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時代操作系統不再受限,來看看中國四大物聯網(loT)操作系統
操作系統作為智能手機等信息技術載體的核心,長期以來,市場基本都被蘋果iOS和安卓系統所壟斷。操作系統的研發并非易事,很多企業也曾嘗試過打破這兩家的壟斷,比如微軟的Windows Mobile、黑莓的BlackBerry OS、三星的Tizen等系統的研發,但無一例外都宣布以失敗告終。隨著物聯網時代的到來,萬物互聯即將成為趨勢,市場急需一款操作系統能夠打通所有生態應用,物聯網操作系統的研發也因此開始興起。

雖然在傳統智能手機操作系統方面我國起步較晚,但是對物聯網操作系統的研發,我國還是有很多杰出的企業以及相應的操作系統可以拿得出手,作為品牌走向世界的。比如以下四款物聯網操作系統。
阿里AliOS和AliOS Things
阿里AliOS和AliOS Things是阿里巴巴面向物聯網領域推出的兩款操作系統代表,AliOS聚焦于智慧交通;AliOS Things則是面向loT領域的輕量級物聯網嵌入式操作系統。
AliOS以構建智能網聯車智能中樞為核心,通過與眾多車企合作,利用云端協同計算、融合智能感知、生態互聯互通等技術優勢,幫助實現全車智能。
物聯網應用除了智慧交通,還有智能辦公、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場景,為此,阿里巴巴在2017年杭州云棲大會上發布了AliOS Things操作系統,該操作系統是面向loT時代的新一代智能設備操作系統,致力于搭建云端一體化loT基礎設備,具備云端一體、多種服務組件、安全防護等能力,并支持終端設備連接到阿里云Link,可廣泛服務于智能家居等物聯網領域。
AliOS Things于2017年10月20日宣布在Github上開源,至今已有30萬開發者參與。兩款操作系統雙管齊下,可見阿里巴巴在未來物聯網操作系統領域的布局決心。
騰訊 TencentOS tiny
作為互聯網行業巨頭,物聯網這塊巨大的紅利蛋糕,騰訊是不可能放棄的。早在2014年馬化騰就提出:騰訊要在人、設備與服務之間做出智能連接。這便是騰訊物聯網的雛形。長期以來,騰訊依托騰訊云,打造出應用于不同領域的服務平臺,而TencentOS tiny就是針對物聯網領域而開發的操作系統平臺。

騰訊TencentOS tiny操作系統具備低功耗、低資源占用、模塊化、安全可靠等特點,可有效提升物聯網終端產品的開發效率。騰訊提供精簡RTOS內核,內核組件可裁剪可配置,可快速移植到多種主流MCU(如STM32全系列)及模組芯片上。而且,基于RTOS內核提供了豐富的物聯網組件,內部集成主流物聯網協議棧(如COAP/MQTT/TLS/DTLS/LoRaWAN/NB-loT等),可助力物聯網終端設備及業務快速接入騰訊云物聯網平臺。TencentOS tiny目前支持STM32、NXP、華大半導體、國民技術、GD32等主流MCU。未來TencentOS tiny將繼續致力于生態拓展。
華為鴻蒙OS(HarmonyOS)
鴻蒙OS可以說是當下最火的話題,在2019年8月的華為開發者大會上鴻蒙OS 1.0正式亮相,并與2020年9月推出全新的鴻蒙OS 2.0版本,系統已經實現開源,而且據悉,該系統將于2020年12月18日公布手機適配Beta版。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明確表示鴻蒙OS操作系統就是為了物聯網需求而開發制作的,它是基于微內核的全場景分布式OS,將打穿手機、電腦、電視、智能穿戴等多終端領域之間的壁壘,并可兼容安卓應用及所有Web應用,真正實現了覆蓋全生態的大統一系統。
對于操作系統最關鍵的是生態問題,華為早就注意到了這一點,因此鴻蒙OS也是一直圍繞建立自己的生態鏈進行布局的。在華為“1+8+N”的布局下,相比其它操作系統,華為已經建立了屬于自己的生態鏈企業,而且相對較為完善。華為的HMS應用目前已經覆蓋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鴻蒙OS的影響力正在逐步提升,未來可全面對標安卓系統,以實現替代安卓系統的目標。
小米Vela
與其它友商相比,小米在物聯網操作系統方面的投入相對較晚,它在2020年11月5日才正式推出Xiaomi Vela物聯網軟件平臺。
小米Vela擁有高性價比、可裁剪、代碼易復用、完整度高等四大優勢,可以打通碎片化loT應用,支持高性價比的MCU設備。該系統定位于輕量級應用,專門致力于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等算力受限設備上的物聯網嵌入式開發平臺,并逐步實現在手表、手環、音箱、智能家電、相機ISP、傳感器等更多終端設備中應用。
據小米官方介紹,Xiaomi Vela對標的是華為LiteOS,而其實際最終要面對的是鴻蒙OS。雖然小米在這方面起步較晚,但是小米這些年不斷致力于科技突破,在關鍵技術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效果,而且已經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正在積極布局生態鏈建設,未來影響力仍然不容小覷。
不管華為、阿里、騰訊還是小米,目前都已在物聯網操作系統領域拿出了自己的代表作。雖然市場前景尚未可知,但在未來物聯網操作系統領域,我們已經實現多面開花的局面,技術將不再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