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讓我這么干”:研究發現機器人可鼓勵人們冒險
"我們知道,來自同伴的壓力會導致更高的風險承擔行為。隨著人類與技術之間的互動規模不斷擴大,無論是在網上還是在實體上,我們必須更多地了解機器是否會產生類似的影響,這一點至關重要。"
這項發表在《網絡心理學、行為和社交網絡》雜志上的新研究涉及180名本科生參加氣球模擬風險任務(BART),這是一項計算機評估,要求參與者按下鍵盤上的空格鍵,給屏幕上顯示的氣球充氣。每按一次空格鍵,氣球就會略微膨脹,并在玩家的 "臨時貨幣銀行 "中增加1便士。氣球可以隨機爆炸,這意味著玩家會失去了他們為該氣球贏得的所有金錢,他們可以選擇在這種情況發生之前 "兌現"并進入下一個氣球。
三分之一的參與者在自己的房間里進行測試(對照組),三分之一的參與者與機器人一起進行測試,機器人只向他們提供指示,其余時間保持沉默,最后的實驗組在機器人的指導下進行測試,并說一些鼓勵性的話,如 "你為什么停止?"
結果顯示,受到機器人鼓勵的那組人承擔了更多的風險,吹起氣球的次數明顯多于其他組的人。他們總體上也賺了更多的錢。有無聲機器人陪伴的學生和沒有機器人陪伴的學生在行為上沒有顯著差異。
Hanoch博士說:"我們看到控制條件下的參與者在氣球爆炸后減少了他們的冒險行為,而實驗條件下的參與者繼續像以前一樣冒險。因此,接受來自促進風險的機器人的直接鼓勵,似乎推翻了參與者的直接經驗和本能。"
該研究人員現在認為,需要進一步研究,看看人類與其他人工智能(AI)系統的互動是否會出現類似的結果,例如數字助理或屏幕上的化身:"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傳播及其與人類的互動,這是一個需要研究界迫切關注的領域。一方面,我們的結果可能會引起人們對機器人通過增加危險行為造成傷害的前景的警覺。另一方面,我們的數據指出了在預防性項目中使用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可能性,如學校的反吸煙運動,以及難以接觸到的人群,如吸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