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勝天成:做好云底座,賦能行業轉型
原創【51CTO.com原創稿件】云計算發展至今,隨著技術越來越成熟,用戶的需求也發生著變化。在華勝天成集團CTO兼天成云總經理李明軍看來,到目前為止,中國企業使用云計算經歷了三個階段。
一、2007-2014年,云計算剛剛興起,一些創新企業的先驅開始使用云計算技術,將其應用到企業IT基礎架構中。這個階段的特點是服務目錄化。將數據中心與業務關系進行梳理,整理出IT對于業務的接口,系統化地梳理、思考IT對業務的價值。
從技術特征來說,這個階段是以自動化和流程工具為主要技術實現的方式。在這個階段中,華勝天成有非常多客戶案例,如中國移動。據李明軍介紹,在過去十年中,華勝天成服務了中國移動三分之一以上的省份,幫助客戶實現了在云計算第一個階段的跨越。
二、2015-2018年,扎實穩步發展的階段。這個階段要解決在第一階段沒有解決的基礎性的問題,如服務目錄中的很多服務的提供都比較傳統。
在這個階段出現了一些非常核心性的技術架構,如OpenStack,及后期的Kubernetes,其本質是軟件定義一切。
華勝天成在這個階段,幫助很多客戶實現了從傳統架構IT資源管理,IT技術架構,轉變成完全以云計算原生的架構為承載體的技術落地,幫助客戶將云計算的能力更大的發揮出來。幫助天津市政府建設“津云”的項目中,節點超過600個,包含了計算虛擬化,存儲分布式,網絡IT化,整個服務目錄化,還有公眾運營一系列的云運營平臺,服務于整個天津市千行百業。
三、從2019年開始的能力場景化階段。技術再先進,架構再好,最終目的都是要實現業務價值。在第三個階段,云計算真正開花結果,從服務定義,內在架構的云原生化,發展成為可以直接為業務提供支撐能力。
廣大的企業客戶將云落地的著眼點變成了如何能夠直接為業務賦能,如何把云計算豐富的、強大的能力轉化成業務賦能能力。其主要技術實現是把IT服務、IT資源進行更好的產品化,基于產品化實現業務能力代表,業務應用能夠以一種全拓撲的方式,映射到云中,豐富到服務目錄中去,實現業務的靈動與技術資源的靈動融合在一起。這個階段,大量的業務應用,云原生的改造,應用的編排技術,DevOps技術等,在廣大科技企業客戶中紛紛落地生根。
這個階段,華勝天成也擁有很多創新型的合作伙伴,如山東城商聯盟。通過與華勝天成的合作,山東城商聯盟將支撐67個城市商行金融云的基礎設施,實現了業務的編排與云基礎架構的融合管理。
總之,在第三個階段,云計算各種底層技術已經非常成熟,重點在于如何把這些成熟的技術應用到業務中,賦能業務。
身處這個階段,華勝天成以“云底座+雙輪驅動”,為企業客戶搭建一體化平臺。
天成云首先通過全新的膠囊數據中心產品和全棧數據中心云,幫助構建場景化的“云底座”能力。
基于OpenStack、Kubernetes、Ceph、Tungsten Fabric等開源技術,通過完全自主開發,天成云實現了全棧開源產品自動化部署。同時,天成云全新的膠囊數據中心,基于All-in-one即開即用、易于管理、金融級高可用、安全、服務無憂(全棧24x7監控)等優勢,可應用于各類邊緣計算場景和行業,幫助用戶快速實現邊緣部署支持數字化應用。
基于強大的“云底座”能力,天成云以雙輪驅動引擎為整體平臺核心,重構了平臺技術框架和微服務框架,更好地為客戶提供全局統一的鏡像管理能力,進而實現業務云統一編排全棧構建。通過從業務需求到代碼生產、制品管理到云里的資源按業務需求進行創建、變更和銷毀,天成云實現了雙輪驅動的云中業務全生命周期管理。
結語
在混合云已經成為業務發展的驅動力時代,越來越多的企業將混合云作為了IT基礎設施架構。華勝天成明確提出要打造“異構混合多云”世界的云底座,做一個云資源管理和應用服務專家。在這個底座上,用22年積累的行業經驗,幫助客戶在多樣的環境下平滑、安全地實現向云的遷移,更好的在云時代為用戶做好應用管理,為客戶做數字化賦能。
【51CTO原創稿件,合作站點轉載請注明原文作者和出處為51CTO.com】