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丨千山
51CTO讀者成長計劃社群招募,咨詢小助手(微信號:CTOjishuzhan)
你愿意“復刻”一個自己嗎?
如果有機會得到一個“分身”的話,你會用來做什么呢?
上述假設并非妄想,近日有家公司公布的消息讓這一切都有了實現的可能。
日前,微軟小冰宣布啟動“GPT克隆人計劃”。該項目最短只要采集三分鐘數據,即可為明星紅人、專家學者或普通人創造源于本人性格、技能、聲音、外貌的AI克隆人。同時將提供平臺,便于本人把認證的克隆人,有償或無償提供給自己的受眾。
1、事件回溯
據悉,克隆人基于小冰框架大模型、神經網絡渲染及超級自然語音技術,可進行實時情感交互、提供AIGC能力,甚至有自己的朋友圈,就像人類在平行世界的第二人生。目前,該計劃已在中國和日本啟動報名,首批克隆人計劃于一個月內正式上線。
這無疑是一項大膽的計劃,但小冰公司在探索人工智能的多元屬性方面一向不吝嘗試。
早在2021年9月,小冰公司就推出了全球首個人工智能和真實人類“混居”的社交App小冰島。
圖源:小冰島官網
為何要打造這樣一個平臺,小冰公司CEO李笛曾在發布會上這樣說:“我們希望去觸摸到一個未來,它是千千萬萬個人類和千千萬萬高度定制化的人工智能共同構成的新的社交網絡。”
在小冰島上,用戶不僅可以創造出各種AI個體,還可以通過關鍵詞用AI創作小說、樂曲。擬人AI永遠在線,幾乎可以以假亂真,從而填補用戶碎片化的社交需求。
圖源:小冰島官網
如今,小冰的嘗試更進了一步。如果說在小冰島上,你就是這座島的“神明”,可以打造你心儀的AI造物。那么在這次的“GPT克隆人”計劃中,你則可以直接獲得一個自己的“分身”。
不過,出于個人隱私數據安全及倫理考慮,首批限制300個名額,需要本人提供權屬證明。小冰公司表示,將隨計劃推進,逐步放開人群及名額限制。目前計劃在年底前,將GPT克隆人規模擴大至10萬人。
李笛表示,小冰先后經歷過三次技術范式迭代浪潮,深知“敬風口而遠之”的意義。盡管小冰的GPT模型已于半年前研發完成,并在日本悄然位列GPT類開源大模型下載量第一名,但過去幾個月來,小冰一直默默進行數據采集、訓練與合規安全性的大量檢驗工作,以確保小冰今天能面向廣大個人,推出足夠安全的“克隆人計劃”。目前靜默期順利結束,開始應用于既有產品,并將在未來兩個月內集中發布一系列相關產品。
比較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計劃是小冰新語言模型首次在國內產品中亮相。首批克隆人將使用小冰框架混合大模型方案,可運行于T4 GPU,而無需A100等高端芯片。
2、真人“復制”的一體兩面
“復制”真人這種想法并不鮮見。2019年時就有媒體報道,有科學家認為,在所愛之人去世后,我們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打造出“有意識的復制品”。機器可以保留人們生前的回憶與性格,模擬人的聲音和語言習慣,通過這種方式達成生者與逝者的“交流”。
近日,B站的一位Up主“吳伍六”上傳了一條視頻,內容是其利用AI技術“復活”其已故的奶奶,并與奶奶進行了一段家常對話,得到廣泛關注。在視頻中,利用AI技術制作的“奶奶”說著方言,語氣與聲音都很自然,聊起家常對答如流。
圖源:bilibili
在現有的AI技術的加持下,“復現”生者的音容笑貌可以為生者填補缺憾。
無論你是歡迎還是排斥,人工智能都在空前深入人類的物質和精神世界。尤其在情感領域,AI的介入正在催生更加多元的交流模式和社會形態。
在國外,也有人將“制作自己的AI克隆人”這一想法付諸了實踐,甚至利用這個AI分身賺得盆滿缽滿。
擁有180萬粉絲的網紅Caryn Marjorie就打造了一個成功創收的先例。今年23歲的她通過出售AI版本的自己,和粉絲談戀愛,按分鐘收費,內測收費每分鐘一美元。目前已經有1000多個粉絲為此買單。Caryn預計,AI版本的自己,能讓她的收入翻60倍,年入6000萬美元。
圖源:推特
據悉,Caryn AI由她本人2000多個小時的YouTube素材訓練而成,記錄了她的聲音和性格。結合Open AI的GPT-4技術,能夠“實現動態、獨一無二的互動,就好像你是在直接和Caryn本人聊天一樣。”而且這個AI女友24小時秒回消息,不會鬧脾氣、不會冷暴力。
為Caryn AI提供技術支持的,是一家叫做Forever Voices的人工智能公司。這家公司的創始人John Meyer最開始就是希望能做一個像他已故父親的AI,后來他發現這項技術大有潛力,在滿足人的情感需求方面前景可期。
除了Caryn,Forever Voices此前還曾打造了特朗普、喬布斯、泰勒·斯威夫特等人的AI版本,用戶只需付費就能和這些AI名人電話聊天、收到這些名人的祝福語音等等。不過,Forever Voices也承認,這些帶著名人標簽的聊天機器人主要是用于推廣Forever Voices在聊天平臺Telegram上的服務,目前并沒有與這些名人建立正式的合作關系。
Caryn AI是這家公司推出的第一個AI虛擬伴侶。相較之前的AI名人,這種虛擬伴侶無疑能和用戶建立更深入的情感鏈接。可以想象,在不遠的將來,除了在物質世界追逐浪漫關系和婚姻之外,不可避免地會有另一批群體,打破傳統的人類情感生活和家庭構成,去和高級人工智能體交友、生活、同居相伴。
3、孤獨與永恒
在AI打開新世界大門的時候,也有專家提出警告,利益相關方需要多加考慮背后的倫理問題。
比如Caryn AI,就可能造成種種“不良后果”。其一,從現實來看,用戶與CarynAI的對話往往充滿了性意味,這種擦邊式的調情行為極容易讓事態向不可控的方向發展;其二,這種交流方式的出現可能會扼殺年輕一代對于社交技能和親密關系處理的成長。正如新南威爾士大學人工智能專家Robert Brooks所說,與AI網紅建立親密關系的可能性,可能會讓用戶更喜歡這種輕松的虛擬關系,而逃避現實生活中和真人的交往。
“孤獨”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如是描述:“經歷過孤寂的人必然會有恐懼感。實際上孤寂是每種恐懼的根源。孤寂意味著與外界沒有聯系,不能發揮人的力量,意味著一籌莫展,不能把握世界,事物和人;意味著世界把我淹沒,而我只能聽之任之。所以孤寂是引起強烈恐懼感的根源,同時孤寂還會引起羞愧和負罪的感覺。”
因此對人來說最大的需要就是克服孤獨感和擺脫孤獨的監禁。從這一角度來看,AI能夠為處于孤獨和壓力之中的現代人,提供獨特的情緒價值。情緒價值本來就難能可貴,如果能成功轉化為真金白銀的商業價值也無可厚非。
但是數字生命再美,終究也只是由數字構成,沒有現實生命的蓬勃生機和內在力量。就像我們或許能“復制”逝者聊以慰藉,卻無法跨越生與死的界限。在擁抱技術進步的同時,如何讓技術真正地為人類帶來福祉,而不是導向失序與脫軌,是我們需要不斷反思的課題。
參考鏈接:
http://island.xiaoice.com/
https://mp.weixin.qq.com/s/lrQaRrFKdeJ_A4py3JliWA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04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