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挑戰:選擇障礙癥和 “內部部署”云計算的糟糕策略
大多數企業正在將業務遷移到云平臺,是因為他們想發掘新的機會,但許多企業之所以進展緩慢,是因為他們繼續構建只適用于內部部署的解決方案。企業的IT工作負載位于其數據中心或辦公室的服務器上,但并不會為企業業務帶來新的機遇。企業將其業務提升并轉移到云平臺可能會為其節省資金,但這肯定不會讓企業的業務走得更遠。關于云計算,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云計算不是一個地方,而是一個模型。構建云計算需要改變思維方式,而不是改變位置。
云計算與內部部署有何不同?
十年前,內部部署可能是人們理解或解釋云計算的唯一方式,因為內部部署是大多數人的通用參考框架。然而,在當今世界,通過這種參考來解釋云計算是有害的,因為它阻止了人們利用云計算的主要力量。將云計算與Netflix進行比較,而不是將其與內部部署進行比較,可能會做得更好,因此必須關注云計算與內部部署的差異而不是相似之處。
使用內部部署設施,企業的服務和產品選擇有限,而且很多服務負擔不起,因為需要每個服務/產品的許可證才能使用它(更不用說維護各種服務)。在云中,可以采用大量托管的、面向任務的產品/服務,所有這些都是以消費為基礎的,因此沒有入門成本。
如果看到這一點,就會更加了解這種差異。下面的屏幕截圖是Azure的PaaS服務之一,其名稱為“應用服務”。它是企業可以部署Web工作負載的地方。瀏覽該服務允許其進行開箱即用操作的列表(例如,放大/縮小、備份、監控、身份驗證、API管理)。當然可以在虛擬機中部署Web服務器,但圍繞它構建所有這些功能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即使這樣做了,要讓這些虛擬機/網絡服務器保持最新狀態并得到良好管理,需要付出多少努力?
與Azure應用服務一樣,還有數十種其他PaaS(無服務器)服務提供了非常全面的開箱即用功能。企業不要浪費時間和資源來構建和維護基礎設施,使用托管的云原生/面向任務的功能,這樣就可以專注于開發其業務解決方案。
云計算挑戰:使用哪種服務?
這是一個令人不安的事實:大多數人都知道云計算與內部部署有所不同,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也知道主要區別。然而,這些知識并不能轉化為更好的解決方案。這是因為大多數企業都面臨著一個挑戰:“有了所有這些云服務,在每個場景中使用哪一個?”太多的選擇會導致開發人員/架構師有了某種選擇障礙癥。他們難以選擇,因此只能選擇最熟悉的。對于習慣于在內部部署構建的企業來說,這通常意味著選擇舊堆棧(虛擬機/容器編排集群)而不考慮采用替代方案。
擁有數十個云服務確實是一個挑戰(Azure有400多個不同的云服務,每個服務可能都有數十個內置功能)。但是,如果不處理這個挑戰,那么實際上是在處理如何使云計算像內部部署設施一樣運行的挑戰。解決第一個挑戰(使用哪個服務)會釋放云計算的力量,而解決第二個挑戰只會讓企業更緊密地鎖定內部部署設施。云計算挑戰是真實存在的,但從長遠來看,它會給企業帶來豐厚的回報。人們會看到,內部部署的云計算會產生糟糕的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往往會達到一個極限,進一步投資于開發它們將成為一項糟糕的投資。
如何應對云計算面臨的挑戰
雖然應對云計算挑戰并沒有什么靈丹妙藥,但以下是一些可以幫助企業應對這些挑戰的技巧:
- 使用參考架構:這些可以作為如何將企業的用例與適當的云服務相匹配的良好開端。
- 讓更多的團隊參與進來:首席信息官了解與IT相關的一切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讓企業的員工(技術人員和非技術人員)參與現代化IT解決方案。云計算提供了許多低代碼/無代碼選項,可以將企業的非技術人員轉變為創建創新解決方案的重要力量。
- 忘記內部部署模型:如果人們在云中看到的只是虛擬機、vNet、存儲和防火墻,那么無論企業為創建云計算解決方案付出了多少努力,最終都會得到一個內部部署解決方案,即使它可能位于云端。
最后,不要忽略云計算提供的節約成本的重要性,但即使在提升和轉移場景中,節約成本也只能通過采用云計算模型實現最大化:在不需要資源時釋放資源,在需要時重新獲取資源,并按需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