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開源應用將迎來“井噴”式增長——2022邊緣計算產業峰會即將啟幕
隨著應用的深入,邊緣計算遠比預想的更快、更廣的進入我們的生活。
來自IDC的預測顯示:到2024年,將有25%的組織將通過邊緣數據與云平臺上的應用集成來提高業務靈活性;到2026年,50%中國企業的CIO將要求云和電信合作伙伴提供安全的云到邊緣連接解決方案,以保證數據收集的性能和一致性。這也凸顯出了邊緣計算的價值。以往,邊緣計算一度被認為是財富100強精英公司的必需品,但它現在正成為所有公司(無論大小)的必需品,成為計算環節中的重要一環。
技術+產業,驅動邊緣開源項目快速迭代
最近幾年疫情帶來的移動辦公應用與零接觸式服務,讓我們意識到了數據本地化的價值,因此也凸顯出邊緣計算的意義所在。相比傳統方式,邊緣計算使數據的收集和處理更接近數據產生的地方,因此可以立即投入使用,而邊緣即便本身也用來彌補IT/OT差距,并通過零接觸、遠程服務的方式改變傳統模式。因此從應用來說,邊緣服務能力越來越開放、越來越成熟。
Akraino是一個早在2018年就推出的、面向邊緣的開放基礎架構和應用程序藍圖的項目,其旨在改善企業邊緣,OTT邊緣和運營商邊緣網絡的邊緣云基礎架構狀態,迄今為止吸引了包括Arm、AT&T、戴爾、愛立信、華為、英特爾等眾多業界大公司的參與。
時至今日,Akraino Release 6 中已經開發了三個關于機器人、智能數據、教育和醫療保健的新藍圖,并在2022年冬奧會等應用場景中發揮價值。就規模來說,Akraino項目的代碼已經超過了1000萬行,這也得益于上述不少公司的貢獻和努力。由此證明Akraino開源項目有著深厚的開發者基礎和影響力。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一款開源項目能夠獲得眾多頂尖企業支持呢?針對這個問題,LF Edge董事會主席Tina Tsou將其歸因于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就是技術驅動,這也是任何IT項目能夠成功的核心因素。在她看來,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開源社區中的開發者不斷推陳出新,提出新的想法和解決方案,并通過開源的方式與其他開發者共同完善和改進技術。這也正是開源的魅力所在,所有人都能夠為代碼的優化與升級提出自己的意見,這樣源源不斷的“一小步”也最終會換來項目升級的“一大步”。
LF Edge董事會主席Tina Tsou
社會與產業的需求也是至關重要。在當下的云環境中,所有的邊緣應用都有自己的應用場景,而這些應用場景的多元化、復雜化也要求開源代碼能夠適應多種情況,同時產業上新軟件和新工具的出現,也可以滿足不同規模、不同行業開發者對于業務的拓展需求。最后,這些需求都會轉變為市場的推動力,幫助開源項目快速迭代,以滿足消費者對于高質量、多樣性和低價格等方面的需求。
有句老話:“眾人拾柴火焰高”,而以Akraino為代表的開源項目恰恰符合了這一特征,因此才能夠在邊緣產業應用的快速發展中獲得源源不斷的動力,最終贏得開發者和用戶的雙重支持。
云邊協同缺一不可,相輔相成相互配合
如果云邊協同這個名字你還感到陌生的話,那么馬路上的智能攝像頭、生產線上的智能檢測設備、你肯定不會覺得陌生。是的,如今云邊協同已經深入我們的生產、生活當中,而云邊之間的關系也是大家津津樂道的一個話題。在大多數情況下,“云”負責處理大規模、高復雜度的數據處理和分析,而“邊”則負責處理用戶所在地區的數據處理和分析,所以也有不少人認為邊緣的價值微乎其微,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應該說,云和邊之間的協同關系是一種分工合作的關系。兩者相互配合,實現數據處理的整體解決方案。而從開源的角度來說,要想實現云邊協同發展,最大化兩者的價值,就需要“搭建開放的開發平臺”。通過開放的開發平臺,可以讓開源社區中的開發者更方便地接入云和邊的技術,實現云邊協同的應用開發。除此之外,也需要開發者們聚焦云邊協同的應用場景,針對不同的場景提供差異化的解決方案,當然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更是需要全行業開發者們的努力與協作。
