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學習產品對孩子成長真的好嗎?
今天我有幸很朋友一起參觀了他朋友的一個人工智能體驗館,該場館主要是孩子們學習的AI工具,因為“雙減”的原因,很多培訓機構都在做轉型,而這個人工智能體驗館就是之一。
讓我的認知有了新的突破
首先體驗的是一個叫“天才鴨”的產品,這款產品神奇之處在于,學生把自己學的課本章節放在“天才鴨”視野下掃描,它就可以讀出,然后就可以讓學生聽,意思就是讓讀書有趣。接著就是一款“智能繪本匯臺燈”,它可以語音對話,在臺燈的視野下,課本即翻即讀,AR指間閱讀,指那里讀那里。還有“智能口算寶”智能練習口算能力。以及AI智能練字——就是你每練一個字,字的好壞機器來評定,以及給出好的建議提高。………,還有所謂AI自學系統,孩子就在系統上學習學科類的知識,通過孩子做題練習,系統批閱以此找出孩子學習的不足,然后系統給出一個最優的學習路徑。這我認為才是學習體驗館的最終目的。
作為一個有12年培訓教學經驗的老師,在孩子學習的道路,不要一位暗示學習有捷徑,有輕松的路走,你應該讓他知道,每一步成長進步都需要有辛苦的付出,縱然有好的方法,但只能是提高效率,該走的路必須得走,無論是是知識的理解,雖然老師給你講解了,你必須自己思考感悟,必須經歷一番思考之苦,感悟出知識背后的底層邏輯,而不是一個表面的結果輸出,單純的做做題,否則,長期如此,我們的孩子將會缺乏創造。
這些人工智能產品,他們在銷售介紹產品的時候,突出的重點就是見效快,很快孩子就能掌握知識取得高分,這傳遞的信息,依然是快,但我想說的是,有些路不經歷,它怎么會踏實!
這些人工智能產品確實有些功能讓孩子學習起來比較輕松,也能節約時間,更難能可貴的是它們讓孩子們感覺學習很輕松,不枯燥,很有趣。對于這一點,我持1/2的反對意見,對于學習,我一直認為它不簡單,尤其孩子們在遇到拔高拓展部分,那種思考之苦,是很受煎熬,這也造成了現在大部分高三學生基本上都不學習壓軸題有關的知識點,他們面對“難題,有深度題”都是退縮的,我在這里不是說要求所有的人都去練難的,啃難的,我只是想說,學習從來都不是一件輕松的事,這些人工智能產品大多數面對是中小學生,我的意思是在他們學習輕松有趣的時候,應該慢慢加進一些沉重的東西。
教育是一個有著文化內涵的學習過程,它應該是豐富多彩的,應該包含人成長的方方面面,它不應該被標準化產品制約,人工智能是現代文明的產物,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方向,但它最終是由人來創造前進的,這個過程是極其艱難,每進一小步,都需要全人類智慧抗住困境前行。
教育絕不是僅僅教會我們的孩子學會某方面的知識,很多時候,教會他們頑強的意志,面對困難的那份執著,以及承受痛苦的那份氣概,甚至還要教會他們社會溫情的一面。
教育應該是有溫度的,人工智能產品是冷冰冰的,最近幾十年,我們的孩子表現的越來越冷漠,尤其是是互聯網革命以來,我們大人之間溝通交流越來越少了,宅男文化,躺平文化……等等,就是冷漠的縮影,社會是殘酷的,艱難,得讓他們知道,同時人類社會應該是有溫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