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行者遠:銳捷網絡攜手合作伙伴開啟“共建4.0”征程
原創日前,銳捷網絡2023全國合作伙伴大會在長沙順利舉行。本屆大會主題為“共建、共創、共享、共贏”,這是疫情放開后銳捷網絡首次面向合作伙伴舉辦的線下大型會議。
會上,銳捷網絡重磅發布了合作伙伴“共建4.0戰略”,同時發布了包括“三網一中心、一云一教室”在內的一系列創新產品方案。會后,銳捷網絡渠道部總經理王剛、銳捷網絡企業網售前技術部總經理劉福能接受了媒體采訪。
共建1.0到4.0:眾行者遠,遠行者恒
多年來,銳捷網絡不斷布新合作伙伴,推進“共建”理念的升級。自2019年首發“共建1.0戰略”定義“共建”理念,到2020年發布“共建2.0羅馬計劃”,再到2021年發布“多維共建”模式,銳捷網絡的行動切實證明著:志同方能不孤 眾行始能致遠。
之所以能布局并踐行“共建”戰略,始于銳捷網絡對自身與合作伙伴之間關系的觀察。
據王剛回憶,這可以追溯到2019年初。因為銷售人員往往追著項目跑,與合作伙伴之間的交流也通常是基于項目,這就造成了一種普遍現象——項目合作中彼此溝通非常緊密,但項目一旦結束,這種交流就會馬上變得松散甚至趨近于無。
“(這種模式)就像打獵一樣,碰到什么打什么。但是我們想轉變這樣的合作模式,(將狩獵)轉變為農耕,一年四季都想好要種什么,建立一種持續的合作模式。只要有機會,就能把合作不斷延續下去。以前銷售人員與合作伙伴打交道屬于個人之間的合作,但如今上升為公司之間的共建。大家做好分工,各司其職,把合作雙方的事情全力做好,就不會因為個人變化而讓公司之間產生裂痕,更有利于長久的合作,這就是最開始推出‘共建’戰略的初衷。”
而隨著銳捷的發展,企業的使命與愿景也在發生變化。這是銳捷網絡在推出“共建1.0”基礎上,在內核不變的前提下,不斷打磨框架、細化執行的緣由,也是站在當前的發展節點正式發布“共建4.0”的根因。
王剛提到,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有不同的成長目標。“以往的模式可以支撐過去的發展目標,那么銳捷發展到當下這樣一個階段,如果按照原來的方式追逐現在的目標就不太現實,因為我們有更高遠的目標,所以要調整內外相關的戰略戰術,用調整變通后的機制來支撐我們對于新目標的實現。”
彼得·德魯克說:“只滿足于今天的企業,在變幻不定的明天就會感到難以生存下去。”顯然,一直在路上的銳捷網絡從來不想止步于此,他們渴望在“共建”之路上走得更寬、走得更遠。
“將合作伙伴當做客戶”:認知持續升級,機制強化執行
談到此次“共建4.0”戰略相較以往的變化,王剛重點解釋了這樣一點:“之前我們是把合作伙伴當伙伴,大家協同配合一起做行業用戶的生意。但從2023年開始我們開始把合作伙伴當做直接客戶,當做我們的衣食父母。”
這種認知升級是顛覆性的,它帶來的不僅是合作態度上的變化,也是資源投入上的變化。
王剛介紹,“我們以往對待客戶的態度跟對待合作伙伴的態度其實是不一樣的。面對伙伴,是平等的、相對放松的;面對客戶,是必恭必敬,全力以赴的,客戶任何一點小事到銷售這里都是大事。而共建4.0則將合作伙伴也上升到同樣的高度,合作伙伴的事情沒有小事,任何一點小的變化我們都非常關注,他跟我們直接的客戶一樣,對于銷售隊伍來說,在心態上也要經歷較大的變化。”
為了確保將“合作伙伴即客戶”的理念落到實處,銳捷網絡專門成立了客戶發展部,強化合作伙伴之間的溝通和賦能。
“我們單獨成立了客戶發展部,今年會投入200人來專門服務合作伙伴。就像面對行業用戶一樣,我們會為合作伙伴提供類似于網格化服務,每批合作伙伴都有專人對接、貼身服務,能夠為其提供點對點的支撐,做好日常的運營和維護。”
除了組織架構上的調整,銳捷網絡在內部管理機制上也為這種變化提供了保障。王剛舉例道:“比如在內部考核機制上,我們對合作伙伴的持續合作會設置KPI指標,用指標來牽引銷售隊伍往‘共建4.0’的理念來轉變。此外,在季度考核、年終獎的考核上都會做相應設計,來避免這種理念淪為空談。”
與此同時,王剛也強調了“信任”在雙方整個共建合作中的重要性,“信任”不僅是合作的前提,也是合作得以持續進行的基石。他談到:“我們知道建立信任其實是非常困難的,需要很長時間。但是傷害信任卻很簡單,一件小事就會讓雙方的合作出現裂痕。共建合作的本質就是去解決雙方合作當中的信任問題。”