相比云計算中心來說,由于邊緣計算技術可以在本地進行初步的處理,從而可以大幅縮短數據傳輸的時間,滿足用戶對于實時響應和低延遲的需求。也正因為如此,如今我們看到在物聯網、自動駕駛、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場景中都有邊緣計算的身影。例如,在物聯網領域,邊緣技術可以幫助傳感器和設備之間快速傳輸數據,從而實現實時監測和控制;在自動駕駛領域,邊緣技術可以幫助汽車快速處理海量的感知數據,從而實現安全高效的自動駕駛。
邊緣技術在未來可能會扮演許多重要的業務相關角色,幫助用戶更快速、更高效地處理數據,提升應用的性能和用戶體驗。而這一切優勢都得益于其廣泛的代碼開源性,這樣就可以調動更多開發者的力量,比如我們剛剛提到的Akraino項目上千萬行的代碼數量。不僅如此,這樣的開源方案同樣為企業降本增效,提升業務安全。
首先從工作效率來說,由于開源軟件的代碼是公開的,因此開發人員可以自行修改和定制軟件來滿足特定的需求,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同時也因為公開性,開發人員可以直接查看和修改代碼,而無需購買昂貴的軟件開發工具,這樣可以幫助企業節省大量的軟件開發和維護成本。而一旦發現某些安全漏洞,來自全球的開發者們也會在第一時間關注并快速修復,這樣管理者也不必為漏洞的隱患而擔心。從這三點來看,正是開源的特性,讓企業從多個層面受益,也間接推動了邊緣開源生態的發展。
針對企業、OTT和運營商邊緣等場景,一方面需要后端數據中心提供充足的算力,滿足日常的、主流的計算需求;另一方面邊緣計算的存在也可以讓企業更靈活的實現業務布局和場景優化,提升企業的競爭力。而通過技術創新和應用創新,未來的邊緣計算可以在提升技術與可靠性的同時,滿足用戶對于高性能、高可靠、高安全等方面的需求;同時借助于新的應用場景,探索邊緣開源技術的全新應用領域,滿足用戶對于高效、高品質、高創新的需求。
總而言之一句話,伴隨著開源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的邊緣計算將會在技術和場景應用層面不斷升級,從而為用戶帶來更快的業務效率、更低的運營成本、更安全的業務處理等全新體驗,打造高性能、高可靠、高品質的需求。
面向未來,邊緣計算將迎來井噴式發展
對于企業級應用來說,生態是一個重要內容,甚至對于開源社區、開源應用來說也極為重要。因此從開源的視角來看,未來通過開源的技術和項目,為用戶提供高性能、高可靠、高安全的邊緣計算和邊緣存儲解決方案,滿足不同行業和領域的應用需求。以Akraino為例,未來將要建立開放的開發平臺,可以讓更多的合作伙伴接入Akraino的技術和項目;同時搭建社區交流平臺,促進Akraino的生態發展。最終為這些合作伙伴提供技術支持服務,促進Akraino的生態建設。這也正是開源社區運營的核心所在,讓開發者真正享受到代碼之美。
當然這也并不是說邊緣開源項目已經盡善盡美,事實上隨著應用的發展,開源項目組和代碼的編寫都需要與時俱進,比如解決性能、穩定性、兼容性與互通性等問題。這其中涉及到了代碼優化、代碼測試、兼容性調整、完善接口標準等諸多細節,這一方面說明邊緣開源項目還需要不斷發展,有足夠的成長空間,同時也意味著邊緣應用的影響力和覆蓋率也在不斷的加大,需要滿足更多場景下、更多行業客戶的新需求。
這就需要更多的開發者參與,不斷推陳出新,提升邊緣開源技術的能力。隨著用戶的多樣性的不斷增加,應用場景的多種多樣,包括能源、制造業、通信以及零售等多個行業也將成為邊緣應用的新興領域,屆時將加速新一輪藍圖項目發展。
時至今日,邊緣計算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尤其是在數字化轉型的大潮中已經成為所有數字業務的必要需求。就國家層面來說,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也明確提出,加強面向特定場景的邊緣計算能力,強化算力統籌和智能調度。無論是政策層面、技術層面、生態層面還是市場層面,都對邊緣計算的發展做好了準備,也提供了充分的空間。
或許對于邊緣開源應用來說,“井噴”時代即將到來。
在即將于12月28日召開的2022邊緣計算產業峰會(ECIS 2022)上,邊緣開源將是一個重點話題。在大會上午的主論壇上,LF Edge董事會主席Tina Tsou帶來主旨演講,分享她對“邊緣計算技術發展趨勢與開源”的前瞻解讀,另外下午還專門設置了“邊緣開源專題論壇”,來自產業界的專家代表將匯聚一堂,共探邊緣開源技術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