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車Weekly 220121期
原創
要聞速覽
技術與產品
1. 小馬智行公開下一代自動駕駛系統設計
2. 廣汽宣布入局IGBT賽道,聯手中車時代設立青藍半導體
3. 華陽通用采用QNX打造座艙域控制器
4. Velodyne發布全新Vella開發套件版本,簡化構建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5. 三菱電機開發出全球最小天線原型,用于四個頻段的高精度衛星定位
6. 日本研究人員開發鋰空氣電池,能量密度達到500 Wh/kg
行業與政策
7. 黑芝麻智能與MAXIEYE達成戰略合作
8. 主線科技與探維科技達成戰略合作,共同研發配備激光雷達的卡車
9. 極氪成立上海智能研發中心
10. 集度發布全新汽車機器人車標
11. 微軟AI專家出任安波福首席產品官
12. 大疆車載公布智能工廠,專注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13. 佳能與Tier IV戰略合作,進軍自動駕駛汽車專用相機制造業
展開閱讀
一、小馬智行公開下一代自動駕駛系統設計
1月20日,小馬智行公開其第六代面向L4級自動駕駛的軟硬件系統的外形設計、傳感器和計算平臺方案,并表示,第一批搭載該系統的車型為豐田S-AM(SIENNA Autono-MaaS),一款基于7座賽那的混動車型,該車型將于今年在國內開啟道路測試,2023年投入Robotaxi運營。
據悉,本批定制的豐田S-AM擁有面向L4級別自動駕駛功能的雙冗余系統。小馬智行第六代系統繼續沿用多傳感器深度融合的技術路線,首次大規模采用了固態激光雷達,傳感器總數達23個,其中自研信號燈識別攝像頭分辨率較上一代提高1.5倍。
二、廣汽宣布入局IGBT賽道,聯手中車時代設立青藍半導體
1月20日,廣汽集團宣布旗下子公司廣汽零部件已于近日與株洲中車時代合資設立廣州青藍半導體有限公司,注冊資本3億元,新公司將主要圍繞??新能源汽車??自主IGBT開展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應用。
項目計劃投資總額約為4.63億元人民幣,分兩期投資,一期規劃產能為年產30萬只汽車IGBT模塊,計劃2023年投產;二期規劃產能為年產30萬只汽車IGBT模塊,計劃2025年投產。
作為新能源汽車核心的零部件,IGBT在電動控制系統、車載空調系統、??充電樁??逆變器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數據顯示,2020年IGBT在EV/HEV領域的市場規模約為5.09億美元。其中,在新能源整車電控中,車規級IGBT模塊成本據悉已經占到了44%,在充電樁中,約占總成本的20%。
三、華陽通用采用QNX打造座艙域控制器
1月20日,黑莓宣布,華陽通用采用QNX作為其開發智能座艙域控制器的基礎軟件平臺,推出的座艙域控制器已獲得國內某頭部客車品牌主機廠項目定點。華陽通用是黑莓在中國的首家Tier 1合作商,雙方合作已近10年。
本次,華陽與黑莓合作的智能座艙域控制器將搭載QNX關鍵技術,包括QNX Neutrino 實時操作系統、QNX Software Development Platform (SDP 7.0) 以及QNX Hypervisor。
四、Velodyne發布全新Vella開發套件版本,簡化構建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Velodyne Lidar發布Vella開發套件(VDK)全新版本,可簡化構建自動駕駛解決方案。該VDK可允許訪問Vella感知軟件,且能與Velodyne的一流激光雷達傳感器匹配。該軟件工具包還展示了Velodyne的軟件功能,允許客戶使用現成的函數庫插入Velodyne的激光雷達。
自推出以來,客戶已將該VDK用于短距離行人檢測、交叉參考和與基于攝像頭的感知融合,以用于ADAS和工業應用的防撞等。
VDK的新功能包括:支持基于高級RISC機器(ARM)的硬件,特別是NVIDIA Jetson Xavier AGX模塊。改進的圖形用戶界面(GUI)具有增強的用戶選項,可實時可視化VDK結果。基準測試結果可根據客戶要求提供。使用精確時間協議(PTP)進行時間同步。
五、三菱電機開發出全球最小天線原型,用于四個頻段的高精度衛星定位
1月17日,三菱電機宣布開發出全球最小、有四個頻段的高精度衛星定位天線原型,以用于世界主要衛星定位系統和定位增強服務。該高度緊湊的天線將安裝于各種車輛甚至無人機中,以加速用于自動駕駛和其他應用的高精度衛星定位。
在垂直于模塊水平表面的四個模制樹脂層中的每一層上,該天線的兩個折疊線性元件以三維對稱的方式布線。這種獨特的設計造就了世界上最小的四波段天線,該天線的結構可顯著提高定位精度。與傳統的多徑波抑制方法不同,該獨特結構可在不增加天線尺寸的情況下實現緊湊性和多徑波抑制。
六、日本研究人員開發鋰空氣電池,能量密度達到500 Wh/kg
據外媒報道,日本國家材料科學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terials Science)和軟銀集團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可充電的鋰空氣電池。據稱這種電池的能量密度,遠遠超過傳統鋰離子電池。
