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構建應用現代化 企業級開源找到“通關密碼”
宋徽宗在《大觀茶論》中有云:“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泡茶的過程既是修身養性,又十分考驗茶道技藝。不同采摘時節、品種的茶葉,不同的烘焙工藝,泡茶時使用的水源、工具等,每一步的變化都可能讓泡出來的茶湯產生不同風味。正是這樣的復雜有趣的過程讓茶道、茶文化以一種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延續至今。
如同茶道一樣,企業都想運用開源之力“泡出”一壺數字化創新的好茶。紅帽《2022年企業開源現狀調查報告》對全球1296位企業IT決策者進行了采訪,發現71%的決策者對企業開源的看法比前一年更積極。
這正是因為大部分傳統企業尚未具備完整的開源開發能力和運營團隊,企業逐步意識到尋找一個專業開源領域合作伙伴的重要性。據信通院發布的《2021開源生態白皮書》顯示,開源協同模式逐步在傳統行業顯現價值,新的商業模式不斷涌出。企業該選擇什么樣的合作伙伴?開源技術如何幫助企業創新升級?
為此,《企業開源智庫》2022年度第一期邀請到信通院云大所所長何寶宏博士、紅帽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曹衡康、至頂網總編高飛,就報告的趨勢進行深入探討。圍繞兩份最新版的開源報告來探明開源的文化與生態、企業面臨的痛點以及運營治理等問題。
現代化應用推動企業創新發展
遠程辦公,線上會議……疫情讓全球公司被迫學會在不同空間的線上工作模式,高敏捷性將成為一個企業在當前生存發展的關鍵,尤其是即時滿足客戶的需求。《2022年企業開源現狀調查報告》顯示,92% 的受訪IT決策者認為,企業級開源解決方案非常有助于解決他們面臨的與新冠疫情相關的挑戰。
因為企業開源技術能帶來靈活性,確保企業能夠及時利用混合云基礎架構實現創新和敏捷IT,同時具備更高的安全性。
企業通常是從基礎設施現代化開始應用開源,報告顯示,62%的企業將開源用于IT基礎架構現代化、54%的企業將用于數字化轉型、52%的企業用于應用開發、48%的企業用于應用現代化。
我們注意到相較于去年的同一個問題——IT決策者給出了“應用現代化”這一新選項。曹衡康在節目中對此解讀道,“應用現代化”一方面是用現代化方式開發應用,另一方面是在現代化的架構中運行應用。通過使用容器、微服務等云原生技術,可以打破傳統開發模式,自動部署、快速交付,縮短企業級應用的開發周期,使系統更加敏捷高效。
應用現代化似乎正是企業一直在找尋的最佳解決方案,但仍有許多企業對待開源抱有觀望態度。
因為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企業面臨著短期采購目標與長期使用軟件上的不平衡,升級軟、硬件時不適配等情況。曹衡康強調道,企業級開源擁有穩定和安全的優勢,同時紅帽構建的開源生態也可以幫助企業解決軟硬件不適配的問題,以面對不同開發環境的變化對企業造成的束縛。在產品周期上,紅帽支持企業在未來8-10年中產品適配問題,讓企業的投資具有更高的性價比和保障。
何寶宏表示,目前來看仍然需要更多的先行者來為企業做出好的示范性案例,通過項目的開源與開放,有效進行行業內協作,解決通用問題,尤其在涉及大規模計算場景的行業,比如,生物信息、航空航天等領域,開源的優勢更為突出。
長遠看來開源正在逐步成為各行業數字創新發展的關鍵模式。同時,各行業也將更加重視開源,進一步積極探索開源協同發展模式,推動行業間互通,帶動行業數字化轉型新發展。
開源治理勢在必行
