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取代重復勞動領域不斷擴大,人機協作時代已來臨
綜合外媒報道,美國得州達拉斯市的大型醫院Medical City Healthcare最近出現了一位風格完全不一樣的護士。它的名字叫莫克西(Moxi),負責運輸患者的衣服、藥瓶以及回收血液樣本。
跟傳統護士不一樣的是,莫克西是由美國初創公司Deligent Robotics研發的智能機器人護士。擁有一雙粗大臂膀的莫克西能夠在走廊里自由地往來行走,卻完全不會撞到行人,還能自己乘電梯。
▲莫克西。圖據雅虎新聞
現在莫克西成了醫院里最受歡迎的“人”。它會禮貌地揮手,向路過的人打招呼,頭上的顯示器會有各種各樣的表情。
莫克西的研發公司Deligent Robotics表示:“它可以干一些非常基礎的工作,也可以幫助醫護人員花更多時間來照顧患者。”
英國一家媒體以莫克西為案例,集中報道了“醫療、園藝、建筑等各種領域里出現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并得出結論——我們正在進入人類與人工智能機器人共同勞動的時代。
報道稱,在日本一家ATM機生產商位于埼玉縣的工廠內,有19臺人形機器工人NEXTAGE。這種機器人的雙臂有攝像頭,可以自己識別零件,然后自動挑揀出來在生產線上組裝。據了解,一臺NEXTAGE大約可以代替300名員工,而且工作仔細、效率很高。
同時,農業機器人也相繼誕生。Avandant Robotics研發的機器人收割機,安裝有自動駕駛汽車的傳感器。這種機器人在果園里沿著道路自動行走,自行摘取樹枝上的蘋果。利用深層學習軟件,它還可具備判斷果實成熟度的能力。在農業人口不足的美國、新西蘭等國家,這種自動采摘的農業機器人正在越來越多地得到普及。
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研制的ANYmal四足機器人,能夠在狹窄的空間快速移動,還能上下樓梯,被推倒后,仍可繼續移動,所以它們可以在建筑工地代替人類從事危險工作,還能夠在發電站、工廠、海洋挖掘現場等進行作業。另外,ANYmal還自帶充電裝置,解決了能源問題。
科幻電影《鋼鐵俠》中托尼·斯塔克擁有的那種“可穿戴機器人”也正在被商業化。在美國,一款名為“守護者XO”的機器人已經被運用到了達美航空。它可以舉起200磅重的物體,不怕受傷,工人可以輕松操控。
日本京都名剎高臺寺是一座擁有400多年歷史的佛教寺院,2019年2月23日,一座由硅膠及鋁合金制成的Minder觀音出現在了這里。配合光雕投影技術,Minder可以合掌或講經。無獨有偶,日本軟銀集團也制作了一款多用途的機器人Pepper,其一大特色是可以誦經。
韓國企業也在積極開發面向普通家庭的機器人。三星電子研發的一款家庭機器人可以識別自己和其他物體的位置、形態,在室內自行移動,整理桌上的餐具,應對各種家務事。LG電子也在開發包括帶路機器人、除草機器人、做飯機器人等在內的新產品。這兩家公司期待這些新型機器人能夠打開市場,豐富公司的產品內涵,帶動其他產品的銷量。
紅星新聞記者 羅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