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后求職分析:你敢裸辭嗎?
春節假期已經過完了,對于打工人來說,即將迎來“金三銀四”的招聘和求職旺季,我們知道,年后求職機會多,同樣競爭壓力也比較大。
2021年,競爭壓力會有多大呢?職場人究竟該不該搭上金三銀四求職季這班車,跳個槽換個新工作呢?
我們通過數據分析探討時下的就業求職情況,希望給大家求職發展帶來一點參考。
1.48%職場人想跳槽,跳槽期望月薪15569元
2020年,因為疫情,很多人對工作的要求就是求穩定。
從近3年離職率也能看出。2020年員工離職意愿顯著降低,員工的主動離職率大幅降低是造成此現狀的主要原因。
數據顯示,75%職場人有跳槽經歷,今年春節后,48%的職場人有換工作打算,春節前夕,職場人的平均月薪為10874元,節后職場人跳槽期待月薪增長到15569元,為節前的1.4倍。
另外,有更換工作意愿的人群集中在21-30歲,學歷以本科生為主,其中,有更換工作計劃的人群中73%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46%有自有住房,已婚人士占56%,有1孩的職場人士占78%。
從年齡分析看,在2020年跳槽的人中,43%為95后,26%為90后,12%為85后。
為什么越年輕越愛跳槽?
數據調研顯示,從70后到00后,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職時間不斷縮短,從84個月降至11個月,95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在職時間是15個月。
一方面,中國經濟崛起,市場主體極大豐富,年輕一代的工作選擇范圍被大大拓寬。另一方面,研究發現,1985年后出生的人群對“工作是生活的中心”認同度顯著降低,工作滿意度和組織認同感也有所降低。
特別是對于個性突出的95后,“職業人格工蟻化”和“主體人格鮮明化”的沖突更加激烈,他們更加青睞既能激發興趣,又能提供和實現個人意義的工作,“不要成為完成任務的工具人”,這種認知在95后中尤為強烈。所以除了關注薪資水平,95后更看重公司氛圍和工作壓力。
2.2021超7成企業會調薪,IT行業仍是職場人首選
大家跳槽最關心的就是漲薪,是否能調薪,以及漲幅大小,其中一個重要的決定因素是企業經營狀況。
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生產經營相繼恢復,多數企業預計2021年的經營狀況將好于2020年。
據調研數據顯示,2021年預計全員凍薪的企業比例僅為14.5%,而選擇“根據既定計劃,開展調薪”的企業比例為42%,另外36.9%的企業表示會根據業務或實際情況進行個別性的調薪。
也就是說,超7成企業會實施調薪計劃,是不是可以開始期待了?
在職業選擇上,春節前,職場人從事的TOP3職業為IT/互聯網、人事/行政/后勤、生產管理/研發;春節后,IT/互聯網仍然是換工作職場人的首選,其次是“多金”的金融行業,以及招聘需求較大的美術設計、人事/行政等。
另一個數據顯示,在互聯網產品核心技術崗位中,軟件研發的招聘需求最高,占比達到41%。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正在興起的人工智能崗位,人工智能可謂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技術,但當前的人才供給尚不完善,形成了競爭熱度低、招聘薪資高(19010元/月)的引才局勢。
近年來,伴隨人工智能產業的高速發展疊加政策紅利,招聘規模預計還將擴張,進一步形成人才洼地。此外,競爭強度溫和、薪酬可觀的核心崗位還有軟件研發、產品經理、數據工程師、移動研發,發展空間更為廣闊。
3.77%人才需求集中在一線、新一線城市
《2021年返城就業調研報告》顯示,春節后,47%的職場人選擇去一線城市就業,只有12%的職場人傾向于離開一線和新一線城市,去二線/三線及以下城市打拼。這表明,一線城市仍是人才就業的高地。同時,在換工作的職場人中,25%選擇回家鄉發展,這樣能更好地照顧父母、聯系親友,同時生活壓力也相對較小。
從數據看,2020年,新一線城市發揮了“人才磁場”的作用。新一線城市相對一線城市的平均人才流動率從2017年的1.11上升至1.20,為“人才大戰”以來的最高水平,人才凈流入規模較2019年提升12.1%。
15個新一線城市中,一線城市人才流入比例排名前五位的分別是東莞、寧波、西安、合肥和蘇州。其中,東莞連續第二年排名第一,西安和寧波都連續2年進入前5名,蘇州的一線人才凈流入率同比增長了25%。
從季度人才流動率變化趨勢看,疫情助推了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間人才資本的再分配。
城市的招聘量大意味著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對于那些不知道如何選擇就業城市的求職者來說,就有了參考性。
最后,我們來分析下年后求職的競爭壓力有多大?能不能裸辭?
2020年年均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6%,這個數據僅是城鎮的,沒有涵蓋廣大的農村人口,但其實農村人口也是我國重要的組成部分。
雖然說這個數據有受疫情影響的因素,但是至少從一方面反映了目前在職求職者與失業者的數量還是很多的。
同時,據教育部預測,2021年高校畢業生將首次突破900萬人,達到909萬人,2022年畢業生將超過1000萬人。
909萬應屆畢業生,50萬留學生,數量未知的在職跳槽者,數量同樣未知的失業者。
這樣的求職競爭壓力可想而知。建議求職者和應屆生提前出擊,主動尋找更多求職和招聘時機,來面對當下復雜嚴峻的求職招聘環境。
由于2020年充滿了不確定性,職場人在選擇工作時對于“收入”更為重視,且換工作也更為謹慎,尤其是裸辭,職場人會更加考慮存款有多少。
這里有一個數據,存款多少時才敢裸辭?32.5%表示“不少于100萬元”,27.6%表示“不少于10萬元”,另有25.9%表示“無所謂,我自帶底氣”。
所以2021,你敢裸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