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運營商董事長話5G:5G路上的“團體賽”和“個人賽”
9月1日消息,在昨日“2021世界5G大會”的主論壇上,有非常罕見地一幕:五個運營商的董事長齊刷刷坐一起圓桌討論。其中有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中國聯通董事長劉烈宏、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中國鐵塔董事長佟吉祿和中國廣電董事長宋起柱。
“他們是全球165個5G網絡中的幾個,但是他們代表了全球5G網絡能力的70%,支撐了全球5G用戶的80%,也就是說他們的發展實際上關系到全世界5G的發展。”主持人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如此形容五位董事長背后的運營商。
五位董事長金句頻出,都從各自運營商角度談5G,簡言之就是:5G路上的那些“團體賽”和“個人賽”。
中國電信:5G建設先行并且要適度超前
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表示在提升5G的基礎和服務能力方面,中國電信有自己的考量和步伐。
首先,5G建設先行并且要適度超前,主要有三個方向的考慮:一,深度覆蓋。主要是指室內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比如:交通樞紐和商業樓宇,這些地方要實現室內到室外的5G連續覆蓋。二,廣域覆蓋,現在有兩張網(農村一張網、城市一張網)、100萬個基站,在農村地區利用低頻的優勢實現更大范圍的共建共享;在邊遠地區和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的沿線,實現室外覆蓋,縮小城鄉5G數字鴻溝。三,定點覆蓋。針對重點客戶、重點企業、重點園區量身定制5G專網,以實現跟生產、管理活動融合。
其次,構建一個新型的5G承載網。“這個承載網應該是固移融合、云網一體的新型承載網,全面支持包括SRV6在內的新技術和協議,最主要的是為客戶提供端到端的、能夠切片定制化的服務,實現5G雙千兆接入,實現一點入云、多云互動。”
第三,5G要深耕,要共融共生。就必須要有一個開放的5G創新能力平臺。這個平臺是通用的能力平臺,也是應用的能力平臺,能夠提供標準化、開放的能力,為客戶提供量身定制服務,并且全社會共享。
當然,還有很多新的東西需要探討,特別是技術方面的問題,包括云網融合的技術、安全的技術以及節能的技術。據柯瑞文透露,此次中國電信上市募集的資金,主要就用于此,“我們有信心把5G建設得更好。”柯瑞文說。
中國聯通:將“樣板間”變成更多的“商品房” 賦能千行百業
剛剛履新的中國聯通董事長劉烈宏娓娓道來,他指出:“中國聯通一直以來非常重視5G在行業的應用,應該說見識早、行動快,大力推進5G在工業等行業的應用,現在已經打造了300多個燈塔項目,復制了2000多個試點示范的項目,產生了積極的效果。”
據劉烈宏介紹,下一階段,中國聯通要抓好三件事:
第一,努力把已經打造的“樣板間”變成更多的“商品房”。積極落實工信部制定的《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將更加注重跟工業企業、交通、能源、醫療、教育等各行業的領軍企業合作,共同打好“團體賽”,塑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生態,使更多的5G應用項目成為規模化、可復制的“商品房”,為制造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進程做出中國聯通的貢獻。
第二,更加注重賦能千行百業,“中國聯通今后打造的5G應用項目將更加注重效益,更加注重為工業企業和千行百業的領軍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效果。無論是節能減排,還是安全生產、提質增效、打造無人工廠等,都將注重實實在在的效果,真正地實現賦能千行百業。”