對此,王剛做了進一步說明。“我們和所有的合作伙伴都會簽署共建協議。首先,這個協議是大家做好充分溝通之后才會簽訂的,對雙方都有約束力。其次,協議里會明確要求雙方各自應該做到的事情。我們每個月都會和合作伙伴開展一次工作會,通過復盤來保證雙方約定的事項都得到了切實的執行。因為這個協議內容本身是跟合作伙伴的管理層、決策者來敲定的,因此如果出現無法落地的事項,可以讓老板去督促他的隊伍。更重要的是,雙方的問題和矛盾都可以直接擺到臺面上說,這就是我們與合作伙伴前期充分交流接觸后,互相認同、彼此信任,才能上升到共建合作的層面。”
價值為王:線上線下全面支持,保障價值傳遞
銳捷網絡致力于打造能強化彼此信任的共建客戶合作模式,“共建4.0”戰略的推出也是為了讓合作伙伴在與廠商的合作中真正實現“耕者有其田,耕者有其利”。在這一點上,銳捷網絡為合作伙伴提供的不僅是專屬的服務團隊,維護其利益的機制保障,還有為其考慮的產品方案。
劉福能指出,銳捷網絡的產品和方案最終面向的是行業客戶。而合作伙伴是產品和方案價值傳遞的重要目標對象,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只有他們對產品和方案充分掌握了,并在掌握之后認可并抱有信心,才能面向最終用戶溝通交流。因為我們需要給最終用戶帶來價值,而產品和方案是真正幫助客戶創造價值的。”
為了保障這種價值傳遞,銳捷網絡為合作伙伴提供了線上線下的全面支持。
劉福能提到:“我們面向合作伙伴的訓練,包括銷售訓練,售前訓練可以理解為技能訓練。為了保證他們對于產品和方案的真正掌握,我們設置了完整的訓練體系。在相關的學習平臺上,我們不僅有產品和方案的知識培訓,還有其背后的技術培訓。每周有面向全員的線上培訓,線下也有定期的學習交流。”
據介紹,銳捷網絡每年都會組織多場合作伙伴工程師的技術大比武,在每個大區設置相應的獎項,以激勵工程師們的學習熱情。同時,對于售前售后服務工程師,銳捷網絡設置了精密的認證體系。要開展業務必須有匹配的人才,而認證體系就為人才的衡量提供了標準。
此外,高效的線上工具也為合作伙伴開辟了資源集聚的通路。
“比如我們的‘戰友App’。所有的合作伙伴都可以在‘戰友’上查詢任何產品方案的相關資料。我們設置了各類專區,提供文檔、視頻、客戶證言等一系列素材。即使是合作伙伴方面的工作人員一時無法掌握的信息,也可以直接向客戶展示,這種輔助工具可以幫助合作伙伴提升其價值的呈現能力。除了在技術方面提供幫助,我們的合作伙伴還可以在上面找到銳捷內部的各種資源,可以聯系到各個部門的負責人,這些資源完全開放透明。”
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的支持,銳捷網絡最終希望與合作伙伴在互信基礎上實現的是共享資源、共享收益。要為價值創造提供更為長期的源動力,共建戰略的成果評估體系必不可少。
在這一點上,王剛認為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結果評估,二是過程管控。
“(以結果為導向)你的共建到底有沒有取得成效?你的共建合作伙伴到底產出多少,是逐年遞增還是銳減?這個我們都可以量化。訂單多少,成交額多少,合作品類多少,這都是可統計的指標,可以用結果來衡量。”
“同時在合作過程當中可以用過程的管控指標來評估。比如需要聯合面對行業用戶時,可不可以共同做一個市場活動方案,做一場正式的技術交流,這都屬于過程管控。其實如果沒有過程管控指標,結果的風險很大。但如果過程價值傳遞得當,打動了用戶,那就可以為我們帶來用戶、帶來銷量。”
事實證明,銳捷網絡的共建藍圖的確在徐徐鋪開的過程中取得了實效。自2019年銳捷網絡提出共建戰略至今,與銳捷網絡開展共建合作的伙伴已經發展到23400多家,聯合開展10000多場各類市場活動,共建客戶超過30000個。
結語
成立二十年以來,銳捷網絡始終保持穩健增長態勢,在波云詭譎的市場環境中展現出強大的韌性。而在成功IPO的第一年里,從“創世界一流的民族品牌”到“做世界級的產業領導者”,銳捷正在快速實現品牌形象的重塑。恒者行遠,思者常新,一個擁抱創新、開放合作的銳捷正欲在新征程里乘風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