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語言成惡意軟件的最愛!4年來Go惡意軟件數飆增2000%
本文經AI新媒體量子位(公眾號ID:QbitAI)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系出處。
Go,或許從誕生之日起就沒想過。
自己會以這種方式成為語言中的C位:
最新數據顯示,Go語言成為惡意軟件的最愛。
4年內基于Go語言的惡意軟件數量飆增2000%。
甚至,這正在成為一種趨勢。
報告的提供者,網絡安全公司Intezer指出,
惡意軟件生態系統已經出現一個普遍趨勢,即惡意軟件作者已經慢慢從C和C++轉向 Go。
預計Golang的使用率在未來幾年將繼續上升,并與C、C++和Python一起,成為未來惡意軟件編碼的首選編程語言。

消息一出,不少網友紛紛為Go鳴不平。
我直接懵了,這事也要Golang組織管?

惡意軟件選擇Go的原因
即便如此,但也總不能讓Go莫名其妙的背鍋吧!
Intezer報告里也直截了當地列出了原因,主要有三個。
首先,Go支持跨平臺編譯。
開發者只需要編寫一次代碼,就可以從同一個代碼庫中編譯出多個平臺的二進制文件,包括Windows、Linux和Mac系統。
這種通用性是很多編程語言不具備的。

其次,安全人員很難對 Go 語言生成的二進制文件進行反編譯和逆向工程。
因此導致 Go 語言編寫的惡意程序檢出率很低。
第三個原因則與Go對網絡數據包和請求的工作支持有關。
Intezer解釋道,
Go有一個非常好寫的網絡棧,很容易使用。
Go已經成為云的編程語言之一,很多云原生應用都是用它編寫的。例如,Docker、Kubernetes、InfluxDB、Traefik、Terraform、CockroachDB、Prometheus和Consul都是用Go編寫的。
因此開發者更容易繼續使用Go語言來寫網絡工具。
實際上,當年(2007年)谷歌設計創建Go語言,其中一個原因用更好的語言取代谷歌內部使用的C++網絡服務。
這樣看,也算是情理之中。

Intezer還表示,2019年之前還很少有人使用Go語言來編碼惡意軟件,但在2019年開始,就逐漸開始形成風潮。
如今, 大量的黑客、安全團隊都傾向于使用Go語言,不僅可以用來創建惡意軟件,也可用來制作滲透測試工具包。
值得一提的是,這當中許多惡意軟件都是針對 Linux 和 IoT 物聯網設備的,可以用來挖礦或感染設備,以便用于為DDoS攻擊準備的僵尸網絡。
此外,勒索軟件使用Go語言也十分普遍。
在報告的結尾處,Intezer還列舉了一些在過去一年中出現Go編寫的惡意軟件。

對于這樣一份報告,在中文開源社區OSCHINA上引發了熱切的討論。
有網友給Go語言正名:問題不在Go。

還有人說,
做菜刀的人如何制止使用菜刀的罪犯?

當然也有人“換個角度想想”:也說明Go火了啊!

報告傳送門:
https://www.intezer.com/wp-content/uploads/2021/02/Intezer-2020-Go-Malware-Round-Up.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