第三,在推進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過程中,中國聯通自身也要實現一次新的數字化轉型,來更好地適應推動5G應用賦能千行百業的需要。“在這個過程中,中國聯通也將進一步加強和在座的兄弟運營企業的合作,攜手共建5G良好生態,使中國的5G能夠成為全世界領先的網絡、領軍的應用,實現為整個世界這種數字化的轉型提供好的中國方案。”
中國移動:從“開荒動土、選種育苗”到“精耕細作、植樹造林”
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現場金句頻出,用了16個字概括了“5G+”計劃的過去和未來:“中國移動兩年前就提出了‘5G+’計劃,如果說在過去兩年是‘開荒動土、選種育苗’,那么下一階段應該叫‘精耕細作、植樹造林’。”
楊杰表示,中國移動重點從四個方面進行“5G+”計劃:
第一,網絡建設。“現在有50萬座5G基站,下一步將繼續向深度和廣度進行拓展,和廣電5G共建共享正在進行時,預計第一批今年年底能夠正式投入使用,明年繼續把整個5G共建共享做深做透,成為一張精品網。”
同時,在5G網絡建設中,還要貫徹綠色發展的理念,利用節能技術、AI技術,使功耗盡可能降低。
第二,科技創新。“5G+”的核心首先是5G網絡的融合創新,打造網、云、數、智、邊深度融合的算力網絡,這對下一步發展至關重要。其次是整個5G技術創新,“5G今后就是一個符號,不只代表5G無線接入網絡,也是信息技術的融合,這樣才能發揮出生態效益。”楊杰強調說。
中國鐵塔:能共享不興建 特別需要各級政府持續給予支持
“5G建設耗資大、成本高,如何能夠高效經濟為三家運營商做好支撐服務,是中國鐵塔的使命。”中國鐵塔董事長佟吉祿如是說。在兩年的5G建設過程中,中國鐵塔有了深深的體會:
第一,通過深化共享、經濟高效來提供支撐,能共享不興建。目前已經有210萬座鐵塔資源充分共享;社會資源統籌共享,現有19%基站是利用燈桿、監控桿、電力塔等;在一些重要的場館場所,如地鐵、高鐵和大型的基礎設施,中國鐵塔努力做好牽頭進入進行共建共享。
第二,5G建設需要各級政府持續給予支持。5G的基礎設施跟煤水電氣一樣應該納入城鄉建設規劃,目前已經有90%的地市已經納入規劃;要想5G信號好,城市特別是大型城市的建筑物等設施要一起開放;建立和完善有關的技術標準。
第三,5G建設需要創新建設模式。例如:5G頻點高,需要的基站數量多,特別是一些大型場館、城市高密度樓宇,都需要宏微站協同實現室內室外的互補,這就需要跟運營商協作。
第三,生態構建。“中國移動將與產業鏈各合作伙伴共同唱響5G‘大合唱’,因為5G不是‘獨唱’,是‘大合唱’,需要大家一起。”
第四,融合應用。這是最關鍵的,“5G+X”融合應用真正能夠服務大眾、融入百業,把這一條做到,5G就能發揮作用。據楊杰透露,近兩年中國移動已經有了很多的應用,下一步將讓這些應用能夠遍地開花,真正能夠融入百業。
中國廣電:愿意進行“團體賽” 差異化發展
中國廣電董事長宋起柱用了一個簡單的比喻就表現了在中國廣電再5G建設上的態度:“作為新晉運營商,中國廣電還是一個不滿3歲的新公司,愿意跟各位進行‘團體賽’,就如體操一樣,角色不同呈現給觀眾不一樣的感受。”
首先,夯基礎。“打好5G基礎,這是國家賦予的任務,更是人民群眾寄予的希望,中國廣電在全力以赴加速跑,通過夯實做優做強基礎的網絡,來奠定廣電未來的發展基礎。”
第二,差異化。廣電既是新的通信運營商,又是老牌的廣播電視行業的網絡運營商,有新有舊,從傳統過來,邁向新的動能;還是要從新媒體、新內容這方面入手,用內容驅動發展;我們認為IoT是一個藍海,所以物聯網也是中國廣電的發展方向,當然是要跟三位運營商老大哥進行生態產業合作;搭建平臺,包括內容平臺、5G和廣播電視融合的平臺。
“我想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廣電就會破繭而出,希望給用戶、給產業新的形象。”宋起柱說。
寫在最后:
正如鄔賀銓院士所說:“5G真正商用還沒滿兩年,這么短的時間建成將近100萬的5G基站,占全球70%,很不容易。當然,對現在的4G基站,現在已經建成的5G基站數也就是1/6左右,還有很艱巨的任務。”
5G建設路上,運營商以及各個設備商、終端供應商以及內容服務商等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