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并非只有缺點
馬克·萊昂·古德伯格在《外交政策》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加密貨幣賴以動作的區塊鏈系統,將是為世界上最貧困人口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加密貨幣的名氣由于推動了魯莽的投機并且需要大量能源生產而不斷上升,在當今市場上,有許多加密貨幣的誕生僅僅是由于開了一句玩笑。而其他的加密貨幣,例如比特幣,其所消耗的能量甚至等同于一個國家的耗能。事實上,如果將比特幣比作一個國家,那么它將是全球最主要的30個能源消耗大國之一,并且介于挪威和阿根廷之間。
但是比特幣存在的環境風險和meme代幣(例如狗狗幣)不負責任的擴張,駁回了加密貨幣持續發展的廣泛趨勢。
在過去的一年中,被稱為去中心化金融的區塊鏈技術,在研發上取得了巨大的增長。這些技術將使整個金融生態系統不再依賴銀行等傳統中介機構而存在。
通過使用區塊鏈系統的去中心化金融技術,資金可以高效低成本地在全球范圍內轉移,獲取資金的渠道將更為廣泛,身份證件也將更加安全,供應鏈的驗證也將成為可能,而金融合同也將能夠自動執行,此外,還存在許多其他的用途。
這些技術不再是理論上的存在,而且它們正在以越來越快的速度上線,現在,它們可以為那些長期被排除在金融系統之外的人群提供金融服務,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內。
去中心化金融
迄今為止,區塊鏈系統在去中心化金融技術的開發和使用過程中取得的技術突破,大多是在構建這些系統的相對較小的圈子內宣傳的,并且與其他的算法學家、計算機科學家相對隔離。
但是隨著互聯網上的這類東西越來越多,它可能會趕上更廣泛的全球發展社會,其中包括捐助國政府、聯合國、非政府組織與慈善基金會,隨之會產生影響并開始采用支持它的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技術。
區塊鏈系統本質上是一個安全的公共交易分類賬簿。它是安全的,因為它分布在維護該賬簿的龐大計算機網絡內,并且它是公開的——網絡中的每個區塊內都可以訪問到所有相關的交易記錄。這使得通過欺詐手段而破壞網絡變得更加困難,在某些情況下,這在算法上甚至是不可能的。
作為世界上第一種可行的加密貨幣,比特幣為區塊鏈技術提供了概念證明,但是它也有很多缺點。例如,維持比特幣區塊鏈的力量和完整性,需要專門的計算機來解決復雜的數學方程式。
完成這些操作的計算機會得到比特幣作為獎勵,這個過程就是所謂的“挖礦”,這也是比特幣消耗大量能源的一部分。而另一個缺點在于,區塊鏈上的比特幣交易僅限于發送和接收比特幣。它類似于黃金:可以交易或持有,但也僅此而已。
區塊鏈經過驗證的能力,再加上比特幣的有限收益及其產生的破壞性的環境成本,導致了新一代區塊鏈技術的出現。這種新的區塊鏈技術不再是簡單地發送和接收加密貨幣,而是可以支持其上層應用程序的更新迭代。
如果將比特幣比作一臺電腦,其唯一的功能就是發送和接收電子郵件,那么,新一代的技術就像是一臺可以發送帶有附件的電子郵件的電腦,而這些附件可以是貸款合同、貨幣交易、數字識別或復雜的金融工具,或是其他維護金融系統所需的應用程序。
除此之外,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個人都可以訪問該系統。與比特幣不同的是,這種類型的區塊鏈技術可以通過無需大量能源消耗的方式而在計算機網絡上進行維護。
這就是“去中心化金融”,該一術語是由開發人員在2018年提出的,他們使用開源化的標記在區塊鏈上提供金融服務,而無需依靠銀行等傳統中介機構。
在最初,開發和采用的速度很慢,但是在過去的一年半中,去中心化金融的應用程序以越來越快的速度上線。這類項目的價值目前呈指數級的增長。在2019年,約4000萬美元流入了去中心化的融資項目。如今,去中心化金融資產的總市值已經超過了1000億美元。
許多新一代的去中心化金融平臺是專門為發展中國家的用戶而構建的,這些用戶傳統上一直被拒絕或被排除在低成本的金融服務之外。
例如,許多去中心化金融應用程序的設計都旨在顯著降低匯款成本。在2019年,海外勞工向中低收入國家匯款的總額超過了5540億美元。
例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國家為官方發展援助貢獻了約1500億美元,但是高昂的費用導致對那些長期以來一直寄錢回家的勞工征稅,并且長期以來一直會讓全球發展社會感到擔憂。
借助去年上線的去中心化金融應用程序,國際轉賬的成本降至不到 1%——而且通常還會低得多,此外,交易可以在幾秒鐘內完成而不再需要幾天的時間。此外,與傳統貨幣價值掛鉤的所謂“穩定幣”的出現,消除了價格波動的風險,并使加密貨幣更具流動性,更容易轉換為法幣。
金融身份
也許全球發展界最感興趣的問題,就是去中心化金融為無法使用銀行或傳統金融機構的人提供金融身份的能力。“無銀行賬戶銀行業務”長期以來一直是全球發展社會的目標。目前,全世界共有17億成年人無法獲得現代金融服務。
旨在從根本上增加發展中國家獲得金融服務機會的技術創新的出現,正值越來越多的社會科學研究證明,直接形式的現金轉移對生活在極端貧困中的人們具有很高的價值和益處。
幾項隨機對照試驗表明,為人們提供基本收入保障,是使他們擺脫極端貧困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聯合國將這種貧困定義為每天生活費低于1.90美元的人員。到目前為止,其中存在的挑戰一直在于執行,因為很難從后勤層面上擴大現金轉賬的范圍。
為受到極端貧困威脅的7億多人口提供基本收入保障,是全球發展界難以實現的目標。而去中心化金融卻為應對這項挑戰帶來了一個潛在的解決方案。在未來幾年內,全球發展社會或許能夠利用去中心化金融,將捐助者和政府提供的資金直接放入處于極端貧困狀態的人員的數字錢包中,從而讓所有人都能夠獲得。
加密貨幣從總體上而言,仍然處于一個基本不受監管的空間內,但是,下一代技術即將進入成熟階段并變得更加普及。盡管其中大部分都發生在全球發展社會的視線之外,但是這條道路清楚地指向了這樣一個未來——加密貨幣和為其提供動力的區塊鏈技術屆時可以被有效地用于實現可持續發展,甚至可能比我們想象的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