與其他處于研究層面的LABs一樣,該電池依靠鋰為負極,氧用于多孔碳正極。該設備中含有10個堆疊電芯,尺寸為4 cm×5 cm,單層電芯中帶有2 cm×2 cm的電極。研究人員表示:“在堆疊式電芯結構中,氧氣需要在氣體擴散層中沿水平方向傳輸。然后,氧氣需要進一步向垂直方向輸送,才能穿過整個正極部分。”
在室溫下運行時,這種電池的單位能量密度為500 Wh/kg,約為目前鋰離子電池的兩倍。就能量密度和循環次數而言,其表現非常卓越。
七、黑芝麻智能與MAXIEYE達成戰略合作
1月21日,黑芝麻智能宣布與MAXIEYE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立足各自在智能汽車產業鏈上的技術和業務支點,優勢互補,強強聯合,攜手打造基于大算力平臺、多傳感器融合控制的高階自動駕駛系統產品,以及高低速一體式(行泊一體)架構的行業主流需求方案,服務于車廠及合作伙伴下一代汽車智能化路線圖布局。
基于兩大核心自研IP——NeuralIQISP 圖像信號處理器及高性能深度神經網絡算法平臺DynamAI NN引擎,目前黑芝麻智能已經先后發布了多款華山系列高性能自動駕駛計算芯片,包括華山二號A1000L、A1000、A1000 Pro。
八、主線科技與探維科技達成戰略合作,共同研發配備激光雷達的卡車
1月19日,自動駕駛卡車公司主線科技與激光雷達企業探維科技達成戰略合作,根據協議,雙方將聚焦港口和干線物流自動駕駛場景,共同研發部署搭載探維科技96線-192線激光雷達產品的自動駕駛卡車。
截至目前,主線科技自動駕駛車輛累計運輸里程已突破150萬公里;探維科技則于2021年發布了Scope的迭代產品和全新192線車規級混合固態激光雷達,并完成了車規級工廠的建設與產品下線交付。
九、極氪成立上海智能研發中心
1月20日,極氪上海智能研發中心成立,同時,極氪面向全球招納智能駕駛、智能座艙、電子軟件、整車架構等領域的技術研發人才,以及用戶端、生態端人才。
極氪上海智能研發中心團隊預計規模1500人左右,核心業務涵蓋智能座艙、數字座艙、軟件電子等領域。據稱,極氪擁有包括軟件、新能源等方向在內的近萬人研發團隊,其中,歐洲創新中心(CEVT)擁有2000余名工程師。
十、集度發布全新汽車機器人車標
1月18日,集度JiDU發布了其全新汽車機器人品牌標志Pixiel-J。
品牌標志主體由像素點和字母J組成。Pixel-J標志象征著未來的入口,以像素為基本元素,從而傳遞人與科技及未來的連接。這個標志使用了兩種顏色,白色和紫。按照集度的解釋,機器的顏色是冷色調的藍色,人則是暖色調的紅色,集度AI的主題色則是介于兩者之間的紫色,又因為電是人工智能運行的基礎,液氦在極限低壓實驗當中轉換為電離態時,會逐漸呈現出藍紫色的光澤。這種色澤不但體現出現實的視覺,也是AI的底色。
除此之外,集度融合品牌年輕、前衛的精神基因,打造了一套ROBO FONT汽車機器人專屬字體。
十一、微軟AI專家出任安波福首席產品官
1月18日,安波福宣布,微軟AI專家Sophia Velastegui將加入該公司擔任首席產品官。安波福希望借助其在AI、軟件架構和產品開發方面的專業知識,幫助打造最優成本和最大靈活性的汽車軟件系統。Sophia Velastegui曾在微軟、谷歌、蘋果、應用材料等公司有過20多年的工作經驗,她在微軟的部門是AI商業應用,其Linkedin信息顯示她在該部門擔當CTO。
十二、大疆車載公布智能工廠,專注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1月17日,大疆車載公布了其智能工廠,大疆車載萬級無塵室級別(每立方英尺含有粒徑為0.5um的微粒不超過1萬顆)智能工廠,于2019年投入使用,占地9千平方,年產能約40萬臺。大疆車載專注于視覺感知傳感器、域控制器等自動駕駛核心零部件的制造與檢測。可實現從SMT、AA、自動化裝配到自動化測試全過程的車規級智能化生產,同時具備涵蓋EMC、電氣、環境可靠性、機械、材料與化學 、失效與物理分析等領域的70余項檢測能力。
十三、佳能與Tier IV戰略合作,進軍自動駕駛汽車專用相機制造業
開源自動駕駛公司Tier IV發布公告稱,已與佳能企業股份有限公司(ABILITY ENTERPRISE)完成了戰略合作簽約,雙方將共同生產及銷售自動駕駛汽車專用的車載相機。
Tier IV是一家自動駕駛技術初創公司,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個用于自動駕駛的開源套件Autoware。與此同時,該公司還是鴻海集團MIH電動汽車聯盟的成員之一,計劃于2022年推出L4 級自動駕駛系統。
佳能從2018年開始就計劃進軍汽車市場,自2020年開始,佳能便與Tier IV在sensing相機領域展開合作。
除此之外,佳能還將進行駕駛監控系統(DMS)的研發。該系統可利用攝像頭來實時監測駕駛員的行為。2021年12月,佳能宣布已開發出在黑暗環境中也能以高畫質拍攝彩色影像的新型傳感器SPAD(單光子雪崩二極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