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帆計劃》透露出怎樣的5G未來?
5G商用兩年來,在產業界各方共同努力下發展成效顯著,涌現了大批優秀案例,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但5G應用的規模化發展仍存在困難,亟需統籌各方力量,明確目標、優化環境、形成合力,持續推動5G實現從1到N的跨越。
在此背景下,7月1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以下簡稱《揚帆計劃》),目標是深入推進5G賦能千行百業,促進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高水平發展模式。《揚帆計劃》中關于推動未來5G發展的重要內容頗多,基于行業專家關注的熱點話題,記者總結出了其中的部分重點與行業一起分析討論。
重點一:十部門攜手邁出“團體賽”第一步
《揚帆計劃》由十部門聯合發布(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教育部、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能源局等十部門),這表明了各方合力推動5G應用發展的決心。
5G融合應用屬于全新領域,僅靠市場機制難以有效解決應用中的各類問題,亟需加強政府部門間協同和部省聯動,做好標準、產業、建設、應用、政策等方面有機銜接,促進5G融合應用加快落地。中國信通院專家對通信世界全媒體記者講道,《揚帆計劃》由十部門印發,標志著邁出了打好5G各級政府間協同聯動“團體賽”的第一步。
5G應用的主戰場在賦能實體經濟、在賦能千行百業,不僅需要產業鏈上下游多方主體間廣泛參與,開展“團體”合作,也亟需政府部門間通力協作,加大支持和引導力度,推動形成5G應用的大融合、大生態,從而打好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發展“團體賽”,打好5G行業企業間深度合作的“團體賽”,打好5G各級政府間協同聯動的“團體賽”。
重點二:面向千行百業科普15類5G應用
《揚帆計劃》面向信息消費、實體經濟、民生服務三大領域,重點推進15個行業的5G應用,通過三年時間初步形成5G創新應用體系。
信息通信專家陳志剛對通信世界全媒體記者講道,《揚帆計劃》作為綱領性文件,起到了向千行百業普及5G應用的作用。以往,眾多垂直行業并不清楚可以用5G做什么,《揚帆計劃》詳細梳理了15個典型場景,明確告訴全社會和全行業5G可以在哪些領域做什么,運營商和傳統企業可以有重點有層次地知道自己該如何做。相信相關部委還會出臺配套措施,如示范、獎勵等,使得傳統企業在5G應用探索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可以有據可循。
陳志剛認為,《揚帆計劃》更多的是需求側改革,而不是供給側改革。因為在供給側,工信部通過5G超前部署已經建成了大規模的5G網絡。《揚帆計劃》是從需求側推動產業的數字化,推動傳統企業采用5G等新型數字化技術來改變自身的生產管理等環節。
除了上述15個行業之外,其他行業也可以結合自身實際和業內經驗成果,推動5G融合應用盡快落地。同時,《揚帆計劃》也支持各地方政府、行業聯盟協會等部門單位,及時總結5G行業應用發展成效,通過資金、政策、賽事等多種方式,推動5G應用從“樣板房”向“商品房”加速轉變,加快應用向千行百業的復制推廣,全面賦能數字中國的建設。
重點三:明確了2C和2B領域發展的5G指標
《揚帆計劃》結合當前5G應用現狀和未來趨勢,確立了未來三年我國5G發展目標。量化指標的設置充分考慮了當前我國5G的發展水平,統籌2B和2C兩個應用領域,從用戶發展、行業賦能、網絡能力三個方面提出了7大量化指標,以引導5G發展方向。