如前文所言,應用現代化似乎正是企業一直在找尋的最佳解決方案。但既有資產變成企業難以甩掉的“包袱”,其中潛藏的風險也讓企業望而卻步。
根據信通院報告中引用的開源網安Source Check工具對熱門開源項目的掃描結果來看,53.8%的項目存在超危風險。而有趣的是,在紅帽的報告中,安全卻成為企業開源的一大優勢。89%的IT決策者認為,企業開源軟件比專有軟件更安全或同樣安全。開源安全如今最大的優勢在于“團隊可以為內部應用使用測試有效的開源代碼”。
安全風險問題一方面是企業面臨的挑戰,也反映出當前軟件供應鏈安全正受到行業廣泛關注;另一方面,高昂的運維成本、統籌管理困難、復雜的知識產權問題也逐漸凸顯。如何在創新與穩定之間找得平衡,是目前企業正在找尋的突破口。
但何寶宏卻認為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人聲鼎沸總好過門可羅雀,越是活躍的產業才需要規則維持秩序,開源進入治理階段已勢在必行。
中國信通院“開源軟件治理能力成熟度模型”標準提出了企業開源治理能力框架,規定了開源用戶企業在使用開源軟件時應遵循的流程及規范,以及企業開源軟件治理能力成熟度的評價方案。標準規范了企業在組織機制、管理制度、風險管理、等方面應具備的能力,幫助企業構建和提升開源軟件治理能力。
開源風險問題始終存在,隨著開源使用加深以及開源理念普及,我國企業更加重視開源風險,將開源治理納入企業科技風險治理范疇,積極建立開源治理體系,規避開源風險。紅帽憑借深厚的開源服務能力和豐富的案例獲得中國信通院下屬云計算開源產業聯盟(OSCAR)認證的中國首批“白金級可信開源治理評估合作伙伴”證書。
未來隨著開放創新的模式不斷深入發展,各行業將逐步應用開源協作模式創造商業價值。與此同時,開源平臺、開源協作機制的公共需求不斷擴充,進而帶動新的開源商業模式涌現。
貢獻為企業級開源帶來活力
《2021年開源生態白皮書》顯示,全球開源項目數量連續三年增長率超過40%。我國開源項目也正在爆發式增長,在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等領域涌現出一批如openEuler、TiDB等優質開源項目,并不斷發展壯大形成社區規模。
開源社區通過不斷運營吸納各類型、各地域的參與者加入,已經逐漸形成了多元化社區。
社區是開源項目的重要陣地,每一個成功的開源項目背后都有一個活躍、健康的社區。盡管我國部分開源社區活躍度跨越式提升,但整體仍與全球先進水平存在差異。“開源產品需要與其他產業形成生態協同,產生更強大的生命力。”何寶宏說道。如果說開源項目的核心是代碼,那么開源社區的核心就是人,讓開源發揮更大的價值,不僅僅是靠技術來解決,更需要社區參與者們作出貢獻。
《2022年企業開源現狀調查報告》指出,82%的IT決策者更傾向選擇為開源社區做出貢獻的開源技術供應商。這表明,CIO們相信參與開源開發會使技術供應商積累更多的專業知識,熟悉開源流程,進而能夠幫助企業更高效地解決技術難題。同時對企業需求有更充分的了解,也具備一定創新能力。換言之,很多企業會將“是否對社區做出貢獻”作為選擇合作伙伴的重要指標。
作為搭建上游項目、開源社區、企業的橋梁,紅帽正致力于積極參與開源貢獻——創建各類開源社區上游項目,為多個上游開源項目貢獻代碼、提供整合服務、促進開源社區平臺的發展,讓開源生態持續壯大。同時優化平臺和項目,將它們納入豐富的服務和認證生態系統,最終實現商業化。
“參百品而不混,越眾飲而獨高。”這是古人對茶飲的高度贊揚。開源也有著獨屬于它的文化和特性,企業想要泡上一壺數字化的好茶,還需要產業各方協作助力開源的發展,讓企業真正用上開源,做到事半功倍,品上“真正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