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C++bind函數使用
總述
最近寫代碼的時候看到代碼使用了bind,一個參數綁定的標準庫函數。程序是這么寫的, speaker_play_routine_ = new boost::thread
(boost::bind(&Speaker::playRoutine, this)); 這是我們一個語音播放的一行代碼。
其中 boost::thread是新建一個線程,線程執行函數是Speaker::playRoutine,執行函數被bind綁定函數可以修改普通函數來構造bind對象,bind函數的第二個參數是this(this 是 C++ 中的一個關鍵字,也是一個 const 指針,它指向當前對象,通過它可以訪問當前對象的所有成員)是Speaker::playRoutine類函數的參數。
短短的一行代碼,實際上考驗了一個人對C++的掌握深度,好了話不多說,進入今天的介紹,c++ bind綁定函數。
1.使用由來
我們看到我使用的代碼是boost :: bind,而大家在網上看到的大部分介紹是標準函數std :: bind,其實boost :: bind是標準函數std :: bind1st和std :: bind2nd的泛化。它支持任意函數對象,函數,函數指針和成員函數指針,并且能夠將任何參數綁定到特定值或將輸入參數路由到任意位置。bind對函數對象沒有任何要求; 特別地,它不需要result_type,first_argument_type和second_argument_type標準typedef。
2.使用介紹
通常我們可以將bind函數看作一個通用的函數適配器,它接受一個可調用對象,生成一個新的可調用對象來“適應”原對象的參數列表。bind可以根據當前已有的可調用對象,構造出一個新的可調用對象,有了bind,我們可以實現“動態生成新的函數”的功能。簡而言之,就是可以通過bind函數修改原函數并生成一個可以被調用的對象,類似于函數的重載,但是我們又不需要去重新寫一個函數,用bind函數就可以實現。
接下來我們看看bind函數是如何使用的呢?
綁定一個普通函數和函數指針:
- int fun(int a, int b,int c,int d,int e)
- {
- return a + b - c + d - e;
- }
- int main()
- {
- int x=1,y=2,z=3;
- auto g =bind(fun,x,y,_2,z,_1);
- }
這樣的g 是一個有兩個參數的可調用對象,它的兩個參數分別用占位符_2 和_1表示。這個新的可調用對象將它自己的參數作為第三個和第五個傳遞給fun,fun函數的第一個、第二個第四個參數分別被綁定到給定的值x、y、z上。
綁定一個成員函數:
bind最常用的功能之一,是由類成員函數構造bind對象;想想看,如何由類成員函數(非static成員函數)構造回調函數?答案是很難,而通過bind,卻可以很容易做到。
- class Speaker {
- public
- Speaker();
- ~Speaker()
- {
- speaker_play_routine_->join();
- }
- void playRoutine()
- {
- }
- private
- boost::thread* speaker_play_routine_{nullptr};
- };
- int main()
- {
- speaker_play_routine_ = new boost::thread(boost::bind(&Speaker::playRoutine, this));
- }
這里類的成員函數必須通過類的對象或者指針調用,因此在綁定時,bind要拿出第一個參數的位置來指定一個類的實例、指針或者引用。
注意:必須在成員函數前面加上取地址的操作符&。
參考文章:https://www.boost.org/doc/libs/1_65_1/libs/bind/doc/html/bind.html#bind.purpose.using_bind_with_functions_and_fu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羽林君」,可以通過以下二維碼關注。轉載本文請聯系羽林君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