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好發力領域”是5G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劉烈宏在全國5G服務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提出了目前5G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當前5G服務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綜合服務水平與用戶期待還有一定差距。這些問題反映出部分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對用戶感知關注還不足,基層企業管理機制存在薄弱環節,綜合服務能力還跟不上發展節奏。”
筆者認為,業界要理性對待在4G網絡向5G網絡升級轉換階段存在的信號差等現象,但不當的營銷與服務方式確實是需要改進的。我們應該明白,網絡的大規模普及在于具有時代性的“殺手級”應用的出現,選好適合5G發力的領域,充分發揮其價值,才能助力5G高質量發展。
韓國是5G發展起步最早的國家之一,根據韓國媒體報道,截至2020年底,韓國5G用戶數達到1090萬。但韓國廣播和通信委員會成員洪貞敏表示,消費者對5G質量低劣、覆蓋范圍不足和收費高昂感到厭惡。韓國的教訓值得我們關注,更應引以為戒。
每當網絡更新迭代的關鍵時期,我們都會遇到信號不穩定等問題,但隨著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完善、用戶轉網進度不斷推進,終可以實現網絡平滑升級,2G/3G/4G也經歷過長期共存的階段。2013年底,工信部正式向三大運營商下發4G牌照。經過幾年的發展,截至2016年底,我國4G用戶數已超過7億。可以看出,從商用到用戶上規模是需要時間積累的。所以,在4G網絡向5G網絡過渡的重要時期,保障服務質量是業界需要重視的問題,不能因為急于求成而忽視用戶的體驗感受和基本權益。
誠然,服務好C端用戶是網絡發展過程中的基本要求,但是如何挖掘5G的能力,使其真正展現價值,還要選擇適合的領域發力。
4G時代,微信作為“殺手級”應用,對4G用戶上規模功不可沒。2011年,微信上線,主打全新的消息體驗。2014年初,三大運營商相繼開通4G業務。工信部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末,國內4G用戶數累計達到12.92億。騰訊高級副總裁、微信事業群總裁張小龍日前表示:“現在每天有10.9億用戶打開微信,3.3億用戶進行了視頻通話;7.8億用戶進入朋友圈,1.2億用戶發表朋友圈,其中照片6.7億張,短視頻1億條;有3.6億用戶讀公眾號文章,4億用戶使用小程序。”可以說,4G網絡賦能微信,使其撐起了豐富多彩的應用生態,讓微信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而微信的出現,也推動了用戶從3G向4G網絡快速過渡。微信不僅連接了人與人,更是打通了各行業與消費者之間的線上與線下通道,開啟了O2O時代,也使ToC成為4G時代的重要賽道。
5G若要引領一個新時代,也要找到屬于自己的“殺手級”應用。5G助力萬物互聯,將人與人的連接升級為人與物、物與物的廣連接。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表示,“要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盡快完成5G地級及以上城市深度覆蓋,并逐步向有條件的縣鎮加速延伸。同時,與相關部門加強協作,共同推進5G應用試點示范,推動培育5G應用生態。5G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為工業、制造業產業數字化、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必要支撐。”在筆者看來,賦能垂直行業,發力ToB業務領域,將為5G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提供有力保障。
目前,5G對垂直行業的價值還未被充分挖掘,但業界已經了解5G網絡向ToB業務領域拓展的劃時代意義。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是國家未來發展的大方向,建設好5G,就是打好產業數字化的根基,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為5G的發展帶來重大機遇,理性對待5G發展的時代大背景,在適合的領域發力,工業、制造業等有數字化轉型發展需求的領域將有望成為5G大展拳腳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