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索攻擊頻發大廠紛紛中招企業該如何防護?
在不久之前的5月初,美國突然宣布17個州進入緊急狀態。原因是美國最大輸油管道運營商科洛尼爾(Colonial Pipeline)遭受勒索軟件攻擊,8900公里的輸送系統被迫關閉六天。直到5月中旬,該公司支付了價值約500萬的數字貨幣給黑客后,系統才得以恢復。黑客組織收到贖金后旋即解散,甚至有消息稱,黑客提供的解密工具沒有任何作用。無獨有偶,近期國際知名品牌麥當勞、JBS等紛紛遭遇勒索攻擊,這一趨勢愈演愈烈。
無論如何,當關系到國計民生的輸油管線遭到攻擊,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近幾年,針對企業的勒索軟件攻擊愈演愈烈,攻擊頻率每年都在增加。甚至在科洛尼爾遭受攻擊前之前,蘋果的供應商也遭到了勒索攻擊,大量蘋果新品的工程圖紙被盜并被黑客鎖定,勒索贖金更是高達5000萬美元的數字加密貨幣。
根據安全機構統計顯示,在2020年初,全球每39秒就會發生一起勒索攻擊,而截止到2021年4月,全球每11秒就會發生一起勒索軟件攻擊。被勒索軟件攻擊的企業和組織在2020年至少支付了3.5億美金的贖金,由于黑客要求的贖金通過數字加密貨幣支付,導致警方難以追蹤和取證,可以說全球都籠罩在勒索軟件攻擊的陰影之下。
尤其是大量IT水平不高的中小企業,非常容易被黑客的勒索軟件攻擊。相關數據統計顯示,被勒索軟件攻擊的企業和組織,平均損失為1300萬美金。金融行業更是重災區,平均損失為1800萬美金,安全機構預計未來五年全球將有價值5.2萬億的資產受到威脅。從國內看,經濟越發達的省份和地區,受到攻擊的次數越多,可以說黑客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勒索贖金。
當企業和組織被勒索軟件攻擊時,服務器上大量甚至全部文件被無差別的鎖定,大部分企業自身的IT部門會顯得束手無策。大量企業眼看著被鎖定的文件和無法恢復的業務,在業務停頓每分每秒都會損失大量金錢的情況下,會選擇向黑客支付贖金來快速恢復自己的業務。但支付贖金后,只有18%的企業和組織成功恢復了被黑客鎖定的文件,35%的企業和組織丟失了大量的文件,55%的企業和組織成功恢復了近55%的文件,還有13%的企業和組織比較慘,他們幾乎丟失了所有的數據。
想要應對勒索攻擊,企業需建立三位一體的防護體系:第一,全面備份的數據作為基本保護;第二,關鍵數據要有異地容災;第三,核心數據防勒索,使用數據避風港。
“數據避風港”方案源自于2015年美國財政部的“漢密爾頓”計劃。
十四五期間,我國要加快數字化建設,網絡安全是數字化建設的重中之重。系統性的應對勒索軟件攻擊,需要加快對企業安全意識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