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如何幫助聯合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從1993年開始,互聯網逐漸發展并演變為改變現代生活的技術。比特幣及區塊鏈在相對較少的宣傳中悄然出現。區塊鏈技術和加密貨幣是2022年的關鍵詞之一,而關于它們的討論也達到了高潮——那么炒作的背后是什么?
區塊鏈最簡單的形式是一個巨大的數據庫。它是一個去中心化、點對點(P2P)的網絡,這意味著沒有人或實體可以控制它。所有用戶都幫助管理信息流,而一旦將新數據添加到區塊鏈中,任何人都無法更改它。
大多數人將區塊鏈與比特幣或以太坊等加密貨幣聯系起來,但該技術有更廣泛的使用范圍。
不變性、同時性和去中心化的特性使區塊鏈成為在各種可持續發展背景下降低成本、減少浪費和提高透明度的工具。
“可持續”一詞是指一個過程或其產出在經濟上是可行的,在社會上是包容的,在環境上是友好的。
一個經濟上可行的過程是財政上自給自足的。一個具有社會包容性的過程是向社區內所有人和群體開放的,而一個生態友好的方法至少要確保對周圍的生態環境沒有傷害。所有這三個特征都必須滿足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聯合國也闡明了一些可持續發展目標(SDG),以使這些想法具體化。
區塊鏈與可持續發展目標
可持續發展目標是由193個國家支持的17個目標,建立在千年發展目標的成功之上,并完成了這些目標沒有實現的內容。
區塊鏈技術和數字身份(DID)可以加速并推進其影響,以實現消除貧困、打擊不平等和不公正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的普遍行動呼吁。
世界經濟論壇的經濟學家預測,到2027年,全球10%的國內生產總值將以各種形式存儲在區塊鏈技術中。
讓我們來看看區塊鏈如何幫助降低成本、重新調整邊界的概念以及顛覆我們的世界。
區塊鏈能幫助實現可持續發展嗎?
區塊鏈的使用為社會影響提供了深遠的可能性,包括:透明度、供應鏈管理、數字身份、個人數據保護、合法性、合規性以及信任。
雖然它不是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但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可持續地發展我們的世界。正如許多人所說,區塊鏈是互聯網的缺失部分。雖然還很不成熟,但DeFi領域的行業在維護和調整自己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發揮著作用。
MRHB DeFi就是這樣一個支持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伊斯蘭DeFi世界的杰出平臺,它簽署了支持綠色加密貨幣的《加密貨幣氣候協議》。
讓我們來看看一些案例研究以及區塊鏈的潛在深遠影響。
區塊鏈對社會的影響
許多私營企業、政府和非政府組織(NGO)都使用區塊鏈來產生社會影響。讓我們來看看一些案例研究以及區塊鏈的潛在深遠影響。
有很多關于公共和私人機構宣布其計劃的討論,但很難證明他們宣布的事情是否會發生。
告知是一回事,但展示又是另一回事。在一個全球化、數字化的世界里,問責制是一條“滑溜溜的鰻魚”,無論是應用于政府、慈善機構,還是企業。在打擊錯誤信息的戰爭中,公共透明度是議程的重中之重。
今年早些時候,以太坊聯合創始人V神(Vitalik Buterin)捐贈了10億美元的加密貨幣來支持印度的Covid-Crypto救濟基金。他公開的、由區塊鏈支持的數字錢包顯示了這筆交易。想象一下讓政府承諾支出并跟蹤慈善機構的救災和援助分配工作。
區塊鏈可以對供應鏈產生重大影響。供應鏈行業是分散的——許多各方各自為政。
區塊鏈提出了一項將對全球貿易和供應鏈產生深遠影響的技術承諾——帶來標準化、一致性和透明度。例如,Agridigital正在精簡農民和市場之間的谷物供應鏈,納入有關交貨和付款的實時信息。
最近的一份報告發現,在世界各地的餐館、市場和魚販子那里購買的魚有40%的標簽是錯誤的,在某些情況下還含有豬的蹤跡。發生這種情況是因為沒有透明的供應鏈。想象一下,如果區塊鏈能跟蹤船只、漁獲物、市場和交付,那該有多好!
區塊鏈技術對環境有幫助嗎?
不出所料,鑒于該技術的“幼稚”性質,區塊鏈還不是技術靈丹妙藥。但它確實有可能徹底改變我們與能源的關系。許多礦工使用大量的可再生能源,如風力發電盈余或水力發電,否則這些能源可能會流失。據估計,比特幣能源開采的39%到74%都是可再生來源的。有跡象表明,更多的礦工和投資者愈發意識到比特幣的環境成本;例如,Terrapass為比特幣挖礦提供碳抵消計劃。
加密貨幣Ripple已經簽署了到2030年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協議。加密貨幣Candela堅稱其所有的挖礦都是由太陽能供電的。他們計劃鼓勵人們把家里多余的太陽能電量賣給鄰居。Plastic Bank允許人們跟蹤塑料從回收到被重新利用為紙幣的過程。
此外,除了讓政府和企業履行綠色承諾外,當商業基礎設施建立在區塊鏈上時(例如供應鏈),透明度方面也確保了洗綠成為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