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AI技術,一起穿越到古代開個會吧
一提到開會,你的腦海中,會浮現出什么樣的畫面?嚴肅,緊張?還是無聊瞌睡?
從小長到大,好像開會是每一個人都繞不開的“費時費力”的事情。
從小時候的家長會、同學會,到工作中的單位內部會議,外部會議……
如今,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即使是最嚴肅的頂級學術會議,也能玩出花樣出來了。
這次疫情下,各種會議,只能被迫轉移到線上視頻會議上。
但傳統的會議,參會者更多是旁聽的角色,互動性不夠,體驗感不強,主動交流機會偏少,使得會議的價值與影響力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這個時候,如果能夠有一套不同風格的在線會議系統,還是很多人期盼的。
看看下面的沉浸會議系統,在這樣的虛擬環境中觀看體驗墻展報告,是不是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據了解,網易的伏羲實驗室開發了一套濃郁古風的沉浸式會議系統,并且將會議場景無縫植入到了古風游戲《逆水寒》里面,且無需下載游戲也可登錄。
為了讓參會人員擁有穿越到古代的身臨其境特別體驗,會場從場景、布置,充滿了濃濃古風,并將真實會議流程無縫銜接到虛擬系統之中。
而所有的參會者,將以虛擬角色進入會議,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定制角色的性別、形象、服裝等,把對自己穿越到古代的形象來自由定制。

2019年10月,華人學者發起了國際分布式人工智能會議DAI,并邀請到了圖靈獎得主、清華大學姚期智院士等多位重量級嘉賓參會演講。

去年,第一屆大會在線下召開,取得了圓滿成功。
今年因為國外疫情原因,改成了在線上召開,為了更有代入感,才有了這次別開生面的會議創意。
10月27日會議閉幕后,云上會議的幕后策劃者,網易伏羲人工智能實驗室負責人李仁杰也真正松了一口氣。
這場別開生面的、也是全世界第一次在虛擬3D世界里召開的嚴肅學術會議,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畢竟,大會參與者都是AI領域的各路大拿,包括圖靈獎得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John E. Hopcroft等。
這次開會的最大創新在于,開會的方式不再像zoom、騰訊會議、釘釘等傳統視頻會議方式,而是讓300多位與會專家、學者登陸進入一款古風游戲《逆水寒》中,恍若穿越到古代,像《清明上河圖》般,一起聽課、交流、分享PPT內容。
這種開拓創新型的會議,其實今年7月,美國佛羅里達國際大學博士Josh Eisenberg在任天堂的switch游戲《動物森友會》里也舉辦過,只不過規模很小,只有8人個人參加,嘉賓彼此之間也無法溝通,只能用zoom直播,但也引起了很大的關注。
在而這次 DAI人工智能大會,300余位學者,所有的行為都可以在虛擬游戲中實現。
當然,這次虛擬會議背后,其實使用了很多新興的技術。比如:
云游戲技術,解決了客戶端下載和運行的問題。
AI捏臉技術,一些游戲,為了增加互動與趣味性,會增加一個捏臉環節,甚至淘寶上也與時俱進出現了捏臉師職業,幫助玩家來捏臉。
還有在線大合照技術,解決了不少人之所以喜歡參會,與大咖合照是必要的剛需與痛點。
- 頂流大會,在線捏臉;
- 大牛古風,論文上墻。
看到DAI 2020后,有人給出這樣的評價。
當然了,通過虛擬游戲開會,既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好的榜樣,也進一步打開了我們的腦洞。
或許,用不了太長的時間,你可以在海底或者火星上,來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會議、Party或者婚禮;可以在南極與企鵝相伴,也可以在珠穆朗瑪峰山腳下開會……這些個性化的需求,都可以在虛擬世界里實現。
因此,沉浸式會議,將是未來非常有商業價值以及落地價值的方案之一。
當然,也有不足之處,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使得在軟件方面,當前的技術能力已經能夠提供這些服務。
但我們還需要清醒地認識到,在硬件支持方面,還存在一定的瓶頸,需要AR、VR等硬件設備技術的進一步優化與完善,這樣,才能更加實現身臨其境的效果。
當然,會議的小小革命剛剛開始,我們期待,各種沉浸式場景,在不遠的將來,能夠帶給我們更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