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缺少“靈魂”?精進技術來了
目前的情況來看,5.5G的技術還是基于5G原有的理論基礎,只是技術升級的方向是將原有5G的基礎場景往更深層次的維度發展,讓這些場景更有“靈魂”。
5G場景為何難覓“經典之作”
我國建成了全球最大的5G網絡,我們身邊萬物互聯的場景也在日漸增多。但是,從我們身邊實際體驗的5G場景來看,雖然感官上很精彩,但似乎總感覺少了點什么,這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我們不難發現,真正實用的5G場景無論在to B市場還是to C市場,似乎都缺乏“經典之作”。其次,目前的5G場景多數在工業企業中應用較多,C端市場上盡管不缺場景,但是使用人群還是太少,多數面向C端的開發廠商依舊處在燒錢搶市場的艱難階段。
用戶的使用熱情不足,真正的原因在于現在的5G場景還是缺少“靈魂”、缺少更“智慧”的場景。因此,5.5G的場景技術往智能服務能力方向的延伸,勢在必行,也正如張平院士所言,需要聚焦行業的拓展。
5.5G技術帶來萬物“智聯”時代
今年4月在國際電信標準組織3GPP第46次會議上,正式確定5G演進技術為5G-Advanced。在業內,5G-Advanced也被稱作5.5G。以全球公認的5G技術標準來看,目前的5G針對的是ITU定義的三大標準場景,支撐的只是初步的萬物互聯,而近期提出的5.5G技術,則解決了上文提出的問題,將賦予場景更多的“靈魂”。
張平院士指出,隨著 5G 向 5.5G 演進,除了原先的移動帶寬增強、超可靠低時延、海量機器類通信的三角能力之外,增加了上行超寬帶、寬帶實時交互、通信感知融合能力。在原有5G的三大標準場景基礎上又擴展出了3大新場景——UCBC、RTBC、HCS,把5G場景定義的三角形變成5.5G的六邊形,讓一切真正“動起來”。
也就是說,5.5G技術將帶給場景更多的“智慧”,讓萬物從“互聯”升級到“智聯”。
5.5G加持智聯安全、助力節能
在技術上對5.5G的定義是為智聯生活賦能,其真正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變化呢?
借華為常務董事、ICT 產品與解決方案總裁汪濤的話來分析:其一,5.5G能更精細地滿足自動駕駛、低空物流無人機等各種車聯網、物聯網的應用場景,尤其是增加自動駕駛的安全系數,讓其商用落地。其二,5.5G技術也被稱為綠色5G,可通過智能節能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技術以及網絡新的架構來降低能耗,提升5G能效,賦能各行各業實現全產業鏈低碳節能,這將助力國家碳達峰、碳中和“雙碳”目標的達成,為我國節能環保事業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