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阿里「低代碼」平臺橫空出世,程序員真的是在自殺嗎?
最近我們 IT 界關于「低代碼」平臺這個概念好像被炒的非?;?,非常熱,其實「低代碼」這個概念已經出現很久很久了,為什么突然火了呢?
原因就是在 1 月 14 日,釘釘 6.0 版本發布,釘釘發布會提到,從整個行業來看,低代碼開發時代已經到來,未來的軟件開發一定是碎片化的,低代碼會成為潮流。
而無獨有偶,就在 1 月 15 日,騰訊云的云開發低代碼平臺正式開啟公測了。
所以,最近關于「低代碼」和「無代碼」平臺的話題又變的火了起來。
我特別想聊一聊這個話題,因為甚至我看朋友圈有很多人都在瘋狂轉發一篇文章《低代碼,不要以比 “中臺” 還快的速度臭大街》,將低代碼平臺和中臺這個概念來比較。
我看很多程序員留言,說自己把自己的工作給干沒了,還有的說:這是程序員在自殺。
其實,這都是自己想多了。
我認為低代碼平臺和中臺這兩者面對的對象是完全不同的,自然也沒有可比性。
我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我認為「低代碼」平臺面對的對象是非開發者,而中臺面對的是開發者。
什么是「低代碼」開發呢?
說白了就是利用可視化的應用開發界面,用「拖 - 拉 - 拽」這三個動作快速組合各種模塊,形成一個系統應用,盡量減少使用代碼。畢竟,對于非開發者來講他們不懂代碼嘛。
這種釘釘和騰訊云的低代碼開發平臺說白了是服務于大多數中小型企業以及傳統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用的。
所以,低代碼平臺面對的用戶自然就是這些用戶了,他們不是技術人,不是程序員,更不是開發者。
舉個簡單例子,就像釘釘官方在知乎問題上回復的一樣,疫情期間家校教育平臺吧,每個學校,每個老師與家長和孩子的溝通教育流程是不一樣的, 以前我們都是使用統一的 SaaS 系統,沒法進行差異化,所有的用戶都是同樣的功能,同樣的流程。
但是,每個學校,每個老師和家長之間的溝通,教育方式是不一樣的啊,怎么滿足這些差異化呢?不可能對這些系統進行定制開發吧?那么,低代碼開發平臺就是把所有的功能都模塊化,一個大系統,細化成非常小的功能模塊,你不是每個學校,每個企業流程不一樣嗎?自己登上平臺,根據自己的流程,把這些功能模塊,按照自己的需求進行組合,就 OK 了。
再比如:某天,你看到社區的保潔阿姨都用上了物業自己開發的小應用,后來一聊,才知道是物業經理自己在「低代碼」平臺,下了個模板設置下流程,分配了下權限,搗鼓下就上線了。這就是低代碼平臺的應用場景。
傳統軟件的開發方式和交付能力,滿足不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軟件需求這些需求海量、零碎、善變。我們不可能天天為所有的用戶定制開發吧?成本太高了,那就把功能全部細化成一個個非常微小的模塊,自己去「拖 - 拉 - 拽」組合。
而且,雖然感覺「低代碼」平臺很強大似的,但是我感覺靈活組合的背后,其實功能并不會像宣傳的那樣強大,只能有限的解決差異化的問題,并不會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神奇。
靈活差異化和功能強大體驗好,這兩者之間,必須有所取舍,才行,不可能魚和熊掌同時兼得。
對于有財力,有能力的大企業數字化轉型,肯定會自己投入研發資金和團隊進行開發的。所以,這是給中小型沒有開發能力的企業,以及沒有研發能力的傳統企業數字轉型用的平臺,就是把之前的 SaaS 系統智能 PaaS 化了。
所以,低代碼平臺我認為對于程序員,開發者來講沒有任何威脅,因為,這些低代碼平臺的背后,是需要開發能力的程序員來支持的,未來可能會需要更多的程序員。
我感覺程序員不用恐懼這個,也不要說程序員開發這個把自己干死了,這種「低代碼」開發平臺的誕生,導致企業對掌握底層技術專家的需求也就越來越大。所以,“無代碼” 不是解放了 Coder ,而是給 Coder 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帶來了更大的挑戰。
而對于非 IT 行業來講,我感覺如果你懂點技術的話,在互聯網的新基建當中,你會比不懂技術人的更有優勢。因為,所有的行業都要信息化,云端化,智能化,在這個大環境和大前提下,你懂技術就比不懂技術人的人有優勢。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非著名程序員」,可以通過以下二維碼關注。轉載本文請聯系非著名程序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