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轉型是制造型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1.數字化轉型
所謂數字化轉型,就是利用與數字相關的科學技術,對企業的業務流程、經營管理模式、人員組織架構和研發生產標準等進行一系列改造,提升信息時代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能力,實現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的過程。對于制造型企業而言,企業數字化的轉型,帶來企業管控和業務能力的提升,這意味著企業整體實力的提升。
2.數字化轉型的發展
由于制造型企業具有生產目標明確、資金密集度高、參與人員數量大、產品周期長等特點,數字化轉型是建立在數字化轉換、數字化升級基礎之上,又進一步觸及公司核心業務,因此需要逐步進行實施。
第一步:數字化生產
數字化生產是數字化轉型的基礎,由原來的傳統工業生產進行數字化轉換,具體涉及數字化設計、數字化生產、數字化辦公等。作為數字化的初級階段,主要進行企業基礎數據資料的創建,例如,采用專門的三維軟件建立產品的研發數據庫;采用專業資源管理軟件對企業資源進行生產管理;采用辦公系統自動化軟件實現企業運營管理數字化等。
第二步:數字化供應鏈
供應鏈管理包括供應商、生產商、分銷商、金融、物流服務等角色分類,整個系統涉及生產計劃;、物資采購、產品制造、物資配送等內容。傳統的供應管理無法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通過構建數字化供應鏈,實現各個環節數字化,增強供應鏈的透明度和效率。
第三步:數字化服務
數字化信息服務是指通過數字技術實現服務業務系統搭建、數字信息資源共享和信息資源整合,為客戶提供高效、個性化的服務體驗。并利用數字化技術和服務一體化平臺進行科技創新,實現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上述各階段的實施是相互關聯又彼此影響的,只有經過科學判斷、優化配置、協調指揮才能將各階段的實施成果構成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有機整體。
3.數字化轉型的核心
制造型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是數據,核心工作就是收集數據和應用數據。硬件上企業安裝數字化檢測設備,軟件上運用數字化程序軟件將生產制造全過程發生的數據通過信息化平臺的運算,實現技術存儲和信息分析,確保生產過程依靠更準確、更全面的信息支持,在此基礎上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等技術進行數據挖掘和預測分析,實現生產過程的優化和智能化控制。
4.數字化轉型的意義
企業數字化轉型是一項具有深遠意義的工程,它的實施不僅可以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還能夠促進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①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數字化轉型對企業生產的影響是全面而深遠的。在傳統的生產模式中,每一環節都是由“人”來主導,但人力是有限的,不僅用人成本高,而且難免出錯,越大的生產規模越會容易出錯,并且一個環節出錯往往會導致多個環節全部推延。而數字化生產管理則能有效地規避這些弊端,從而提高生產率和產品質量。
②降低生產成本,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
數字化直接完成了業務的在線化,使許多工作都可以交由機器自動完成,可以通過數字設備的使用,增加設備的使用時長以及設備的投入,持續不斷的增加產量,進而有效提升企業的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并增加企業的利潤。
③增強企業競爭力,推動可持續發展
數字化轉型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基于網絡,企業能夠與客戶建立直接連接,建立真正以客戶為中心的運營模式。在數字化技術的支持下,例如,企業資源計劃(ERP)系統、供應鏈管理(SCM)系統等能夠將工作流程數字化,從而提高了工作協同效率、資源利用效率,為企業創造了信息化價值,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5.需要注意的問題
在進行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要重視企業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只有建立良好的企業人文環境與職業生態環境,才能夠保障持續推動數字化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企業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
此外,數字化轉型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對于許多企業而言,實現數字化轉型,不僅需要硬件設備的更新,還需要軟件程序的配套,員工的培訓,更需要企業全員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大規模的技術升級和系統整合。數字化轉型也面臨著安全和隱私保護等問題,因此在進行數字化轉型時期,更加需要全面考慮各種因素,制定合理的戰略轉型,并逐步推進數字化轉型實施。
6.結語
總之,在全球數字經濟的浪潮之下,積極開展數字化轉型,已成為企業適應數字經濟,謀求生存發展的必然選擇,中國制造只有擁抱數字化,實現數字化成長,才能提升競爭力。
企業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