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自研ENP芯片 開啟SDN新時代
原創目前企業級IT市場正在出現拐點,大數據和云計算催生全新需求,新一輪技術創新大潮到來,軟件定義網絡成為新價值趨向。在過去一段時間中,軟件定義網絡(SDN)成為了企業網絡、運營商、科研網絡、大型數據中心托管和云服務商以及某些早期SDN使用者中最熱門的話題。SDN這一新概念有望提高網絡性能、靈活性和可管理性,實現網絡革命并帶來新一波應用服務創新。
經過幾年的發展,SDN 的相關技術正呈現著百花齊放的發展態勢,但實質的落地產品卻少之又少。這并非是提供商不認可這項技術,而是仍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需要一個可編程的以太網處理器。
靈活芯片 助SDN落地
我們都知道,在過去的二十多年中,以ASIC芯片為核心的傳統交換機憑借著“高性能、低成本”等優勢已成為應用最為廣泛的網絡設備,然而在面對云計算、BYOD移動辦公、SDN、物聯網以及大數據帶來的業務快速變化時,ASIC芯片靈活性差的缺點使得傳統交換機難當重任,如何讓交換機的核心芯片在保證高性能的前提下實現業務靈活定制,也就成為業界面臨的共同挑戰。
令人欣喜的是,為應對這一挑戰,華為公司已研發出業界首款專門針對以太網轉發的可編程芯片:以太網絡處理器ENP。其通過內置硬件加速組件、片內集成SmartMemory和高速查找算法,在保留了傳統交換機ASIC成本、功耗、性能優勢的同時,更具備靈活的全可編程能力。
對于這款華為自主設計、自主創新的全新一代交換機專屬芯片ENP,徐文偉特別談到:“早在5年前,華為就已預見到未來網絡的發展趨勢——包括SDN、業務快速部署和響應等等;此外我們還看到,越來越多的用戶還希望硬件的生命周期變得更長,正是基于這些考慮,我們開啟了ENP的研發工作。而今天我們看到的ENP,其芯片架構和硬件架構已做到一步到位,未來通過軟件升級,即可不斷豐富其業務特性,并滿足客戶新業務的需求。”
靈活芯片 帶來驚人效果
據了解,S12700的可編程分成兩個層次,即華為自己可編程和第三方可編程。由于傳統采用ASIC芯片的交換機將所有功能都固化在芯片里,后期無法更改。而采用了ENP芯片的敏捷交換機具備了按需定制的能力。華為可以根據客戶的業務變化去給客戶定制行業需要的功能,第三方也可以利用華為在敏捷交換機上提供的API接口進行編程。不過就目前形勢來看,筆者認為,用戶自己做還是有一定困難的,更多是華為自己加上有技術實力的集成商去做可編程。相信這一點也是華為需要繼續努力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ENP芯片采用全可編程架構,通過微碼編程實現新業務,客戶無需更換新的硬件,快速靈活,六個月即可上線。而傳統ASIC芯片采用固定的轉發架構和轉發流程,新業務無法快速部署,需要等待1~3年的硬件支持,這個效果是用戶最希望看到的。
搭載ENP芯片的華為S12700系列敏捷交換機
走在不斷創新的路上
看待SDN,應該更多地是面向價值而不是單純技術,從傳統的業務被動適應網絡,轉變為網絡主動適應業務,從而構建一個業務友好的網絡,這才是SDN帶來的價值。雖然華為公司已經邁出了***步,但離全面商用還有一段距離要走。
不過從此次自研ENP芯片來看,華為在向業界證明:其在企業網市場延續著其“奔騰”的創新能量,在ICT融合的大背景下,開創著屬于軟件定義的全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