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場景化應用,區塊鏈為啥和金融更配?
近兩年,區塊鏈技術無疑火了。從升級為國家戰略之一,到被納入“新基建”范疇,再到發布眾多相關新職業,區塊鏈愈發受到我國的重視。而這,主要得益于其獨特而顯著的應用價值!憑借去中心化、可追溯、不易篡改等特點,區塊鏈能在眾多領域獲得用武之地,能夠有效推動我國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基于此,在發展區塊鏈的過程中,加速場景化應用一直是我國聚焦的一個點。在近日工信部發布的《關于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中,便特別提出了要加速區塊鏈應用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滲透,到2025年,要在產品溯源、數據流通等領域培育一批知名產品,并形成場景化示范應用。
那么在如此多的場景化應用之中,誰才和區塊鏈最配呢?顯然還得是金融!且不說區塊鏈技術的走紅本來就與虛擬貨幣密切相關,以及當前我國正在力推的數字人民幣中也用到了這一技術,光是區塊鏈在金融數據管理方面的應用價值,也能彰顯出金融應用領域,才是真正能夠讓區塊鏈“大展拳腳”的地方。
對于金融發展來說,區塊鏈能夠在四方面有效賦能。首先在征信方面,金融機構的信用一般通過交易來體現,交易越快速、越安全、越廉價,就越容易受到用戶們的信任。而利用區塊鏈,則完全能實現這些訴求。憑借點對點交易、分布式賬戶以及不可篡改的特點,區塊鏈能夠有效提升交易質量和安全,從而增強公司征信水平。
其次在風險方面,金融活動中無處不在的風險時常令人擔憂與頭疼,而依靠區塊鏈也能將這一問題很好解決。因為區塊鏈能夠通過防篡改和高透明的方式,通過去中心化的實時結算和清算來提高金融效率,從而讓整個金融系統降低成本。成本低了風險帶來的損失也就低了,換言之過去的金融風險也就沒那么可怕了。
再次在產權方面,區塊鏈的應用也能對其進行強化。眾所周知,金融領域的產權保護至關重要,尤其是一些金融專利的保護,更是馬虎不得。而在區塊鏈技術的加持之下,金融侵權的過程會被完整、全面、詳細的記錄下來,這不僅有利于對侵權行為及時察覺和發現,同時也有利于企業們進行證據收集、維權訴訟。
此外在與人們日常生活最為相關的支付方面,區塊鏈也能帶來良好升級。支付的背后是對數據的收集,這依然可以依靠區塊鏈進行安全、高效的管理,在此背景下,不僅傳統的支付將變得更加安全、便捷和高效,同時也能提供更多精準且針對性的金融服務,讓金融支付業務變得更具優勢,更加優化完善。
總而言之,基于以上四方面的作用,區塊鏈與金融的結合能夠帶給人們的驚喜并不少。目前,在我國4萬多區塊鏈企業的加持之下,數字代幣、數字票據、跨境支付、股權眾籌、抵押貸款、金融資產管理、互助保險、區塊鏈征信、供應鏈金融等應用已經大量涌現出來,發展成果也十分顯著。
不過,現階段區塊鏈與金融的融合發展仍處于初步探索階段,發展不成熟所帶來的風險和問題也不少。比如,區塊鏈技術缺乏監管過度濫用,就容易滋生安全問題,從而侵害用戶和企業權益,威脅國家經濟發展。在此背景下,區塊鏈的常態化發展,還需對技術進行明確定義和掌握,對應用進行合理監管和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