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新一輪的投融資熱潮,都投向了哪些企業?
圍繞人工智能賽道,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低迷之后,隨著AI四小龍之一的云從科技即將在科創板正式上市,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投融資熱潮。
據智東西的統計,從2021年的8月到10月,僅僅三個月的時間,就有超過200起國內AI企業融資。
而且,從金額來看,達成1億元人民幣這個“小目標”,也就是單筆融資金額超過1億元人民幣的人工智能企業,據不完全統計,達到93家以上,融資的總金額超過了356億元人民幣。
從細分賽道看來,自動駕駛、機器人、AI芯片、工業互聯網、智能物聯網、醫療健康等多個領域都是熱門方向。
其中TOP3的三筆融資分別為:
TOP1、智能清潔家電企業——追覓科技,融資36億人民幣;
TOP2、AI制藥——晶泰科技,融資4億美元(約25.55億元人民幣);
TOP3、智能零售服務提供商——慧策公司,融資金額3.12億美元(約19.93億人民幣)。
另外,這三個月的融資熱潮中,單筆融資金額超過10億元人民幣的,也有9起之多。
而四大熱門領域,包括AI醫療健康、AI芯片、機器人、自動駕駛,超億元單筆融資的企業就達47家,足足占據了半壁江山。




許多人總感覺到商業中有一種無力感,覺得自己被環境、被現實限制住,而實際上限制住自己的,正是在成長過程中烙印于內心深處的許多無形制約。人們需要一種力量,需要一種爆發力,來突破局限。這種爆發力源于心靈與思維,源于他們對周圍世界的見地。
這是著名管理專家和并購專家王育琨教授,總結過的一段話。

我們都需要學習,也需要方向。
如今在中國,奇績創業營創立的一種核心模式——“先投資,再加速”,開始備受各領域創業者歡迎。
奇績創壇,是陸奇老師創立的創業營,前身是YC中國。YC是全球知名的早期投資加速機構,曾是Airbnb、Dropbox等近40家超級獨角獸的首輪投資機構。
為什么這種模式會受到廣泛的歡迎呢?
首先,有錢支持。這個是最直接的支持。給符合條件的創業公司一定金額的啟動資金,實現從0到1的孵化。
其次,有指導。不同技術和創業領域的專業人士作為創業導師,基于行業內廣泛積累的產品和技術經驗,為創業者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建議,幫助創業團隊少走彎路。
再次,有背書。有了一個足夠背書的投資機構認可,再吸引其他投資人,就是一個水到渠成的事情了,甚至盡調、估值等,都會省去很多環節。在2020年的創業營企業中,有82%的企業在路演日后完成下一輪融資,后續投資人包括了紅杉、高瓴、經緯、高榕、IDG等諸多知名投資機構。
根據奇績創壇近日公布的2021年秋季入營項目的主題分布,在最受關注的TOP10熱門賽道,可以帶給我們很多啟發。這十大人們熱門道項目主題分布分別為:
1.企業服務;
2.人工智能;
3.硬件;
4.先進制造;
5.開發者工具;
6.傳感器;
7.B2B;
8.增強現實;
9.芯片;
10.航空航天
……
其他還包括了虛擬現實、醫療、生物技術、市場平臺、開源等熱門領域,但東方林語總結下來,其實大方向都是圍繞數字化的升級與改造而展開。

所以,無論是數字孿生、元宇宙,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各種概念,結合人工智能技術,人類與數字化體驗的強交互時代已經是大勢所趨,想突破無力感、突破限制,找到爆發力,我們只能積極去適應,才能更好地在數字化時代更好的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