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的電源管理和挑戰
物聯網(IoT)是當今科技公司的熱門話題。據福布斯報道,預計到2020年將有超過2000萬臺聯網設備。因此,我們將開始看到更多的物聯網服務和解決當前IT問題的解決方案。
但物聯網解決方案也面臨挑戰。在這些挑戰中,物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屬于連接、電源、安全和集成領域。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研究這些挑戰中的每一個以及潛在的解決方案。
物聯網的連接挑戰
物聯網的第一個挑戰是連接性。大多數物聯網設備都是無線的,這意味著它們需要一種無需連接到物理有線網絡即可進行通信的方法。在大多數情況下,Wi-Fi是連接性的解決方案,但即使是Wi-Fi也有其問題。
每個物聯網設備都必須擁有自己的Wi-Fi憑證,鑒于物聯網設備通常來自第三方供應商,因此存在安全漏洞的可能性是一個真正的問題。盡管蜂窩網絡似乎是個好主意,但由于蜂窩運營商收費,在實際實施時,它們的成本可能過高。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許多物聯網解決方案提供了具有不同協議的不同網絡,包括:
- 低功耗藍牙(BLE)
- Z-Wave
- ZigBee
- 線
這些協議的問題在于它們給網絡增加了額外的復雜性,即使它們提供了節能效果。它們中的每一個(We-Mo除外)都使用不同的帶寬,并具有不同的設備承載能力。
由于不同的設備可能具有不同的協議,因此使用不同的集線器和控制器可能會遇到比預期更復雜的情況。由于物聯網協議沒有任何標準,您可能會發現,即使您使用Wi-Fi,您現在也必須處理將其他網絡和設備集成到該Wi-Fi網絡中才能訪問互聯網的問題。使用Wi-Fi可以簡化與Internet的連接,但與其他物聯網解決方案相比,它使用更多的電力并且需要更多的處理。
更好的選擇可能是創建一個單獨的Wi-Fi網絡來管理IoT服務和設備的連接。許多物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可以安裝指定的物聯網網絡,該網絡將具有額外的安全層,以避免可能的網絡攻擊。
物聯網的電源管理和挑戰
物聯網設備需要電源才能有效運行。許多使用需要在特定時間間隔充電的電池,而另一些則可能需要使用來自基礎設施的電力。這兩者都會顯著增加成本,具體取決于使用的物聯網設備的數量。在處理物聯網跟蹤標簽等多個設備時,使用電源管理系統的重要性變得勢在必行。
幸運的是,還有其他網絡協議可以節省成本并最大限度地減少電力使用,從而延長物聯網設備的電池壽命。當然,這些僅提供了功耗和電池壽命的解決方案,但增加了整體網絡設計的復雜性。話雖如此,某些協議(例如低功耗藍牙(BLE))非常適合跟蹤可以使用支持藍牙的設備(例如平板電腦或智能手機)讀取和清點的標簽。
物聯網的安全挑戰
毫不奇怪,物聯網面臨許多安全挑戰。許多第三方供應商物聯網設備缺乏適當的安全性來確保它們不會受到黑客和網絡恐怖分子的危害。最重要的是,物聯網設備獲得的大部分數據無疑將駐留在物聯網云中。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數據,對單個云提供商的攻擊可能造成500億至1200億美元的收入損失。
缺乏加密、遵循的最佳實踐太少以及糟糕的安全措施可能會使您的物聯網設備成為一種負擔。
人們經常會在新聞中聽到網絡攻擊。這些網絡攻擊通常側重于劫持設備,這些設備幾乎沒有安全措施來將DDoS(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定向到網絡恐怖分子想要攻擊的任何目標,無論是政府、金融機構、基礎設施還是企業。
根據卡巴斯基實驗室的數據,2019年持續一個多小時的DDoS攻擊數量猛增了487%。僅在2017年,學術研究發現世界上每天至少有30,000次拒絕服務(DoS)攻擊.從那時起,這個數字肯定增加了,越來越多的黑客開始利用許多物聯網設備的松散安全性。
在物聯網領域,重要的是尋找遵循最佳實踐并將安全性設計到物聯網設備中的供應商,以防止出現此類情況——而不是從不提供良好物聯網安全性(例如數據加密和基本網絡安全實踐)的供應商那里購買。為您的所有IoT設備指定一個單獨的安全網絡將比在您的企業Wi-Fi上運行它們提供更多的安全性。
與物聯網的集成挑戰
物聯網設備在將它們集成到您的網絡中時提供了更多的復雜性。物聯網設備本身可能需要超出標準Wi-Fi的某些網絡。這將需要將集線器和控制器集成到您的網絡中。
當IoT設備收集數據時,它們需要將它們發送到適當的數據庫,通常在IoT云應用程序中。這需要集成用于數據存儲的云和接口軟件,以便在需要人工干預時提供適當的監控器和警報。由于接口還沒有很好地定義,所以必須要有可以相互通信的API。
結論
物聯網給未來帶來了很多挑戰。設計缺乏標準化以及許多設備缺乏穩健、安全的加密,這給計劃利用這項激動人心的技術的公司帶來了嚴重的問題,這確實有其缺點。
話雖如此,現在監控、收集數據和控制物聯網設備的能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無與倫比。對于利用這項技術的公司和組織來說,了解與物聯網技術相關的陷阱并學習如何補救它們至關重要。努力克服這些挑戰的企業將大大領先于競爭對手。
盡管福布斯保守估計到2020年物聯網設備將擴展到2000萬臺,但一些預測到2022年連接設備將高達290億臺。隨著公司和組織繼續使用大數據$$匿名$$和使用物聯網,很明顯物聯網不僅會繼續存在,而且會在未來許多年繼續保持正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