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自研編程語言「倉頡」火上熱搜,已正式開啟內測,成員辟謠:不是中文編程
本文經AI新媒體量子位(公眾號ID:QbitAI)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系出處。
備受關注的華為自研編程語言「倉頡」,又火上熱搜了。
這次是因為「倉頡」正式開啟了內測,目前已經有部分開發者拿到源代碼。
前不久,華為編程語言實驗室發布了一份“新語言試用報名-202203”問卷,正式征集一小批開發者對「倉頡」編程語言進行小范圍測試。
從問卷內容來看,開發者們需要填寫Gitee主頁、職業和公司等信息,然后等待郵件通知。
現在,隨著更多細節被透露出來,之前對于「倉頡」猜測的一些傳言,也有了明確的答案。
英文名Cangjie,并非中文編程
事實上,早在去年10月,華為官方就明確透露過“將發布自研鴻蒙編程語言”。
對此,華為消費者業務軟件部總裁龔體表示,它將“為鴻蒙生態基礎設施建設補上最后一環”。
同時,華為也已經申請注冊了“華為倉頡”、“倉頡語言”等商標,分類包括科學儀器、設計研究等,而部分“倉頡”商標則還在駁回復審、注冊申請的階段。
△圖源@企查查APP
這里看到華為還注冊了一個叫“倉杰”的商標,目前也已經通過申請(手動狗頭):
△圖源@企查查APP
時間來到今年3月份。
隨著內測的開啟,部分開發者在拿到「倉頡」的源代碼后,也對此前漫天飛的猜測和傳言進行了一些回應。
其一,「倉頡」的英文名就是Cangjie,而不是此前傳聞的“char”。
當時華為被曝研發「倉頡」后,知乎就傳出過這門編程語言英文名是“char”的消息:
目前這個傳聞已經被辟謠。
其二,「倉頡」不是中文編程,也不存在所謂的“套殼”。
據知乎一位匿名用戶表示,體驗后發現「倉頡」編程語言“跟中文半點關系沒有”,語法類似go+java。
其實,現在隨手一搜還是能搜到一大堆關于「倉頡」是中文編程的假消息……
其三,之所以還在內測,是因為包括團隊和內測成員都還在改進代碼。
嗯,問就是還在修bug(手動狗頭)。
但其實,大家最好奇的還是「倉頡」這門編程語言究竟長啥樣。
事實上,此前華為編程語言實驗室主任、南京大學馮新宇教授,已經開設過一門關于《編程語言的設計和實現》的課程,目前華為官方已放出B站視頻。
華為官方開設過編程語言課程
在講座一開始,馮教授就透露了自己目前進行的一些工作。
具體來說,學術上的研究主要包括PL理論及應用等,而工業方面的研究,則主要是帶領華為編程語言實驗室進行工業編程語言的設計和實現:
在馮新宇教授給出的課件中可以看見,目前的編程語言類型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其中著重提到了平臺型語言:
像C#、Go、Swift這些開源編程語言,也都是由像谷歌、微軟和蘋果這樣的公司自己投入去做的,以此掌控語言的技術演進策略和方向。
但華為「倉頡」究竟是一門怎樣的語言,目前還有待官方正式公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