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海洋,其實我們可以選擇······
關于海洋,我們有一萬種和平相處的方式。
不知大家是否知道,我們的信號除了在空氣中傳輸,還會在海洋里傳輸呢?
這就是海底通信技術,它是一種利用海底電纜或光纜進行數據和信息傳輸的技術。
海底通信說難不難
總體來說,海底通信技術主要有兩個主要部分(文檔君這里主要講講有線部分,無線通信部分,有興趣的粉絲可以留言,文檔君下次安排):
線纜:作為信號傳輸的載體,海底線纜包括光纜和電纜兩種。光纜是使用光纖傳輸信號的方式,而電纜則采用電信號傳輸。
近年來,海底光纜以其大容量、高質量、高清晰度、低價格和安全可靠等優勢,大量取代了海底電纜,成為當代國際通信的重要手段。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預測,2023-2028 年全球將新建 153 個海底光纜系統,新建海纜長度約 77 萬公里,預計中國企業可參與 海底光纜系統 77 個,海纜長度約 34.5 萬公里,市場規模達百億美金級別。
中繼站:線纜布設過程中,會設置中繼站,將傳輸的信號進行放大和轉發,確保信號在長距離傳輸過程中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中繼站通常被放置在海底光纜的節點處,也可安裝在離岸的浮式平臺上。在海底中繼站中,通常會配備備用電源、冷卻系統以及監控和維護設備,以確保設施的運行和維護。
中繼環節是產業鏈難點,此前被海外廠商壟斷,不過隨著國內技術的積累,我們也擁有了自己的中繼器供應商!
圖片
海底通信落地實則很難
海底通信之路實則充滿艱難險阻:
深海環境
海底通信需要在深海環境下進行,水深可能超過數千米甚至更深。深海環境具有高壓、低溫、高濕和強腐蝕等特點,對通信設備的性能和耐久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地質條件
海底地質條件復雜多變,有海山、溝壑、地震帶、火山活動等,這些地質因素對海底光纜的敷設和維護造成了困難。
通信距離
海底通信需要覆蓋很長的距離,這要求光纖傳輸的信號衰減盡量小,同時需要保持較高的信號質量和傳輸速率,這樣的技術要求其實非常高。
通信帶寬
現代社會對通信帶寬的需求越來越大,這不僅僅是個人影音視頻的需求,還有隨著5G發展涌現的ToB端的規模化需求。海底通信需要滿足巨大的帶寬需求,這對光纖和光放大器等設備的性能提出了較高要求。
維護困難
一旦光纜在海底發生故障,修復工作將面臨極高的風險和成本。海底通信設備的維護和維修需要依靠專業設備和技術團隊,在海上工作的條件復雜,增加了維護的難度。
這么多難點,為什么大家還在探索海底通信技術呢?
海底通信應用廣泛
你以為海底通信只是為了跨洋交流嗎?
遠遠不止哦!
海底通信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以下場合:
國際和跨洋通信
海底通信線路是連接各個國家和地區的重要通信基礎設施。它可以支持國際電話通信、互聯網接入、數據傳輸和視頻會議等。
例如已經連接亞太地區多個國家和地區的Asia Pacific Gateway光纜,具體連接了中國、韓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和泰國等地,并提供高速寬帶和數據傳輸服務。
石油和天然氣采集
海底通信技術在海洋石油和天然氣勘探、采集和生產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它通過傳輸數據和監測信號,實現對海底鉆井平臺、離岸油氣管道和生產設施的遠程監控和控制。
例如挪威的大型天然氣采集項目Ormen Lange項目。項目中采用了海底通信技術,通過高速穩定的海底光纜,將海底油田中的數據傳輸給地面控制中心,實現了實時監測和數據分析。
海底科學研究
海底通信技術在海洋科學研究中發揮重要作用。它可以通過傳輸海底觀測設備和儀器的數據,幫助研究人員了解海洋環境、地質構造、海底生態系統等。
例如美國的海洋觀測項目OOI(Ocean Observatories Initiative)項目。該項目在全球各地部署了多個海底觀測站和傳感器設備,通過海底通信網絡傳輸實時數據,以監測和研究海洋動力學、生態系統和氣候變化等方面的問題。
海底災害預警
海底通信技術也可用于海底地震、海嘯和海洋災害的監測和預警。通過傳輸海底地震監測儀器和數據,可以迅速獲取地震相關信息,預警海嘯并采取相應的救援措施。
例如,2012年4月11日,印尼蘇門答臘島發生了一次強烈地震,該地震的震級達到8.6級。收益于印度洋海嘯預警系統的監測,相關當局能夠迅速采取預防措施,避免了更大范圍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
你看,其實我們本可以維護海洋、利用海洋、造福我們自己!
關于海洋,我們還有一萬種和平共處的方式,文檔君僅取通信一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