按14億人口計算,實現5G用戶普及率40%,需有“5G網絡客戶”5.6億戶,3年平均每年需增長“5G網絡客戶”1.4億戶以上。要求到2023年每萬人均擁有18個5G基站,按照14億人口計算大概252萬基站。目前大概91萬5G基站,也就是未來兩年半時間還要新增160萬5G基站。通信行業觀察者付亮講道,需注意的是5G基站只是第五個指標,從某種角度看,5G基站的建設將從“適度超前布局”向“提高覆蓋+需求拉動”轉變。要求2023年5G網絡接入流量要占到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的50%,將流量轉移到5G,提高網絡利用率,是解開當前5G投入大、產出低癥結的關鍵。5G在大型工業企業滲透率方面要求達到35%,足以說明我國5G發展對工業建設的重視。
Strategy Analytics無線網絡服務總監楊光講道,《揚帆計劃》主要是解決長期健康發展的問題。目前5G網絡建設和用戶發展、行業應用的試點開展等指標都很好,相信文件中制定的目標也肯定能完成。但要實現真正的可持續發展還需要找到能夠體現5G價值的商業機會和盈利模式。這方面的探索應該是以企業為主體的市場行為,這個文件可以為這些探索提供政策層面的支持和保障,比如頻率的供應、人才的培養、跨行業監管政策的協調、專項資金的支持、產融合作平臺等等。總體來說,還是要保持戰略耐心,相信市場的力量,為企業的經營嘗試提供更為寬松的政策環境。
重點四:針對網絡建設提出新要求
《揚帆計劃》針對未來5G網絡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即加快5G應用發展,盡快發揮網絡優勢,推動產業健康長期進步。通信行業觀察者馬繼華講道,今年的5G網絡建設已經進入平穩期,運營商建網速度放緩,主要是因為5G使用率沒有上來,終端體驗沒有質的提高,下一步得靠應用來拉動。
關于5G網絡未來的建設需求,《揚帆計劃》制定了詳細的標準。要加快5G獨立組網建設,擴大5G網絡城鄉覆蓋,持續打造5G高質量網絡,推動“雙千兆”網絡協同發展。新建5G網絡全面支持IPv6,著力提升5G網絡IPv6流量。強化室內場景、地下空間、重點交通樞紐及干線沿線5G網絡覆蓋,推動5G公網上高鐵,提升典型場景網絡服務質量。推廣利用中低頻段拓展農村及偏遠地區5G網絡覆蓋。
同時加快提升端到端網絡切片、邊緣計算、高精度室內定位等關鍵技術支撐能力,推進面向行業的自貿區、工業園區、企業廠區、醫衛機構等重點區域5G覆蓋。支持各地結合區域需求,建設5G行業虛擬專網,探索建網新模式,形成區域先導效應。
《揚帆計劃》還提出加強5G頻率資源保障,推動700MHz頻段廣播電視業務的頻率遷移,加快700MHz頻段5G網絡部署,適時發布5G毫米波頻率規劃,探索5G毫米波頻率使用許可實行招標制度,開展5G工業專用頻率需求以及其他無線電系統兼容性研究,研究制定適合我國的5G工業專用頻率使用許可模式和管理規則。
重點五:補齊芯片模組等5G產業發展短板
分析目前5G產業發展的短板環節,《揚帆計劃》指出,目標是到2023年底,滿足行業需求的5G基站、模組供給能力顯著增強,5G行業終端產品、高端裝備逐步成熟。《揚帆計劃》提出要加快彌補產業短板弱項,加大基帶芯片、射頻芯片、關鍵射頻前端器件等投入力度,加速突破技術和產業化瓶頸,帶動設計工具、制造工藝、關鍵材料、核心IP等產業整體水平提升。
加快輕量化5G芯片模組和毫米波器件的研發及產業化,進一步提升終端模組性價比,滿足行業應用個性化需求,提升產業基礎支撐能力。支持高精度、高靈敏度、大動態范圍的5G射頻、協議、性能等儀器儀表研發,帶動儀表用高端芯片、核心器件等盡快突破。
還要增強5G基站行業適配能力。針對高溫、高濕、防爆等特殊場景,研制適配各行業需求的專用5G基站。加大適配大上行、低時延、大連接、高精度定位等需求的新型基站研發,滿足5G行業應用需求。
推動5G模組規模化商用。構建模組分級分類產業化體系,指導行業面向差異化場景需求開展精準化產品研發,持續提升模組的環境適應性,不斷降低規模化應用門檻。
建設行業終端產品體系。豐富面向行業的終端產品形態,真正實現5G行業終端到現場、到產線、到園區。加快推動基于5G模組的高清攝像頭、工業級路由器/網關、車載聯網設備、自動導引車(AGV)等各類行業終端的研發和迭代演進。推進行業高端裝備加快在研發和生產中預置5G能力并開放接口。
風好正揚帆,總而言之,《揚帆計劃》是一項堪稱中國5G發展指南的綱領文件,將對未來我國5G發展起到重要的“里程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