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建設進入快車道,“串繩”作用激發數字經濟新活力
近期,各地“兩會”陸續落幕,今年“新基建”發力重點也已明確。在此背景下,12部門力促電信運營商加快5G建設進度,實際上進一步發揮5G的“串繩”作用,貫穿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傳輸、信息應用,從而激發數字經濟的新活力。
1.5G建設將再上新臺階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發放5G商用牌照,在不到三年的時間里,我國的5G建設成就有目共睹。
截至2021年底,我國已經建成142.5萬座5G基站。目前,我國5G基站數量占全球70%以上。全國所有地級市城區、超過97%的縣城城區和40%的鄉鎮鎮區實現5G網絡覆蓋。中國信通院最新發布的《2021年中國5G發展和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顯示,預計2021年5G將直接帶動經濟總產出1.3萬億元,直接帶動經濟增加值約3000億元。
今年,我國的5G建設有望再上臺階。在最近陸續結束的各地“兩會”中,“5G建設”依然是“熱詞”。上海今年將新建5G室外基站8000個;河南將新增5G基站4萬個;云南將新建5G基站2萬個,推進5G融合創新應用……
預計到2022年底,我國5G基站將超過200萬個,5G的終端連接數將達到6億。
2.新基建賦能數字經濟升級
從最近印發《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的若干政策》,以及地方“兩會”的內容來看,今年新基建不但將進一步提速,還會進一步賦能數字經濟升級。
政策面上,今年1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將從2020年的7.8%提升至10%。2月,“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
經濟面上,受益新基建,我國數字經濟呈現出蓬勃生機。根據中國信通院測算,“十四五”期間我國新基建投資將達到10.6萬億,占全社會基礎設施投資10%左右;2021-2023年,數據中心產業投資或達1.4萬億元;2020-2025年,5G網絡建設投資累計將達到1.2萬億元,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以及各行業應用投資超過3.5萬億元。
3.5G“串繩”將發揮更大作用
5G作為通訊基礎設施的鏈條部分,技術上具有跨界融合的屬性,與新一代ICT技術、傳統行業、新興終端的融合,就如同“串繩”,一方面為龐大數據量和信息量的傳遞提供了高速傳輸信道,另一方面也將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各模塊有機貫穿,也將產生更多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
在產業經濟方面
5G滲透率越高,通訊基礎設施的效率就越高,覆蓋率也會越強,其強悍的連接能力、連接方式,加速實現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攻方向的產業技術變革。隨著我國5G商用進程深化,將推動經濟社會全方位變革,為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數字經濟的產業規模也會迅速放大。
在消費經濟方面
5G環境下,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等創新應用不斷,消費互聯網的升級將推動國內生產消費循環的結構性變革,信息技術創新迭代與新型消費需求迸發或形成疊加效應、聚合效應、倍增效應,加速激發市場活力,催生新的生產方式。
相信在不遠的將來,5G將為我國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