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程序員,在35歲以后,依然被公司搶著要?_IT技術周刊第670期
有些人天天在焦慮“35歲程序員失業”的話題,說來說去,關鍵還是看程序員們自己。那么,到底什么樣的程序員在35歲以后依然被公司搶著要呢?
一、提醒:別做一個把 1 年工作經驗重復 10 年的程序員
根據我的觀察,無論是大廠還是小公司,無論這個程序員是月薪 10 萬還是 50 萬,大部分程序員每天做的事情都非常簡單,那就是:把產品經理提的需求寫成代碼讓機器執行。
至于為何要開發這個需求?開發好這個功能后對整個項目有什么影響?這個項目在公司業務中處于什么位置?等等,他們通通不知道。
當然,這也不能怪程序員,因為很多公司氛圍就是領導負責定方向,定目標,產品經理負責想點子,寫需求,程序員負責寫代碼,實現需求的。
在這種情況下,產品經理并不是真正產品經理,她只是feature經理,而程序員也只是碼農。
于是,25歲開始敲代碼,敲到35歲,他并不是一個擁有10年工作經驗的程序員,而只是一個把1年工作經驗重復了10年的程序員。
想一想,我認識很多程序員,水平有高有低,年齡超過40也有好幾個,但找工作都不難,因為可以干活。
可以說,很多人所謂35程序員找不到工作,我仔細研究下,要么能力不行,混日子型的,要么眼光太高,要么是技術過時。
其實,按照目前發展趨勢,國內對程序員的需求還是非常大的,只要有技術能干活,工資要求不太過分,找個工作都不難,如果能獨立負責一個項目,找工作就更容易了。
換句話說:能干活的且有一定性價比的程序員就有公司要,能獨立干活的就有公司搶著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