平臺從以設備為中心到以用戶體驗驅動為中心,實現網絡規劃、建設、管理、維護、優化、診斷、預測、決策等全生命周期數字服務,助力網絡快速部署、業務高保障、運維全自動、體驗自動化。福大借助網絡孿生手段,針對不同場景的問題,以“看得見”的方式破解了“看不見”的網絡運維難題。
化解網絡不可視——好網絡,就要看得見
無線網絡運維工作中的一大痛點就是——網絡的不可視。對于傳統運維來說,需要不斷翻查表格、圖紙等文件輔助定位AP。如果遇到文件沒有及時更新或者缺失的情況,運維人員就無法獲得最新的部署情況。同時,整網和各個區域中的無線網絡信號強度和使用情況常常是未知的,尤其是高校這種AP數量級上萬的大型網絡,運維人員無法直觀地查看網絡情況進行分析和洞察,就無法提供網優決策依據,對網絡的優化運維會造成阻礙。
銳捷WIS網絡孿生平臺,對比傳統表格圖紙索引的方式,將運維人員工作的可視化體驗全面提升:
- 高精度AP自定位:通過亞米級(1米以下分辨率)高精度的定位技術,可以做到萬級數量的AP在地圖中自動定位,無需人工介入,就將現實場所的網絡情況,如信號強度、覆蓋、信號干擾等自動同步到數字孿生平臺,降低整體的實施成本。
- 多角度地圖式運維體驗:可對校園地圖進行樓棟位置、設備、網絡信號覆蓋、信號干擾情況,在三維地圖上重構現場,遠程感知實際場景。運維人員可從全局、樓棟、樓層的三個維度視角查看網絡體驗情況,“透視”查看網絡整體概況、現場網絡設備位置、現場網絡信號實時覆蓋情況。
- 數據可用化:無線設備和網絡運維中獲取的大量終端數據也被“可用化”呈現,幫助運維人員更直觀地了解整網情況。通過機器學習算法,將數據和指標進行大量訓練,使得終端的時延、丟包、信號強度、干擾等原始性能指標能夠被自動轉換,幫助運維人員直觀了解到用戶網絡體驗的好壞。
滿足體驗高要求——好體驗,必須看得準
校園網中的應用多樣且接入的無線終端數量龐大,想要滿足用戶高體驗的需求,自然要在網絡排障中提效。然而出現網絡問題時,用戶報障的描述無法滿足準確統計和評估網絡問題的需求;甚至有時被報障的設備并不是真正出現問題的設備。更令運維人員頭疼的是高校網絡情況復雜又實時變化,很難做到復原現場情況,精準定位到問題終端。
如何才能在精準找到實時問題,保障用戶的無線用網高質量體驗呢?——漫游回放
WIS網絡孿生平臺通過天線的定位和感知能力,獲取終端的物理位置信息,自動生成入網終端的行動軌跡和漫游軌跡,溯源到該終端在準確時間、準確地點的設備鏈接情況,精準匹配到出現問題的AP。
例如,下午14:00,一位同學報障說在A教學樓3層1號教室中,手機成功連接無線網但無法打開網頁。根據該同學設備的地址,運維人員通過WIS數字孿生平臺可以找到13:00-14:00期間,該設備的行動軌跡和鏈接設備情況。通過溯源,運維人工定位到是走廊的AP在漫游中出現了粘滯,導致設備無法順利鏈接到教室內的AP,于是出現了用網問題,為后續的排障節省了相當多的時間。
緩解運維難度大——高效率,運維管得快
無線網絡問題歷來多發,歷來故障多發,且難以準確復現精準定位。同時無線網絡的體驗問題和對應環境息息相關,信號覆蓋、信號干擾、終端漫游等問題處理難度很大,需要能夠準確把握現場情況,做針對性處理,這對運維人員專業能力要求非常高,網絡優化處理常常處于“失控”的狀態。那么如何才能“告別網絡不可控”的現狀,提高優化運維效率呢?
WIS 網絡孿生平臺為運維人員提供了一鍵式故障診斷功能,孿生建模為精準定位提供支持,在遇到網絡問題時,能夠幫助運維人員在分鐘級別定位網絡故障點,找到故障原因,大大縮短了問題解決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時,當 AP 設備出現問題時,該平臺也能快速定位并尋找相應的 AP 設備,通過精準診斷助力網絡故障的及時排查和修復。
不僅如此,“防患于未然”也正是網絡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意義之一,WIS 網絡孿生平臺具備靈活區域一鍵調優的功能,可以通過對比分析全校不同區域的歷史網絡使用情況,找出高使用率和低使用率的區域,為場所分布和優化提供決策依據,從部署源頭減少問題發生的可能。
最后,高校智慧園區往往涉及多校區、多樓棟,運維人員排障時往往會有大量的時間消耗在來回奔波的路上,而通過WIS 網絡孿生平臺可以實現遠程一鍵運維,不必回回跑去現場即可解決問題,大幅減少運維時間,降低網絡問題對師生教育教學和日常生活用網的影響。
目前,銳捷WIS已應用在智慧校園、全國連鎖、大型園區、大型分支機構網絡,WIS接入用戶量高達13億,連接的在線設備數已突破800萬,服務千行百業的網絡建設運維創新和數字化轉型。WIS網絡孿生平臺的迭代,將曾經不可見的網絡“黑盒”變“白盒”,幫助各行業用戶更清晰地感知整網狀態,以更友好的可視化方式,幫助挖掘出更出有價值的數據和信息,助力優化園區無線網絡的綜合體驗,成為智慧園區依托于新技術應用實現降本增效的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