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紐交所摘牌!三大運營商“冷”處理,商務部、證監會發聲回“懟”
受紐交所宣布對中國三大運營商采取摘牌退市決定的影響,新年后的第一個交易日,三大運營商港股開盤齊齊跌落。
其中,中國電信一度下跌了 5%、中國移動跌幅一度超過 4%,中國聯通則一度下跌了 3.5% 左右。
針對此事,2020 年 1 月 4 日,三大運營商相繼作出回應,表示尚未收到紐約證交所下市決定的任何通知。
同時,三家公司均對紐約證交所相關決定和行動表示遺憾。
三大運營商回應
2020 年 12 月 31 日(美國當地時間),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簡稱 NYSE ,中文簡稱紐交所)發布聲明,宣布已經決定啟動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的退市流程。
1 月 4 日,三大運營商在港交所分別發布公告稱,已注意到紐約證交所監管部門職員已決定對包括本公司之美國存托股票在內的三家發行人之證券啟動下市程序。
但同時,三家運營商均指出——尚未收到紐約證交所就上述將其美國存托股票下市之決定之通知。
根據紐交所公告,具體的退市時間將在 2021 年 1 月 7 日至 1 月 11 日之間。也就是說,無論如何,紐交所將在 2021 年 1 月 11 日凌晨 4 點之前終止上述三家公司的股票交易。
至于具體的過程,中國電信在公告中有所提及——
- 紐約證交所將于 2021 年 1 月 7 日上午 4:00(美國東部標準時間)暫停美國存托股份的買賣,或倘若存管信托及結算公司(DTCC)確認將就 2021 年 1 月 7 日及 1 月 8 日之交易日執行的交易進行結算,則紐約證交所將于 2021 年 1 月 11 日上午 4:00(美國東部標準時間)暫停美國存托股份的買賣。
雷鋒網了解到,中國移動于 1997 年在美國上市,其股票代碼為 CHL;中國聯通于 2000 年在美國上市,其股票代碼為 CHU;中國電信于 2002 年在美國上市,其股票代碼為 CHA。
不過,除了在美國紐交所上市,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也分別在香港掛牌上市,而且它們的收入基本上都來自中國,在美國除了在紐交所掛牌上市之外基本上沒有什么存在感——因此彭博社表示,紐交所將這三家公司退市的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
這更像是一個信號。
中企面臨嚴峻挑戰
從官方聲明可以得知,紐交所管理層之所以做出上述決定,是因為美國總統特朗普在 2020 年 11 月 12 日簽署的行政令(Executive Order 13959)。
該行政令規定,自美東時間 2021 年 1 月 11 日上午 9 點 30 分起,禁止美國任何主體購買所謂 “中共涉軍企業” 公開發行的證券、衍生證券等金融產品。
據了解,美國 1999 財年國防授權法案( 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NDAA)第 1237 條規定,所謂 “中共涉軍企業” 清單應由美國國防部部長經與司法部部長、中央情報局局長以及聯邦調查局局長進行磋商后公布。
到目前為止,已經有不少中國企業被列入到上述清單中,其中包括大型國企或者央企,也包括華為、中芯國際等。
當然,此前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也都已經被分批列入到上述清單中。
基于以上所述的諸多背景,紐交所表示,中國三大運營商已經不適合出現在美國證券交易市場中,所以決定使它們退市。
不過,三大運營商“被”摘牌退市或許僅僅只是開始。
《華爾街日報》報道中指出,美國的其它舉措也可能造成中國企業在美國交易所的退市,其中便提及了特朗普在 2020 年 12 月簽署的《外國公司問責法案》。
值得注意的是,在特朗普簽署之后,該法案已正式成為美國法律。
雷鋒網了解到,《外國公司問責法》中有一個核心條款:如果一家公司不能證明其不受外國政府控制,或者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無法連續 3 年對其進行審計,則該公司的證券將被禁止在美國交易所交易。
也就是說,這項法案實際上要求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受制于 PCAOB 連續三年的審查;而包括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等多家互聯網公司均在美上市。
不難想見,未來中國企業在美日子,將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
商務部、證監會齊發聲
就在美國宣布對三大運營商采取摘牌決定的兩天后,1 月 2 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此事發表了觀點:
這種濫用國家安全、動用國家力量打壓中國企業的做法不符合市場規則,違背市場邏輯,不僅損害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也損害包括美國在內各國投資者的利益,將嚴重削弱各方對美國資本市場的信心。
同時,商務部還表示,中方將采取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合法權益。
在商務部發表立場的第二天,也就是 1 月 3 日,證監會也對此事表達了看法,同樣指出美方此舉破壞了正常的市場規則和秩序。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
- 3 家中國公司發行美國存托憑證(ADR)并在紐交所上市已經接近或超過 20 年,一直遵守美國證券市場規則和監管要求,受到全球投資者的普遍認可。
紐交所直接公告啟動對 3 家公司的摘牌程序,是由美國政府針對所謂“涉軍企業”的行政命令引發的。美方出于政治目的實施行政命令,完全無視相關公司實際情況和全球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嚴重破壞了正常的市場規則和秩序。
同時,證監會也表示支持三家公司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相信其能夠妥善應對行政命令和摘牌措施造成的不利影響。
而對于“被”摘牌退市所帶來的影響,證監會發言人也有所提及——
- 三家公司擁有龐大用戶基礎,基本面穩定,在全球電信服務行業中具有重要影響力。其 ADR 總體規模不大,合計市值不到 200 億元人民幣,在三家公司總股本中的占比最大只占 2.2%,其中中國電信只有約 8 億元人民幣,中國聯通只有約 12 億元人民幣。流動性不足,交易量很小,融資功能缺失,即便摘牌,對公司發展和市場運行的直接影響相當有限。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摘牌對三大運營商公司發展和市場運行所造成的直接影響有限,但其背后卻映射著更深層次的涵義。
正如美國媒體網站 AXIOS 的作者 Felix Salmon 所說:
- 自 1997 年進行轟動一時的 IPO 以來,中國移動一直是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中流砥柱(Mainstay)型企業……它的赴美上市曾經是資本市場全球化的一個重大進展——但如今,它的不光彩的離開表明:資本市場的逆全球化,已經真正開始。
本文轉自雷鋒網,如需轉載請至雷鋒網官網申請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